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休闲的多重属性及其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1-11-23陈凡粤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运动运动

陈凡粤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顺德 528300)

在现代社会里,运动休闲是娱乐,是健康促进,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运动休闲的发展资金来自于政府投入、社会公益基金和商业企业投资等多个渠道,这些不同投资构建起来的运动休闲服务正体现了运动休闲本身的多重属性,了解这些属性,对于促进我国运动休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1 现代运动休闲的多重属性

运动休闲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现代社会学和休闲管理学研究的概念,它明确被提出的时间是在上世纪70年代[1],因而运动休闲无论作为学科还是作为产业,它都是一个现代意义的新生事物。但是,从上世纪后期至今这段时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和产业经济发展水平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大大促进了运动休闲事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融入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人们对运动休闲的认识水平和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今天的运动休闲乃至运动休闲产业与刚刚过去的上世纪又有很大的不同。强调“现代”运动休闲就是要突出强调从当下社会变革的视角审视运动休闲的根本属性。

1.1 运动休闲的运动属性

运动休闲的概念是由“运动”和“休闲”两个词组成的,因此不难看出它具有“运动”和“休闲”的双重属性,“运动”使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体育,并把运动休闲产业视为体育产业的一个分支;而“休闲”又使人联想到了休闲娱乐,因而运动休闲产业的从业者又在努力地把自己的经营与娱乐、休闲旅游等产业建立联系。在我国,运动休闲是西方传入的一个新兴社会事业,运动休闲产业则是一个处于构建过程中的新兴产业。那么由谁来管理这个产业?产业经营者应该有怎样的经营思路?运动休闲公益事业应当如何运作?大众如何认识和参与运动休闲活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必须弄清楚现代运动休闲的多重属性。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现代运动休闲具有的运动属性、健康属性和教育属性最为突出。

运动休闲首先是运动,是指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一类运动活动,其中以户外运动为主要内容,包括:登山、攀岩、岩降、攀冰、漂流、皮划艇、帆船、游艇、徒步、潜水、钓鱼、冰钓、滑冰、滑雪等等。运动休闲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其总的特点是突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在这种互动活动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有人说,人们业余时间从事的任何体育运动都可以称之为休闲运动,比如打篮球、踢足球等等。然而运动休闲管理和运动休闲产业研究者特别将上述一类户外运动归为休闲运动,使运动休闲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发展轨迹和方向,是现代运动休闲之所以发展成熟的关键所在。在我国,人们谈到体育运动时,思维总是跳不出竞技运动的圈子,因为人们从小受到的体育教育以及社会对体育运动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竞技体育方面,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对于竞技体育和户外休闲运动从概念上就有明确的不同表达,英文中把竞技体育成为“sports”,而把户外休闲运动统称为“outdooractivity”。所以休闲运动的运动属性不同于竞技运动,它不强调竞争或者比赛,而是突出人利用自然力的能力,强调自我挑战,也就是跟自己竞赛,从某种意义上说,运动休闲是以运动的方式进行的自我修行。竞技运动是源于游戏,而休闲运动与游戏无关。

1.2 运动休闲的休闲属性

运动休闲具有休闲的属性,表面上看这样讲是在咬文嚼字,但深究其意义就会发现,运动休闲的休闲属性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与社会心理意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生活幸福度主要取决于其休闲生活的质量[2],也就是说,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可从事的活动越多,他们的生活就越丰富多彩,把运动作为休闲的内容,或者说是以休闲的心态从事运动是体育运动观的革命性变革,尤其对我国大众体育观念的影响意义深远。在那个备战备荒的年代我们全民皆兵,在争取奥运争光的年代我们又全民竞技体育,这种步调一致的全民意志在体现了我们制度优越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许多社会事物发展的灵活、多样的自然力量,体育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学到的体育运动几乎都是竞技运动项目的内容,对如何通过体育运动健身、娱乐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全民的奋斗目标,体育运动的发展形态也变得多种多样,大众体育、健康体育、休闲体育都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这种情势下,运动休闲的休闲属性自然而然地跃入大众的视野,运动休闲拓展了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也使人们学会了更丰富的、健康的业余生活活动。

1.3 运动休闲的社会公益属性

运动休闲具有社会公益的属性,尽管运动休闲产业是当今世界的一个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但运动休闲的社会公益属性从来没有被商业所埋没。体育运动项目有很多,之所以说运动休闲具有社会公益属性是因为它关乎大众健康、社会健康、环境保护和文化精神传承等多个社会公益领域。众多权威评级机构都将“休闲活动面积”作为评价世界宜居城市乃至宜居国家必然包含的因素之一,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西方国家,人们日常生活中从事最多的体育运动是休闲运动而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竞技运动,其实我们国家也是一样的情况,试想多少人业余时间在从事田径、体操、击剑等运动?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把人的活动与自然隔开,人们居住在社区,工作、生活在城镇,在一定程度上与大自然是隔开的,而人的天性又与自然不可割裂,所以户外休闲运动是人们回归天性的重要途经,因此,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越重视为大众创造休闲运动的机会,保留休闲运动的场所。很多国家的体育教育中都有冒险教育的内容,其实现途径也基本都是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人类正是在征服自然、顺应自然和与自然共生的过程中创造了多彩的文明与文化,休闲运动使这种文化精神得以体验和传承,因此它的社会公益属性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其他体育运动形势不可替代的。同时,人们在与自然亲近的户外运动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践行环境保护行动。自然资源作为公共资源,人人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是社会健康的基本条件,因而运动休闲具有维护社会健康的重要作用。运动对于大众健康促进的功能自不用多言,因为它不仅是运动活动,而且是很好的人与自然互动的身心体验。

2 运动休闲产业化发展的多种路径及其相互影响

2.1 社会公益引导下的消费型产业路径

现代运动休闲以一类户外休闲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以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天然运动场所为主要场地,因此它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生态为基本条件。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属于国家的资源,不适合进行任何的商业开发和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以社会公益的方式进行休闲运动开发无疑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况且,正如以上所述,运动休闲本身具有社会公益的属性,因为休闲以及运动休闲是人的基本生存要求和基本权利。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主导下的公益性开发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对环境的保护与尊重,最大限度地满足保护环境和造福大众的双重利益,因为公益性投资和建设可以不考虑盈利,而是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其宗旨,这就避免了商业性投资的过度开发,从而可以使运动休闲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当下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瓶颈就在于缺少从事休闲运动的场所,比如:徒步路径、攀岩和岩降的场地、可供进行皮划艇运动的湖泊等等,换言之,当下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瓶颈是缺少国家运动休闲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政府与社会公益性投资的进入,这大大限制了大众的运动休闲消费,限制了运动休闲产业的市场拓展。很多人购买运动休闲服装是处于时尚的兴趣,而不是真正需要实现运动休闲服装的户外运动的功能,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但诸如皮划艇、帆船、登山与徒步手杖、攀岩绳索等这类专业性很强的运动休闲消费品的市场需求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一项研究报道,加拿大2018年仅冰雪运动和水上运动相关专业用品、设备的销售额就达到21.4亿美元,而美国由于人口较多,这项数据达到238亿美元[3]。我国有关运动休闲器材消费的数据还无从找到,但从我们居住的城市街面上的相关专业商店和网购平台的情况可以推断出,这类消费品的销售额不可能达到加拿大的水平。另一项研究比较了北京和首尔两个城市的运动休闲消费水平,结果发现,首尔城市居民每月用于运动休闲消费的支出是北京市民的4倍,北京市居民运动休闲消费主要集中在运动休闲服装、鞋帽,而首尔居民的运动休闲消费支出中是租用场地和购买相关器材占据了大部分[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反映一个国家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状况的权威数据应该是运动休闲用品、器材的消费水平,而运动休闲服装、鞋帽仅可作为参考,因为人们可以把运动休闲服装当作休闲服饰而并不去从事运动休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在运动休闲政策、法规激励下的政府投资、公益性投资水平决定了运动休闲用品和器材的消费水平,进而决定了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

2.2 依托休闲经济的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运动休闲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它的休闲属性,运动休闲产业属于休闲经济的范畴,因此在我们研究和规划运动休闲产业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它的休闲属性,而不是运动属性,运动休闲产业也不应该被限定为一个体育产业的分支。运动休闲涉及健康、休闲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以多产业融合方式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可以尽可能地拓宽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多重路径。

当前经济形势下,首先应当把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旅游市场的基础来拓展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路径。据《休闲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60.06亿人次,比2018年同期增长8.4%;出境旅游人次15463万人次,比2018年同期增长3.3%;入境旅游人次14531万人次,比2018年同期增长2.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从全球的视角来看,这个市场规模也是相当可观的,况且2020年的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计划,而这正积累了疫情后的旅游潜在市场。按照《2020中国休闲产业发展趋势报告》的分析,2003年“非典”疫情使得当年的旅游收入同比下降了12.3%,而疫情结束后的第二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了40.1%。因此,疫情过后,运动休闲产业如果能够积极与旅游产业结合,合理打造运动休闲产品,那么未来后疫情时期将迎来运动休闲产业井喷式的发展是大概率的事。

其次,运动休闲产业与健康产业密切相关,而且他们同样需要依托公益水平和社会公共资源基础,在政策环境依赖与运作机制上有着共同的特点,甚至可以共享相同的资源与发展路径。运动休闲消费水平取决于民众健康、休闲意识以及运动休闲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而运动休闲产品很多时候必须由政府和运动休闲产业经营者联合推出,比如:政府将国家公园内特定区域设定为徒步路线供大众休闲、健身,然后才有运动休闲厂家推出徒步相关服装、用品,所以徒步运动产品是政府和企业联合推出的连带产品,缺少任何一方都难以成型。在党中央提出建设《健康中国2030》宏伟蓝图之时,大众健康意识便得到进一步提升,居民休闲消费的潜力是未来我国休闲经济发展的最大保障。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国民年均休闲消费为5647元。其中,个人休闲消费开支在1001~3000元的占22.7%,在3001~5000元的占10%,5001~10000元的占11.1%,11.8%的人年休闲消费开支超过10000元。由于疫情的影响,这个数据显然不能反映大众休闲消费的真正水平,我们有理由期待,疫情之后,居民休闲消费,包括运动休闲消费将会出现报复性增长态势。

最后,运动休闲产业还是要回归到运动的特性,我们不同意把运动休闲产业限定于体育产业的一个分支,是因为运动休闲产业管理不应限定于体育管理部门,其发展模式也不应完全按照体育产业的模式进行,体育产业强调以运动竞赛为产业发展动力和龙头,而运动休闲产业则要将休闲、娱乐、健身、教育、旅游甚至文化等多种因素引入产业规划、发展当中。人们在从事休闲运动过程中能够体验休闲娱乐带来的身心愉悦;潜移默化地接受环境保护和自我完善的教育或自我教育、获得体能增强和身心健康。运动休闲的运动属性需要由休闲运动项目来体现,运动休闲产业则要以休闲运动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内容。休闲运动项目不是我们熟知的竞技运动项目,而是前文所述的那些国际普及的户外运动项目,这些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的体验性,即淡化比赛和竞争,强化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运动和自我挑战的乐趣,正如有研究者提出,运动休闲产业是体验型经济产业[5]。休闲运动是人人可以参与的运动,不像竞技运动那样,由技术、体能等诸多因素限制了人们的参与,更多的是观看比赛。户外运动突出的是环境与运动的人,而不是运动技术、规则、对手等因素,因此它与竞技运动截然不同,其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带动作用也不同于竞技运动带动下的体育产业。有学者在研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时指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扶贫的重要部分,应充分发挥休闲运动多领域综合带动效应,与精准扶贫形成一种协同、嵌套的互动关系[6]。也就是说,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既依赖于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又客观上对于整体经济发展具有多重带动作用。

3 结语

运动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疫情过后,在产业恢复和重新整合的过程中给应当予以全新视角的全方位考量,首先要遵循运动休闲的本质属性,科学界定运动休闲产业的多重属性,并依照这些属性寻求产业的多种发展路径和可能性。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运动运动
体育运动
电竞种植记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花与竞技少女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