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结合耗散理论给体育教学带来的新思路

2021-11-23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羽毛球体育课程

田 鑫

我国的教育资源日益增长,但是体育教师还是不能满足各大高校的需求;一所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带很多节课,学生的数量也分配的很不合理。高校专业课的采取小班授课,而体育选修课往往采用的是大班授课模式;另外体育课的授课内容大都是自由活动,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取得相关专项技能的训练。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等因素,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学生上课态度懈怠,教师授课松散,这些隐藏的弊端可以通过大数据条件下新兴的授课方式、授课理念进行改善。

大数据有着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数据冗余等特点。社会信息化的发展,5G时代的来临,这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更是对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从以前的图书馆的文字检索到现在网络高效检索,从以前的现金购买到现在微信支付宝,从以前教师面授的教学方式到现在慕课网站的出现,网络信息化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然而满天飞的数据信息也掺杂着无用信息,应用得当会使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自如,运用不当则会接收到许多无用的垃圾信息甚至会造成信息泄露。

1 大数据背景下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带来的新思路

1.1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

信息化时代所衍生多样的授课方式,比如“翻转课堂”、“慕课”等教育方式,这样的创新教学不仅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授课不再受制于时间空间,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一方面,与传统面授课相比,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3D投影、动画模拟、动态图画的加入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体育科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教师需上传自己的授课视频或者与个高校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制作品质优良的授课视频,将教师资源发挥到最大化。这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改变着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

此外,短视频app的兴起,也给学生提供了另外一个学习平台,相比于传统教材偏于系统化,短视频教学将各技术动作零碎化,再加上视频讲解教学,更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学习掌握。

2 耗散理论结构在教学中的应用

耗散结构理论是在1969年的一次“理论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由比利时科学家伊里亚·普里戈津(I.Prigogine)首次正式提出。耗散结构理论是指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物理、化学、生物乃至社会、经济和文化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耗散结构理论主要用于研究一个开放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条件下,系统与外部环境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形成负熵流,由于系统内部诸要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系统实现热力学分支向耗散结构分支转化,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

大数据背景下,耗散结构理论与体育教学的结合,必须满足以下四点:

2.1 “耗散系统”的应用:前提是教学系统的开放性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体育教学提供了多种发展新模式。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几千年的教育背景和方式下,学生逐渐形成对教师“权威”得信服。即使遇到疑问,也不敢提出质疑或怯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慕课系统的提出,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实现各大院校资源共享;学生也可以在“留言板”模块,提出自己的疑问,方便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

“翻转课堂”在大数据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开放式的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课下准备过程使他们不得不仔细钻研课程,查阅各种资料精心制作教案和课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学生消化了课本知识,也能获得汲取知识的兴趣及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教师不仅能体会到学生的苦与乐,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在知识方面有所欠缺,更喜欢哪种授课方式、授课风格及表达方式。这些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系统的开放性,使得各种教学方式竞相出现;自媒体的发展,教师同学通过微信小程序、抖音短视频进行专项技术动作的学习。短视频相比于传统的教材系统教学,有着针对性以及多角度展示效果,使观看者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另外,移动网络的发展,提升了体育类影视推广的速度和范围。《摔跤吧,爸爸》宣传了父爱的伟大,也让更多的人看到印度妇女真是的地位,并且从新认识到摔跤这项竞技体育;《李宗伟:败者为王》讲述羽坛巨星李宗伟的永不言弃的励志故事;这些体育类题材让我们感叹竞技体育特有魅力的同时,也体会到大数据背景下影视传播对现代生活的注入了更多的色彩。

2.2 “耗散系统”的应用:建立非线性机制

一门体育课程的开设,从学校的管理者到授课者再到最后的学生,其中的关系绝不应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首先学校应根据《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任课教师下达课程要求;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个人能力等进行课件设计与课程教学。打破传统系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模拟动画了解场地分布,技术动作,使同学从多角度体会到该课程。

目前,羽毛球教学模式不管是中小学、高校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羽毛球场地上进行教与学,在体育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设备的都很少,80%左右的没有使用任何创新手段。高校的体育教师资源匮乏并且分配不均衡。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比较死板,基本上就是准备活动、简单的技术动作示范到最后的自由活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带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专项技能有所提升。就羽毛球课程而言,所教授的仅仅是正反手发球、高远球挥拍,很少在课堂上加入战术训练、配合训练、心理训练等趋于专项的训练。

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改变以往的简单的自由练习,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训练。根据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进行分组对抗练习,这样的授课形式可以形成一定的情境性,让学生置身于实战环境中,而不是简单毫无目的的自由练习。教学的方式的改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专项技术动作技术、场地空间的感知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专项的自主探讨,同学之间的场上对抗练习,有利于学生发现训练中理论与实践中的差距,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2.3 “耗散系统”的应用:远离平衡态

大学生生活相对于高中显得轻松自由,无需去面对就业竞争压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这种安逸的条件下,很容易变得懒散、懈怠。这样平衡状态下的我们,成为知识的“接收者”,思辨能力、自主学习逐渐下降,对知识的默然,只是一味接受。任课教师按照一成不变的老套教案就行授课,没有变动和创新。同时在对体育专项技术的考核方式上,以往的专项技术考核内容大都是体测成绩与简单的技术动作考核为标准。以羽毛球为例,期末考试常以高远球回球和正手发球为主要评分依据。羽毛球作为一项以技术性强的对抗运动,涉及的技术要点远不止是高远球和发球。羽毛球技术包括持拍动作、网前技术、后场球技术、步伐等多项技能,仅仅通过正反手发球很难评判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形式的简单,也容易让教师形成松散的教学理念,很难调动学生对羽毛球的积极性,缺少了羽毛球最基本的趣味性和对抗性。羽毛球是一项集速度、力量、灵敏、协调为一身的竞技运动,仅仅凭借简单的发球很难评判一个学生的掌握能力。这样单一的标准和要求,很难体现出其对抗性运动的特点,缺乏了对抗性的考核,很难满足学生对竞技运动专项技能追求需求。

“鲶鱼效应”是管理学中一个经典的案例。故事讲的是挪威人爱吃鲜活的沙丁鱼,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散沉闷,很难存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渔民往往会往装满沙丁鱼的鱼箱里放一条鲶鱼。沙丁鱼在面对自己的天敌——鲶鱼时,会疯狂地四处游动,这样沙丁鱼就能被鲜活的运到目的地。

“鲶鱼效应”带给我们最基本的启示是:一个安逸、静态的环境往往会造成人们工作墨守成规、缺乏创新,久而久之则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相反,若给予适当的压力能够激发人的动力和创造力。

因此对于高校的体育课堂,一方面学校从外面聘请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的学者,采用优胜劣汰等机制,对教师形成一定的工作压力,促进任课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更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这样也有助于学校申请国家各种项目课题,以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教师也应在体育课堂采取“鲶鱼效应”这种竞争模式进行考核,打破以发球为标准、要求的简单形式;以打比赛这种新的标准进行考核,结合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准备姿势、持拍姿势、击球特点、移动步伐等综合标准进行打分。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体现出羽毛球竞技、对抗的特点,迫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练习去运动以巩固技术要点,还达到教学目标,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 “耗散系统”的应用:把握“涨落”机制

普利高津认为,复杂系统在保持开放性和不断远离平衡态的前提下,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不断演化,而在演化的临界点上,需要获得某种帮助来实现质的变化。这种帮助就是“涨落”,这也正是“通过波动达到有序”的原理。

高校的体育课堂同样也存在“涨落”机制,高校开设多种多样的球类课程,任课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执行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情况。学生在选修体育课程时,经常会出现羽毛球、乒乓球被秒选,而篮球、足球其他课程最后只是“被迫”选修。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体育教师团队教资缺乏、设备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对场地硬件设施的需求。许多院校,就羽毛球而言,场地数量过少,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其次高校师资团队也很缺乏,羽毛球课、网球课、排球课只是简单的讲解,之后的时间则为自由活动。很难让学生体会到球类竞技的核心知识,只限于娱乐锻炼。

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体育选修课的学生个人能力、运动天赋、肢体的协调性都有所不同,许多教师授课形式都是统一授课,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好的学生觉得这样的课程可有可无,刚接触球类运动的同学可能会感觉学习有些吃力。这样课程不仅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竞技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因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人的运动能力、接受能力、协调能力都有着差别。同样的技术动作对于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在打破“平衡性”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调整。在大数据背景互联网的作用下,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来体会同一个技术动作的不同讲解方式,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另外,对于运动天赋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心理情绪、身体变化情况以及技术特点的这些变化,通过学生细微的变化,对学生的教学的方式及时做出调整。对于天赋较好的学生可以推送到球队进行针对性训练,将学生的竞技能力开发对最大。

3 小结

大数据背景下,给高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更广阔多样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把握住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功能,从更多角度探究技术动作要领;另一方面,任课教师不仅通过大数据网络搜集、了解高校大学生普遍的兴趣爱好以及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学习和借鉴各个高校的教学方式,国外新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耗散结构理论中的开放性、非线性机制、远离平衡状态以及涨落机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改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羽毛球体育课程
羽毛球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打羽毛球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