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高等院校在线体育教学开展研究*

2021-11-23付春艳祖娇君井绪龙

运动精品 2021年8期
关键词:居家体育教师体育

付春艳 高 俊 祖娇君 井绪龙

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高等院校在线体育教学开展研究*

付春艳1高 俊1祖娇君1井绪龙2

(1.哈尔滨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南门小学,福建 永安 36600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等院校开展在线体育教学虽然对于保持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狭小的居家空间、难以有效监控的课程学习和线上教学准备不足、体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较低和在线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使得线上体育教学没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为此,提出了完善线上体育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等对策,为更好的促进线上体育教学发展和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高等院校;在线体育教学;开展困境;对策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作为发展大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建立身心健康意识的重要课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不仅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同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挑战。这一方面在于,居家隔离的大学生受家庭环境和空间的制约,难以像传统的体育教学在专门的体育场地进行锻炼或运动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在于,居家有限的环境空间不仅难以进行诸如篮球、体操、田径等体育运动,同时体育教师也难以对学生实现面对面的教学指导。体育课程作为一种以身体动作操作实践为特征的教学,其“师生同场、学练一体、知行合一”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仅是体育教学的特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的最佳教育模式。但新冠疫情的发展,促使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向线上教学的方式转变,这使如何开展线上体育教学和保证线上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重要的教学探讨议题。因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虽然是疫情应急之举,但却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展示[1]。而我国虽然自2010年起就开展了“互联网+体育教学”的研究探索[2-3],但真正在大学大面积的开展与实施还尚属首次,其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在线体育教学展开研究,以此剖析教学开展中所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更好的促进大学在线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大学生居家开展体育教学的意义

首先,检验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有效性和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程度。大学体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传授体育运动技能。体育教学的开展是在室外以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的开展是根据教育部所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进行部署安排的,但是由于此次疫情的原因,学生居家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场域由第二场域转变到第一场域,内置教与学的因素大不相同,但主体依然还是以学生为主导,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大大左右了体育锻炼的效果,学生是否能够每天进行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成为了国家迫切关注的问题。其次,建立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联系。除了学校体育参与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外,家庭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也不可或缺。自健康教育纳入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一体化的健康教育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但还是存在相关政策难落地、健康教育跟进迟缓、家庭资源欠缺以及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等诸多问题[4]。以致于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过程暴露短板,借此次疫情为契机,可以更好地促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进行融合,发挥合力,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第三,有助于完善体育教学模式。常规化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是师生之间在同一时空场域内进行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运动技能传授过程,而这种大规模在线上展开体育教学活动尚属首次,这必然会暴露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不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也是对自身的不断完善,线上体育教学也必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所以对线上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善,也是完善体育教学自身。

2 居家环境对线上体育教学开展的影响

2.1 狭小的居家空间

体育锻炼空间是开展居家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线上体育课程首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居家进行体育锻炼时,时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家庭体育的开展。一方面,居家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受到局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学生大都已经住在了高层楼里,上层或下层都有住户,学生居家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考虑是否会打扰上下住户的正常生活,学生居家锻炼的时间受到约束;另一方面,居家体育锻炼活动空间受限。家庭中的茶几、橱柜等都带有棱角,进行相应的体育活动时,活动空间有限,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此,使得学生们在家中只能进行一些诸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原地蹲起、平板支撑、太极拳等相对动作较小,邻里影响不大的肢体性运动。这不仅抑制了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和时间集中理论性的学习或电子游戏、电影、电视等等方面,造成体育运动的缺失和线上体育教学的“形式主义”。

2.2 难以有效的课程学习监控

居家体育在线教学,主要通过线上教师个体化的教学指导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练习与技能掌握。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实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但相对于传统教学直观化的技术体感与动作感悟,其在线教学动作体感的缺失和教师直观的示范,不仅使得学生难以有效的掌握技术动作的要点,教师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每一名同学技术动作学习和练习的观察。由此,不仅很难发现学生在线上学习时的动作错误之处,同时也难以有效的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此外,学生在居家锻炼时,线上学习环境独立且密闭,教师时空制约性减弱,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律性,而此阶段学生正处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期,体育学习活动更倾向于自发的、偶然的,加之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老师难以监控整堂课的学习情况,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片面、不直观、不系统,教师难以判定学生学习效果。

3 线上体育教学成效不足制因

3.1 线上体育教学准备不足

此次疫情爆发突然、传播迅速,为弱化疫情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虽然各地通过开展“网络体育课堂”等线上体育教学方式搭建起居家体育课程,但也由此暴露出线上体育教学准备不足的问题。首先,线上体育课程系统性规划不足。虽然在2010年各学校就已经开始了线上体育课程的建设,但课程建设缺乏规划并不完善,不仅课程内容纷乱(篮球、足球、武术等热门运动在线课程不仅版本众多,且课程数量也高达二十余门,而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瑜伽、街舞等运动在线课程则较少或基本没有),而且课程教学时数也相对较少(每门课程一般仅20左右学时,而正常教学一般为36学时),这使得虽然已有的诸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线上课程,不仅不能满足实际各学校实际教学的需求,同时也无法承担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时数。其次,班级教学人数严重超标,教师缺乏应对策略。教育部文件规定一般体育课人数在30左右为宜,在很多高校体育教学实际人数却在50人以上。这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虽能在可控范围内进行管理,但在网上授课时,却因为班级人数容量较大,使教师不能及时对每一名学生的现象教学进行管理和指导。由此,导致学生在教学中不能认真跟随教师进行课程学习和肢体练习,造成线上体育教学学习成效不佳。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匮乏。由于突然开展线上体育教学,而多数教师并没有此种教学经历,使得教师只能照搬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开展线上体育教学。教师以图片展示、赛事展播、动作解析、视频讲解的方式,虽然在教学开展的初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随着课程的深入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在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难以认真学习,同时也很少在课后进行练习。

3.2 体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足

教育部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事件引发的疫情进一步扩散到学生群体,以造成更大范围的感染,1月27日下发《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延迟全国大学的开学时间,“停课不停学”成为各地学校在防控期间保障教学的主要措施。这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线下体育教学提到线上进行教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只能通过软件面向学生。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发现,不少体育教师对于利用办公软件制作体育课件及微课的录制,使用和操作起来出现不适应、不灵活的现象,如:爱剪辑、PS、剪映、GIF等软件。体育教师虽然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录制视频和拍摄图片,但是对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源的处理能力不足。教学时,对投屏或屏幕共享功能使用不熟练,上课效果差尽人意。这表明,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部分体育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已经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将直接影响到部分体育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研究等方面。同时,在授课时或授课结束后,如何保证学生每天居家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效果,而不是出现教师满头大汗,学生无动于衷的现象。

3.3 在线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从学生发展需求与主动发展的视角切入,关注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年段递进和弹性要求[5]。一方面,线上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未能明确标识学生需要了解的健康运动理念。疫情期间,体育教师从学生健康需求角度出发,快速反应,通过线上多种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居家体育锻炼指导,从中国教科院中国大学生健康体能研究课题组的调研情况来看,90%的学生基本都参与了体育锻炼,但是普遍存在运动量不足的情况,如: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运动强度偏低等。这反映出学生自身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薄弱,而体育教师线上教学又偏注重技术动作的示范与讲解,忽视了体育教师督促作用的弱化,以及应该强化学生内部锻炼动机的引导;另一方面,线上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偏于孤立化。已有研究表明,体育运动除了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影响,如:注意力、情绪等方面。此次疫情期间普遍存在学生主动运动意识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也是受常规化体育课程的影响,一是在校期间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的,二是体育老师只不过是将线下的体育教学“搬”到了线上,加之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使得学生的锻炼兴趣很难调动起来。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学校体育应对策略

4.1 完善线上教学模式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体育老师主要是以线上开展体育教学,在备课过程中,一方面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借鉴网上名师的线上教学方式。但在寻找线上优质体育教学资源时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轴转于各大平台之间,颇为费劲,这就亟需解决优质平台搭建及对提升大学体育教育关注度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部门或各校之间借助名校名师的影响力,搭建起影响力大的线上优质教学资源综合平台。首先,平台应设立专门化的优质课程,针对大学体育课程要求,开设不同项目并适宜居家锻炼的项目,课程应做到精细、一体及拓展。其次,平台还应建立交流平台,便于老师之间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在使用平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不断优化线上教学质量和平台使用体验感;另外,平台还应集教学与监督于一体。在提供高质量直播功能,保证老师线上教学流畅性的同时,设立一些趣味性的作业反馈专栏,可采用动画式的积分模式或者类似的奖励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也可针对部分学生采用强制性的手段,必须按时定点交作业,若未完成教师可收到未交作业名单,可及时督促学生上交作业,以确保线上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4.2 补齐教师短板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核心,承载者体育知识的传播,体育技能的教授,体育精神的培育。信息时代的来临,已慢慢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这也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传播、传授和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使大学体育老师先担当起全民居家抗“疫”指导者的责任,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要发挥大学体育教师角色作用,利用自身专业优,讲授疫情防控知识和居家锻炼方法,先行联合学校信息技术部门打造线上课程在班级群及学校公众号上推广;另一方面,要使大学体育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缺乏的危机意识,引导体育教师自学或激发中大学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动力。通过网络平台组织校内信息技术老师或地区内信息技术名师对大学体育教师进行线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培训。其一,线上培训课程应具有针对性、简单化的特点,使大学体育教师能够即学即用;其二,线上培训课程应具备一定的体系化,如:在备课阶段使用的软件、在上课时软件的操作、课后如何利用软件进行监督与评价学生等。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论是教育部门,还是体育教师自身,要树立起长远的教学意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对于所接触到的、所看到的才具备与世界平行的眼光,自身素养也才更加贴切社会主义接班人所需的积淀。

4.3 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21世纪是健康的时代,更是科技助力健康的时代。线上体育教学在应对此次疫情期间,可谓解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燃眉之急,这既是学校体育的一次挑战,又是一次推动学生身体健康的着力点。第一,应明确以传播运动健康理念为基准的教学目标。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在继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更名“体育与健康”课程,并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该次改革一方面,调整课程开展以教师意志转向学生需求为之根本,使学校体育为学生健康服务;另一方面,要长久化、持续化的将健康理念渗透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线上体育课要抓住新课改的立意,以此为辐射基点,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传播健康运动理念,带动家庭,衔接学校。课程设置以学生为本,将健康的、科学的运动理念与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相融汇,如:“治未病”理念、动商理念等,以培育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第二,应细化体育教学目标。当前体育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主要从与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集体责任精神角度出发,重在面对面交互,而在疫情期间,学生居家隔离期间,应主施非面对面交互,以此为教学目标拓展契机,填补空白。非面对面交互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以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活波、好胜心、好奇心等)引带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行为,多通过“你会怎么做”来代替教师告诉学生“要怎么做”。疫情居家隔离的大环境下,教学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课件里、教案里,而是要真真正正的把握住学生当前发展的需求,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导向。

5 结语

学校体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发展未来的希望,面对此次疫情,应当抓紧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体育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保护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责任,并且勇于在这次大考中查缺补漏,不断提升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为构建新型体育教育模式提供宝贵经验。

[1]教育部: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1/t20200129_416993.html.

[2]张虹.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在瑜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2):125-128.

[3]陈坚伟.从健身应用分析“互联网+健身”的现状、问题与前景[J].体育科学,2016,36(9):20-27.

[4]王先茂,王健,鲁长芬,等.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困局、域外经验与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3):112-118、.

[5]唐永玲.目标自定:指向学生能力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9(5):72-75.

Research on Onlin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China under the COVID-19 Epidemic

FU Chunyan, etal.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Heilongjiang, China)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GY20190365)。

付春艳(1987—),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居家体育教师体育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居家的日子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微生高的往事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