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伙伴之力,促能力提升——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伙伴学习

2021-11-2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浦春花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4期
关键词:伙伴鲁迅文本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 浦春花

素质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使传统语文课程的教育弊端逐步显露出来,如何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也成为语文教师思考的关键问题。而伙伴学习模式的提出,就为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伙伴的效力,促使学生在与伙伴进行交流中,强化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语文课程的教育实效。

一、结合差异情况,设定合理伙伴结构

语文教师应当结合以往的教育经验,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合理安排伙伴学习中的人员结构,以便学生做好组内的互助学习,共同提高理解语文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引导学生以伙伴学习的方式,对《猎人海力布》中的内容进行解读时,教师可以先结合文本中的内容,为学生提出“故事的起因、经历和结果是怎样的呢”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本文的阅读效果。随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判断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质量,紧接着,教师对学习小组的人员进行科学的安排,使每个小组中的学生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在分完组后,学生与小组内部的伙伴共同探究“海力布做了什么事”“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等问题,以便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显而易见,教师围绕学生的具体学情,为学生创建共同交流的小组,能有效发挥伙伴学习的价值,促使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指导中,集中集体的思维,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二、创建小先生制,发挥伙伴教育优势

在学生以伙伴模式,集体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集中对语文知识进行交流外,也要发挥学生间的差异优势,将伙伴内部文学素养较高、文本解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设定为“小先生”,并由小先生向组内的其他学生传授文本分析技巧,以及平时积累的文学常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小先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其他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量和文本解读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从而提高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教育水平。

以《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情况,设定“小先生制”的伙伴学习模式。在实际展开活动时,教师先为学生提出“你认识鲁迅先生吗”“你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写作风格吗”等问题,了解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情况。随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辨出哪些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较为透彻,并将这些学生设定为“小先生”。之后,教师将这些小先生分派到各个小组,为其他学生讲述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代表作品等,以便全体学生基于小先生的讲解,增强对鲁迅的了解。

三、引导伙伴互评,强化学生反思能力

教育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都是教师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点评,以至于学生只能从教师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缺乏在评价活动中的参与性。所以,在将伙伴学习的模式引入语文课堂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建伙伴评价的方式,促使学生从同伴的评价意见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并能基于点评他人的行为,形成反思自己的习惯,不断提高反思能力。

例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互评的学习活动,助力学生反思能力的发展。首先,学生先在小组内,针对学习态度、讨论积极性等方面,对同伴进行点评,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伙伴视角,直观地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的表现存在欠缺,以及自己在哪些方面的表现较好。紧接着,学生再结合伙伴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自我反思,深刻认识到自己对“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等内容的理解效果,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以便学生在反思中获得改进和成长。

语文教师发挥伙伴学习的价值,为学生创建伙伴互评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从更加直观的角度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从而结合同伴的诚恳建议进行自我改进和自我反思。

总而言之,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伙伴学习的方式能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所以,在未来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利用伙伴学习的方式,从而助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伙伴鲁迅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伙伴
我的“好伙伴”
鲁迅,好可爱一爹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孔乙己
阿迅一族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