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策略分析

2021-11-23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青少年

安 涛

1 影响青少年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因素

1.1 青少年自身方面

受场地器材、安全性影响,小学生课余回家除了跑步做游戏,无处可动。中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脑力上,成为久坐一族,无法正确地理解到体育健身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处于生理发育期,尤其是女生,其本身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不高。此外,升学导致人际关系局限,由于缺乏同伴而无法进行体育活动的也较多,原本的小学同学在升初中或高中的过程中,由于学校不一样,各奔东西,社区同学友谊链处于断裂状态,一时之间,由于健身锻炼伙伴失去,锻炼也逐渐进入迷茫期,最终选择足不出户的较多。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偏胖或偏瘦的青少年因为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并不认为体育健身有什么益处,反而去逃避的情况也较多。

1.2 家庭方面

首先是家庭的文化层次。由于青少年很多的生活理念和习惯都来源于家庭。家庭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着青少年对体育健身的价值和功能认识的程度,并且他们会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把这种体育价值观念渗透给青少年。其次,就是父母的体育锻炼行为。青少年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时期,父母的体育锻炼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再者就是家庭的经济地位,基于大多数家庭的经济现状,家长考虑而更多的是如何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忽视了体育健身的重要性。家庭的专注力也是影响青少社会价值取向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家庭往往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文化知识学习,但无法正确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状况,甚至部分家庭的家长认为孩子开展体育健身,拥有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因此会直接或间接干扰甚至阻碍孩子去参与体育健身。

1.3 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对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素质培养的重任。学校的体育氛围是否浓厚影响着青少年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学校重视,氛围浓厚,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强,反之则弱。但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而片面追求升学率,出现了重视智育能力的培养,轻视体育素质的培养的情况,在这个大环境下,学校体育课挤占、课外体育活动弱化、体育教师可有可无的现象依旧存在,尤其是偏远地区。对体育课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了体育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学生学习体育健身技能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布置学生的作业过多且难度超纲的较多,学生回家后课业负担重,根本没有时间出门锻炼健身,家长也跟着一起受罪,更是要腾出时间讲解教授,根本无法认识到社区体育健身的意义。

1.4 社区方面

通过实地的社区调查不难发现,当前的社区体育健身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健身基础设施和健身场所缺乏,职业结构不合理,健身层次不明朗,健身科学性有待考证等,缺少真正适合青少年健身的体系,让青少年健身浮于表面。其次,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体育健身,社区的建设资源有所改善,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员、健身氛围都有一定的配备和提升,老人健身初现端倪,社区健身虽初见成效,但对于青少年,各方面还不够完善,最重要的就是缺少针对促进青少年锻炼的保障机制。此外,健身事业建设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群众社区体育健身执行情况不乐观,不少社区基本就没有开展任何体育性质的活动,其最终原因还是因为缺少场地器材,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引导,缺乏锻炼的动力和积极性,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青少年对社区体育健身作用的正确认识。

2 促进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健身的策略

2.1 家庭、社区、学校多方位引导、激励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社区体育健身观念

青少年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方面发育尚不够成熟,其价值观极易受到身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社区作为青少年每天必到的核心场所,对青少年正确社区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家里,父母应做好锻炼健身榜样,通过自己的坚持锻炼,分享体育锻炼乐趣来促进青少年正确体育健身观念形成。社区对社区体育健身的鼓励及宣传也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区除了多组织一些各个年龄段的体育活动比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引导激励孩子们参与体育健身,也应注重借助榜样力量的来激发青少年健身的激情,做到多宣传、多组织、多激励、多保障。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对青少年体育健身观念不断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义务使广大青少年清楚体育锻炼给人带来的好处,不但在学校体育课上要加强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平时放学或放假在家,也应注重并参与社区体育健身。提高的体育认知度的同时,培养青少年积极投身到社区体育活动之中的自觉性。

2.2 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开创“全家齐参与”和谐健身画面

家庭文化的水平决定着青少年对强身健体价值的了解程度。作为家长,首先自己要有健康意识,并明确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让孩子明白、理解体育锻炼在提高身体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应发挥榜样作用,每天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以身作则,以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在工作之余及周末远离电脑、手机、ipad等一系列电子产品,多陪孩子走出家门,鼓励并带领他们积极地去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社区体育活动,传播体育锻炼的意识,积极投身于社区体育健身之中。在此过程中,尽量多个家庭一起共参与,孩子跟孩子们一起,父母们一起,爷爷奶奶们一起,分项目进行,这样既可以减少“代沟”对健身项目的选择性影响,也可以开创全家、多家齐参与的和谐健身画面。

2.3 学校加强对体育的转变与重视,强调体育健身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青年教育的主要前线,对学生良好体育健身意识的形成及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应看到体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体育锻炼不仅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的同时,还能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缓解因学业考试所产生的各种压力的目的。一方面,学校应在保障体育课不被侵占的基础上,还应加大对体育运动的投入,积极引入多样化锻炼项目,保证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充裕与安全的同时,积极鼓励基层体育教师就提高基础体育课效率,优化体育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以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时间内更好更有效地掌握到各项运动基本技能,为青少年社区体育健身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大联赛,让青少年学生基本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比赛”,积极鼓励青少年随时随地的因地制宜地进行锻炼,积极营造浓厚的体育健身氛围。只有这样,青少年的社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主动性就会增强,“行胜于言”的动态体育健身意识就会得到更好地体现。

2.4 不断完善社区青少年健身设施及人力资源

尽管国内有许多社区文化服务,但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却很少。我们应该结合青少年的特点,设置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改善社区体育场馆和设施,加强社区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突出其灵活性和相互变通性,不仅适用与中年人及老人,同时也适用于青少年,做到不同年龄人群健身均可使用,以便积极发挥社区体育的积极作用。另外,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水平,对社区体育指导员进行定期培训总结,既可以指导青少年,也可指导其他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提高健身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此外,社区可以联合大、中、小学学校定期开展青少年社区体育相关研究,结合当前社区体育活动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关的实地调研调查,就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和过程后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展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完善青少年社区体育健身研究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方法,不断促进社区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展。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青少年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