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园澄泥文化,打造语文“童心素养”课堂

2021-11-2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王梅珍李珍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4期
关键词:演讲稿语文课程习作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 王梅珍 李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一、澄泥文化课程,童心飞扬的“天堂”

1.活动的是双手,灵动的是大脑

学生用双手劳作,按照既定的步骤完成想要的作品,从劳动中习得技能。这种程序性知识的习得,学生虽不能通过语言传授给他人,却激活了自我的感知系统,丰富了自我的认知系统。以“一片银杏叶的制作”为例,指挥双手的是大脑,从找形到造型,从结构到内容,从构思到成品,无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2.禁锢的是身体,飞扬的是思维

为了完成作品,学生必须静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当学生端坐于台前,与一团团泥巴较量时,不仅考验的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按部就班的是技巧,创造的是作品

虽说一件作品的完成有其基本的步骤与流程,可即使是同样的作品,每个人在完成时都会加入“自我”的元素。这种归属感,是对作品的一种解读,一种尊重,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力,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留存的。

所以说,学生玩转的不仅仅是一块块澄泥,他们完成的是一件件作品,更是一次次打开思维之门,灵动思维,开启创造力之门的尝试。这种思维,犹如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了不竭源泉。

二、传承非遗精神,语文学习的“食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用直观化的具象思维看待世界。因此,泥塑过程的直观真实的体验,正好让学生有了写作的素材。同时,在学习创作的同时,学生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关注细节,更会用心去塑造细节。语文习作同样需要关注细微之处,描摹细微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说,两者是完全相通的。

冯骥才的《刷子李》一文,讲述的是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术。学生没有刷过墙,对具体如何刷墙或怎样才算刷得好不熟悉,但是他们玩过泥巴、做过泥塑啊,也了解过这些泥塑名人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成功的。因此,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加入身边的生活元素,学生的认知也会更加深刻,更有震撼性。

三、语文课堂阵地是素养沉淀的“滩涂”

幸福感是个体追求生命体验的终极目标。童心语文是在追求快乐体验的基础上,将之迁移到语文学习中,内化为语文学习的动力。澄泥文化课程的构建,在给予学生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同时,将语文教学引入了自由自在的“滩涂”。

1.重构课堂教学内容,彰显主体地位

现有的教材编排,遵循的是单元与专题相结合,以语文要素来贯穿的编排方式。虽说每一单元训练的重点突出,但是在序列化上略显欠缺。例如,部编版六上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习作二《多彩的活动》要求学生写一次活动,要求写活动的场面,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们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学生经历的活动不计其数,什么样的活动让你至今难忘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列举了很多,如运动会、植树活动、拔河比赛等等。但是要做到个性鲜明,活动多彩,学生就碰到了难题。于是,我进行了如下引导:

(1)什么活动让你精神振奋,跃跃欲试?

(2)什么活动让你手脑并用,精神振奋?

(3)什么活动让你意犹未尽,成就感爆棚?

学生一下子想到了玩泥巴。于是,我就以泥塑之“一棵银杏树的制作”为例,让学生关注到点与面。现在,老师已经做好了树干,同学们开始制作叶子。每个人都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银杏叶片,那么大家是如何制作的呢?我班最心灵手巧的是谁?我班最调皮捣蛋的是谁?最终谁做的叶片最漂亮?大树拼装完成的场景,你感到震撼吗?

交流完这些问题,学生蓦然发现,那些模糊的画面一下子清晰起来,习作也在不知不觉中架构好了。学生的习作中,关注的不仅有制作场面、拼装场面,更有对个别同学的关注。如对那个心灵手巧的女孩的描写:闹哄哄的课堂上,唯有她安安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见她切下一小团泥,慢慢揉搓着,不时拿起喷水壶喷上一点水,再用手指试试泥的柔软度。等到她觉得合适了,便先将泥揉成团,再轻轻推开,造型出银杏叶的样子。然后用细针细细镂出叶纹。就这样,一枚栩栩如生的银杏叶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亲身实践结合起来,习作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而增加了更多的灵动因素。这才是属于孩子们的课堂应有的样子。

2.再构课堂学习方式,凸显主体地位

部编版六上第三单元语文要素之一就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是快速浏览呢,还是仔细品读呢?这都取决于你要完成的任务。例如,在《竹节人》一课中,要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与玩法,可以采用快速阅读全文的方式,找到主要段落为第三、八、九自然段。然后采用了快速阅读和细读品味的方法,完成对做竹节人和玩竹节人的分析。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的课堂加上竞赛的模式,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比一比,用快速浏览全文的方法,谁先准确找到主要段落并概括出主要内容。不知不觉中,学生在推着课堂向前进。

3.建构课堂教学形态,尽显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立体、互动的课程形态。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我们的澄泥文化课程,正是构建了这样一种从实践到理论到运用的序列化课程。因为,只有与儿童共同创造,共同建构的课程才会有发展前景。

部编版六上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是演讲。演讲包括两部分,写好演讲稿和演讲活动。六年级的孩子,个别已经有了演讲的体验,深刻的感受能让他更好地完成演讲稿。但是对没有类似体验的学生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先让部分孩子准备演讲,现场感受演讲,然后自己再进行创造。在创作的基础之上修改、磨稿,准备演讲。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不断修改自己的演讲稿,最终以最好的状态呈现自己的演讲稿,完成演讲。

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一次次的实战中得以提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日积月累地过滤沉淀,澄清分离。

校园文化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全方位覆盖着我们;澄泥文化是一双巨大的抓手,推动着育人环境的优化;语文教学就是一方快乐的净土,尽情享受着来自文化的滋润。在这样一种童趣性与教育性相融合的环境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稳步推进,又形成了长效的沉淀机制,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演讲稿语文课程习作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阳光住进我心里
“三招”助你写好爱国演讲稿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祖国在我心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