APP下载

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1-11-23姜若男王跃臻侯佳宜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期
关键词:竞争力新能源研究

姜若男 王跃臻 侯佳宜 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研发投入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

技术创新是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纽带与桥梁,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整体趋势就是加强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对于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关键,一方面,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可以实现技术突破,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增强新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绩效增长。

大部分实证研究结论都证实了加大研发投入显然能够提升企业绩效,两者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本部分从理论层面对研发投入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予以分析。

(一)研发投入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手段和方法

首先,研发活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结果成功与否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只有将企业的资源合理利用、有效整合,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才能成功产生新技术或新产品,实现技术创新。其次,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要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一般要经历研究设计、实验反馈,开发应用以及新技术推广等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还需反复推敲,不断完善。因此,从研发投入到成果转化再到技术创新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由于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投资者在获取企业技术创新信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因此,研发投入所实现的技术创新不一定会在当期就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就体现了研发投入的滞后性。另外,研发投入的过程也是企业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在持续的研发活动中企业不断的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技术应用于实践,量变产生质变,最终实现技术上的创新,这是研发投入的累积性,累积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科研人员来完成的。因此,要想实现技术创新,就需要进行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关注研发投入的滞后性和累积性,研发投入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手段和方法。

(二)技术创新是企业绩效增长的内在驱动力

根据核心竞争力理论,技术创新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主体能力就是研究开发创新能力,通过重新整合关键资源来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就是稀缺、独特、不可模仿,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率,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实现价格优势;其次,技术创新可以生产出差异化的产品,赋予产品不可替代和难以模仿的特性,技术门槛越高产品被模仿和替代的可能性就越低,竞争者就会越少;第三,核心技术是一项无形资产,可以长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通过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也可以获取收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疑可以促进企业绩效增长。

根据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宏观层面上,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持续累积带来了技术变革从而驱动经济增长;微观层面上,企业的研发投入带来了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绩效增长。根据信号传递理论,投资者依据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来判断企业绩效并进行投资决策,积极的研发投入和良好的技术创新情况是在传递企业未来预期利好的信号,吸引投资者,提高股价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二、我国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现状与问题

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开发潜力巨大,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技术难关,新能源有着区别于传统能源的特性:资源丰富,普遍可再生,可以循环持续利用;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难度大;绿色清洁、对环境污染小;分布广泛,有利于分散利用;波动性较大,难以持续供能,能源供应容易间断;开发利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技术和人力,技术成本高。这些特性决定了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对技术水平和研发创新要求比较高的行业,虽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被提升到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高度,但我国对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究毕竟起步较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自身的创新应用能力还很薄弱,目前仍然处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Wind数据库的统计显示,2017年新能源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较高,超过7%,而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仅为1.95%。虽然我国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平均值,但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比例还不够充分,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新能源产业发展也面临很多问题:(1)社会资本没有大量涌入新能源领域,研发创新缺少资金支持。虽然国家政策加大了对新能源企业的扶持力度,但新能源行业发展晚,大量社会资本依然处于观望状态,尽管市场潜力巨大又有政策引导,但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前期研发投入巨大,项目成本回收周期又比较长,产业上游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下游技术成果应用规模小,上下游产业链没有打通。(2)我国新能源缺乏应用,依然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到2017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的应用占比仅为11%左右,德国2016年可再生能源耗用量占比就已经达到20%。我国疆域辽阔,清洁能源储备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我国新能源应用范围却很小,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能源结构明显不合理。(3)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研究开发成果与实践应用脱节。我国研发质量和技术成果转化效率并不高,我国新能源企业研发活动绝大部分是实验发展,对于基础研究以及应用性研究的投入不足,企业的研发精力主要用于集成和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技术瓶颈难以突破。

三、结语

研究开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手段和方法,技术革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驱动力。新能源汽车企业增加研发投强度的确可以带来企业绩效的增长,研发投入对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二者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新能源行业是高新技术密集产业,新能源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研发投入和新能源企业绩效增长的纽带与桥梁,一方面,长期持续的加大研发投入,可以使新能源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增强新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绩效增长。根据信号传递理论,新能源上市公司通过市场传递出积极的研发投入和良好的技术创新情况可以增强投资者对企业未来预期利好的信心,吸引投资者对新能源产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吸引科研人才投入到新能源研发活动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驱动企业绩效的持续增长,促进新能源行业发展,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相反,如果对于研发的投入不足,则会使企业研发活动停滞不前,创新能力下降,这对绩效增长是十分不利的。

猜你喜欢

竞争力新能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