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社会运行机制研究*

2021-11-23惠,符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湾区运行机制粤港澳

徐 惠,符 壮

(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9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使得全民健身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了起来,其对全社会的感召力是空前的,也因此,全民健身从一种倡导、观念变革上升到了一种国家战略。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全民健身的提出是要从实施和落实上下功夫,从构建全民健身长效运行机制来真正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在全社会兴起。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很大,全民健身在不同地区的运行机制也自然不尽相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实施,使粤、港、澳地区的诸多城市链接起来形成城市群,并在多个方面开始了探索式发展的新尝试。全民健身运动在粤港澳地区已有较好的基础,但湾区内部各城市间经济、社会状况有着较大的差异,如何取长补短,在湾区内形成良好的全民健身社会运行机制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在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推行全民健身运动的试点和模板。

1 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现状与趋势

1.1 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现状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改革开放前,它是中国窥探西方文化的窗口,也是中国内地现代意识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是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得益于毗邻香港,现代生活方式与健康理念也率先通过这里辐射到内地。所以,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很多方面该地区都是全国的先行者和探路石,加之湾区内高水平的高校云集,高科技企业众多,现代意识更加容易在这里得到认可和接受,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生活水平和西方文化的影响颇深并表现出了典型的现代健康生活理念。对于全民健身而言,湾区大众的运动健康意识与健康理念都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健身俱乐部文化在这里独树一帜,是典型的现代社会快节奏、程式化、工业化的健身理念与形态。快节奏并不难理解,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工作节奏快,效率要求高,使得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被迫加快了节奏;程式化则是说,人们的健身运动在生活中有着极其严苛的规律,每周运动多长时间,每次运动的内容和负荷都严格程式化了,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他们生活的快节奏,另一方面也是西方构建式健身理念的具体实践;所谓工业化则是指,人们的健身运动、饮食控制都经过了严格的量化管理,同时,健身运动严格依赖于器械和人为的场地条件,健身没有专门和专业化的场地犹如工业生产没有车间和机器一样。其实这样的健身理念与方式在纽约、洛杉矶、东京、多伦多、伦敦等地已成为一种繁华都市特有的健身文化。而这种健身文化也为体育产业商家所青睐,因为它最容易经营和操作,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其实也是运动健身高度商业化的产物。

与世界上其他大都市不同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健身文化还有其独特的另一面,那就是传统健身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赛龙舟、赛马、武术以及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受到大众的追捧,与都市构建式健身文化相容并举,相得益彰。就湾区而言,要说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融合最好的地区就是香港,它堪称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虽然香港被英国殖民了百年,加之香港作为国际自由贸易港的角色,西方文化对其影响可谓深远,但香港仍然坚挺地保持着中华传统文化,比如粤语仍然是香港民众的母语,其传统饮食文化更是影响了全世界。这期间,人们对于健身的理念与健身文化也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传统体育观念,传统的南拳、咏春拳等在广东缘起,在香港被发扬光大并从这里走向世界,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众所周知的李小龙。所以说,今天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现状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两个融合:东、西健身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健身理念融合。有研究对广州市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各地区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类别众多、形式各异,在广州市全民健身中呈现出:现代特色与传统性、同一性与多样性、民族特色与交融性、艺术特色与民俗性相结合的时代特性与地域特征[1]。而从现代都市健身活动的角度研究则发现,广州市民早已走在全国前列,1997年的一份调查就表明,广州市民的现代体育健身意识较强、体育健身普及程度高、体育消费水平与广州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及市民的收入水平是相应的,处在较高水平[2]。香港、深圳、广州等地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一方面在把中国传统体育传播到世界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西方现代健身理念与技术也通过香港传入中国大陆,体适能运动的推行就是始于香港,并且在体适能健身机构的运作与管理上,香港的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社会服务已形成网络系统,这是我国内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践行“健康中国2030”过程中有待学习的地方[3]。

1.2 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发展趋势

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活动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很多方面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引领者。但是从“健康中国2030”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角度看,湾区内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长效机制还没建立起来,全民健身活动还处于零散的、缺乏组织性的商业驱动型和民间自发型的活动。同时,粤、港、澳三地的制度、文化、社会管理体系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身文化、健康意识等等都有待于融合和对接,在此基础上才能构建统一的全民健身社会运行机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提出为这种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是实现湾区全民健身社会公益、运动产业和健身文化的融合发展的契机。最近,中央又提出要把深圳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无疑又给整个湾区全民健身社会运行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政策上的红利和舆论上的支持,可以说,全民健身社会系统构建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发展的明确趋势。首先,湾区全民健身业界已有共识,即要发挥湾区较好的全民健身群众基础、产业基础和科技文化基础的优势,积极进行全民健身资源整合,将零散的优势资源组织起来形成系统。已有学者对粤港澳地区全民健身资源整合与系统构建进行研究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资源具有优势,未来需要从充分利用湾区内高校优势资源入手,积极整合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为全民健身服务,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扩大全民健身服务路径,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提供理论参考[4]。其次,粤、港、澳三地在涉及全民健身的许多方面需要找到联系的路径,形成联动机制,优势互补,使全民健身运动在湾区内具有共同的社会运行机制,综上所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在原有较好的基础上亟待上一个新的台阶,用更大的发展空间来保持该地区全民健身的领先发展态势。

2 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社会运行机制构建

2.1 全民健身社会运行机制剖析

所谓社会运行机制是指,某事物发展过程中来自社会各方面持续的、有机的激励与促进力量,使该事物能够在有利的社会氛围中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并持续发展。很多社会事物单靠政府的号召和激励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像全民健身这样的活动,政府不能强制进行,因此培育一种积极的社会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全民健身社会运动机制包括:社会公益机制、社会服务机制、社会激励机制、产业促进机制、教育宣传机制等等,每一种良好的机制都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全民健身提供最好的设施、氛围、宣传、科技与教育支持。在这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有着一整套比较成熟的社会运行机制,以加拿大为例,由于加拿大是高福利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国民的健康,而运动健身在加拿大蔚然成风,因此在保证国民的运动需求方面可谓世界典范。首先是他们的社会公益方面做得很好,全国所有露天运动场地都是免费的,同时在大片的森林里,有政府和私人捐助修建了长达万里的森林步道,不计其数的湖泊都免费向公众开放,人们可以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水上运动,而政府则设置了水上救生以及安全管理等多个公务员岗位,以保证从事水上运动的人们的安全。政府与民间机构都开放了公益运动设施建设募捐,湖中的一个小码头、森林步道中的一个休息长椅都有人来捐建,并在设施上刻上捐建者的名字。构建一个运动健康宜居环境是加拿大全社会的共识,人们遇到结婚纪念、退休纪念、孩子出生等等值得纪念的事,很多时候他们就选择为公共运动设施捐款,同时也刻上他们的名字作为很好的纪念。从社会服务方面看,加拿大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健身中心,常规运动项目都有,比如:器械健身房、游泳池、篮球馆、羽毛球馆、体操室等,有些健身中心还有冰球馆。社区健身中心还开设各种健身课程。所有项目只象征性的收费,对低收入家庭和65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免费。值得研究的是,尽管加拿大社区健身中心很普遍,但仍有许许多多的商业健身中心开的红红火火,社区健身中心并没有冲淡商业健身中心的生意,商业健身中心也作为全民健身社会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谈到社会激励机制,其实与产业促进机制与教育宣传机制是分不开的,教育宣传使人们能够认识到运动健康的意义与方法,使人们能够重视运动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加拿大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实际上都是运动健康课程,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重要的目的。产业促进机制则为社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运动健身消费的机会,这大大增加了人们从事运动活动的兴趣,因此它是社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是世界上森林、湖泊、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政府把开发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开展户外运动的投资被视为绿色投资,给予优惠政策,因为运动健康产业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利于国民健康促进,而且对资源损害程度最小,通常不需要大兴土木。比如在森林里修步道,只需开垦出一条小路,遇到河流时建一个小木桥等等。

社会运行机制是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形成的某事物发展运行的动力系统,只有社会各方面力量对政策理解透彻并形成共识,才能使这个动力系统有效发挥作用。中国各地区间经济、社会、人文差异较大,因而全民健身社会运行机制的构建也不可遵循一个刻板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内法律体系也不尽相同,所以其社会运行机制构建更具有挑战性。

2.2 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身社会运行机制构建策略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的目的是要把三地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把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及其几十年来发展的优势整合起来,使之成为引领整个中国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与香港的经济合作模式基本是由市场自发整合资源并形成互惠机制,那么粤港澳湾区概念的提出将使得未来的三地合作模式由市场主导向制度主导方向发展[5]。就全民健身的社会运行机制构建而言,制度主导同样至关重要,因此,在研究这个运行机制时首先要重视三地在制度上的差别,在了解差别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制度轨迹,从而可以依照这个轨迹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引导、构建全民健身社会运行机制。香港、澳门先行经济制度基本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而广东省和全国一样,实行的是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大湾区整体发展规划中针对全民健身这种社会公益与体育产业分别占据重要位置的事物,应当把三地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两种方式的调节并在湾区内统一实施。正好,全民健身的社会公益部分最好由政府宏观调控多一些,出台免税、补贴、国企投入等方式多项政策,带动全社会对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积极性。而全民健身涉及体育产业的部分则应当多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放开市场管制,增加市场自由度。具体地,这两种方式调节中间的度要有政府在实践探索中恰当地拿捏。过去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所经历的曲折也正是由于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体育运行机制受到制约而未有恰当的管理方式所致[6]。因此,找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制度的差异并发掘其共同点是为了建立一种能有助于构建全民健身社会运行机制的管理方式。

其次,全民健身事业需要大量的社会公共设施,这涉及到空间资源、土地、基础建设投资等等,这个部分必须由政府投资主导,民间投资参与。比如对于公共绿地资源、森林资源以及江、河、湖、海资源的利用,必须由政府统一规划,严格规定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由于香港和澳门政府在地方自治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因而这方面三地政府应当建立沟通机制,建立统一的全民健身公共资源使用原则和标准,为三地之间全民健身事业的资金流动和政府公益投资取得一个平衡点。只有搭建好了这个在政府协调下的空间资源平台,才能真正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公益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湾区内全民健身资本、技术、人才等的自由、平衡的流动,形成合理的社会激励机制和公益机制。于此同时,要积极促进湾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产业,一个产业的发达是某种社会事物发达的重要动力,是社会运行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运动,但似乎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运行机制,产业不给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全民健身社会运行长效机制形成的必要条件。

最后,发掘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加强全民健身社会价值的教育、宣传,深化学校体育的健康教育功能,使运动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湾区内高校云集,民众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这方面应该成为全国的先行试验区和示范区,即:通过对学校体育课的改革和社会公益宣传,提醒大众的运动健康意识,进而改变人们的运动健康行为,同时提振湾区体育产业的长足发展,反过来,体育产业又能有效地刺激大众的体育消费,激励他们的体育运动行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3 总结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作为国家战略被提出,反映出国民健康问题已实在堪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很多方面必然成为全国的先行示范,对全国产生引领作用,全民健身就是其中一项。大湾区应当积极利用自身科技、文化、教育资源以及制度灵活性的优势,努力构建高效的全面健身社会运行机制。

猜你喜欢

湾区运行机制粤港澳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强中心、联湾区、撑南沙,广州未来14年地铁规划来了!
“新物种”重新定义空间服务!实力赋能湾区城市发展
妙语论道!湾区加速度,宜居新主场!
徐士伟:金融岛TOD,以湾区加速度,激活全新宜居格局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