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余体校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思考

2021-11-23姜亚男张占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医务室体校业余

李 颖,姜亚男,张占捷

前言

传染病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传染病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很容易得到传播和扩散[1],大部分的传染病会通过接触、空气以及其他媒介传染,业余体育学校是国家高水平人才的摇篮,每年有大量的青少年进入业余体校学习,该类学校大部分为寄宿式学校,学校不仅对运动员进行统一的文化课学习和训练,大部分的运动员会集中住宿和就餐。然而运动员的聚集度越高,越容易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蔓延及流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传染病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业余体校日常容易感染的有: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蛔虫病、蛲虫病、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沙眼、疥疮和癣等。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业余体校大多是半封闭环境,传染病一般为输入性居多,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 业余体校运动员发生传染病相关因素分析

2.1 业余体校运动员生住宿条件

业务体校的运动员普遍年龄段较小,多数来自农村,大多寄宿在学校,学校宿舍相对比较简陋,运动员宿舍大多为6-8人一间,有的地方甚至10人以上,人群相对比较密集,有的地方还没有空调、暖气等,夏天闷热,易于细菌滋生繁殖。有的学校宿舍没有单独的卫生间,集中冲凉,再加上运动员年龄结构偏小,自身的卫生意识差,他们经常共用洗衣桶、毛巾甚至口杯等,他们认为这样才是讲义气,才是好哥们,好姐妹,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传染病的发生概率。

2.2 业余体校运动员就餐情况

大多数的业余体校运动员都是统一就餐,目前业余体校大多使用纸质饭卡或者电子饭卡,大部分的地方餐具还是运动员自备,自己清洗,条件好一点的地方统一清洗消毒处理,就餐环境的卫生和餐具的消毒与传染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员年龄结构小,他们清洗的餐具不一定很干净,再加上不能够统一消毒,存放环境的卫生也很难保证。

2.3 业余体校运动员就医情况

一般的业余体校都有简单的医务室,运动员的一些小伤小病都先在医务室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处理,医务室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学历偏低,或者非真正科班出身,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医学院学习,无菌观念差,对于容易交叉感染的物品缺乏必要的知识,再加上物资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用于消毒、隔离等的物品有限,特别是检查床、按摩床、理疗仪器等,缺少必要的消毒环节,这些因素都使得运动员在做康复、理疗的过程中造成了交叉感染。

2.4 业余体校运动员训练特点

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业余体校运动员有不同的项目,特别是某些对抗性的项目,如柔道、拳击、散打等,运动员互相之间的身体接触较多,再加上一些专业训练服、运动护具等的使用,使得传染病的发病概率明显升高。比如柔道项目在训练中需要穿着厚厚的道服,训练中两个队员互相搂抱、摔打,厚厚的道服在一次训练科结束以后几乎湿透,这就使得皮肤病的传播概率明显增加,如果是传染性皮肤病在下一次的训练过程中通过身体亲密接触就会传播给其他的队员,同时在训练中的搂、抱等动作也使得呼吸道传播疾病明显增加。

3 业余体校在传染病防控方面问题解决探讨

3.1 建立健全业余体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及应急预案

业余体校作为基层体校,区别于普通的全日制学校,全日制的中小学大部分学生为走读生,学校只承担教学任务和简单的管理工作,然业余体校的运动员大多是年纪很小就来到了体育学校,一般都是半封闭式的管理,周一到周六封闭,周日可以外出。业余体校的物质条件相对较差,但是在传染病防控方面不能差,首先要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法》以及疾控中心对学校要求的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文件,严格做好传染病防控制度,采用领导责任制,学校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各种传染病的防控制度以及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校内传染病采取哪些措施。同时,医务室要长期备有足够的传染病防控用品,例如,一次性口罩,防护服,一次性手套,消毒粉等,医务人员必须定期对这些用品进行检查,确保其在有效期内。一旦发现疫情要有积极响应采取相关的措施并按照情况上报疾控中心,患病的运动员要去专业的机构进行治疗。

3.2 加强传染病防控的健康宣教

传染病的防控不能仅依靠体校医务室来宣传,业余体校的运动员大多数年龄很小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许多卫生习惯还没有养好或者不是很健康,但他们正处于接受教育的年龄,来到体校以后,教练员、教师、医务人员都有义务对他们进行卫生宣教工作,让他们懂得传染病的危害以及防护方法,一旦发现、发生传染病第一时间如何处理等,让他们有正确的防护意识,不是用一个杯子喝水就是铁哥们,不在一个杯子喝水就关系不好,让他们懂得勤换洗衣服、被褥等的重要性,内衣、袜子要分开洗的重要性,让他们实实在在懂得传染病的危害以及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性,这些都需要学校的教练、老师以及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大家都要注重疾控得宣传,在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方面,可以通过讲座、电视、网络等方式普及健康知识,对于个别重点运动员更要了解他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对其进行个体化教育,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最后,还要对运动员普及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特别是症状部分,当发现类似症状后青少年应具有自主就诊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传染病的早期加以控制。

3.3 加强运动员营养,提高免疫力

青少年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膳食营养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必要保证[2],随着现代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负荷越来越大,适度的运动性疲劳施以合理的恢复手段可以促进人体机能水平的不断提高。业余体校的运动员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运动营养是保证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基础,大强度运动时,由于应激激素的急剧增高,血流动力学发生急剧变化,导致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快速动员血液,使得淋巴细胞等数量急剧升高,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大强度运动后,淋巴细胞浓度降低,增值分化及活动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功能也受到影响,出现免疫低下期。研究显示,一次急性运动后,免疫低下可持续3-7小时不等。在这一免疫低下期,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极易入侵人体并极易获得立足机会,人体表现为易感升高。在运动医学中被形象地称为“开窗期”(Open Window),在这个时候免疫抑制产生,给予必要的保暖和合理的营养支持特别是糖、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等的补充,对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以及免受疾病的侵扰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要注重运动员的餐饮卫生,有条件的体校一定要集中对餐具进行消毒处理和存放,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3.4 合理安排运动计划,避免过度疲劳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然过度的训练会导致运动员身体机能受损,甚至一些疾病的侵扰。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就是一个“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变化过程[3]。而过度疲劳不仅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还会造成各种运动损伤,甚至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发育还没有成熟,许多器官属于生长期,心肺功能还没有成熟,过于剧烈或时间过长的运动属于强刺激,破坏了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引起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机体的能源物质ATP、TP等迅速耗竭,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原有的免疫机能平衡被打破,某些代谢产物(乳酸、酮体、氨等)堆积过多而又不能及时消除,致使肌肉等组织工作能力下降,大量的自由基产生,人体内环境出现紊乱,免疫力随之下降,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时期[4-5],一定要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同时还要注意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以及训练环境,使得每次训练都是有效的训练,每次恢复都是超量恢复,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如若不然,只会事与愿违,事半功倍,还将运动员的身体处于一个危险期,极大地增加了传染病的风险。

3.5 加强医务监督,避免交叉感染

业余体校的医务人员首先要把好入队的第一关,在运动员入队前就要做好医务监督,做好进队前的医学筛查工作,避免有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的运动员进入学校。其次,医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勤洗并晾晒医务室的毛巾、床单等等,最好做到一用一换,避免交叉感染;还有医务室的治疗仪器的贴片、耦合剂等也要定期消毒、更换,减少感染风险。医务室环境也要定时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一旦发生、发现传染病,也不要惊慌,严格按照传染病的性质做好运动员的隔离、治疗和安抚工作,必要的时候回家隔离,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等工作。

4 小结

传染病防控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业余体校更加重要,传染病不仅损坏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甚至缩短了他们的运动生涯,同时也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业余体校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切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与家长齐抓共管使得传染病做到可防、可控,将传染病扼杀在摇篮里。

猜你喜欢

医务室体校业余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谢谢你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四(1)班的故事(二)
花溪区建立离退休干部医务室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为业余棋手诊脉
孩子们的冠军梦
能!
遮荫有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