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段四类课文的预习之法

2021-11-23江苏省太仓市朱棣文小学沈娜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文本课文

江苏省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沈娜

所谓预习,就是指学生事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于这个方面的教学理论,那就是“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理论将教学活动定位于“学”,指出学生的学先于教,先学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手,还要动脑,通过默读或朗读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保障之一。因此,在“学会学习”的大背景下,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也是指导“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纵观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我们的预习走入了几个误区:首先是预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对不同体裁的课文该预习什么、怎么预习没有明确的概念,预习的目标模糊,这势必影响预习的效果。其次,预习内容的单调,学生单纯地以为组个词,把课文中不懂的词语解释一下,这就是预习。其实这是每课预习的基本动作,而针对不同的课文应该有不同的预习方式,这才是行之有效的。最后是预习形式的单调,现在的预习就是填空式或阅读式。其实预习可以有很多的方式,可开放,可合作,可探究。

一、故事类课文的预习——学会合作

(1)讲。说话是语文的一个重点,所以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能大致把课文内容说清楚是预习的一个关键。尤其在中高年级的课后习题中有不少是让学生复述课文或者复述一下故事。在教学前,可以在小组内先把课文故事说给组员听,组员在听的同时等于再一次对文本进行了解读,同时,有个别学生对原文有一定的阅读,那说出来的故事肯定更有“厚度”。我认为,在相互的影响与补充下进行的预习,才是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

(2)演。对不同类型的故事类课文,可以进行不同的预习,例如独幕剧,文本中有清楚的人物和对白,学生在第一次预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尝试性的表演,这样既增加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在合作中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

(3)写。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写,当学生读完文本后,教师经常会布置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或体会。我认为,在教师讲之前先对文本有个初步的理解,这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时,可以让学生写写故事的梗概,由此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使其熟悉文本,一举两得。

小组讨论的本质是合作,小组合作对提升小学生的素养以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等都有着推动作用。小组合作预习能充分留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并且,学生在交流中能相互帮助,尤其是学习好的能提点学困生,让那些平时不敢发言、胆小的学生也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教师要想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就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而小组合作预习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为高效课堂做好前期准备。

二、说明类课文的预习——设计表格

说明类的文章大多条理比较清晰,学生很容易就能抓住重点,因此,在预习时,我倾向于学生自己独立地完成。我认为,表格式的预习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方式,能教会学生用抓重点的方式把握全文。例如,《人类的“老师”》这课是一篇介绍仿生学的课文,经过预习,孩子们基本对文本中的几位具体的“老师”有所了解,我设计表格让学生完成,让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有更清晰的认识。

说明性文章的预习也不只有设计表格一种,还可以是设计导学单或者是利用多媒体的手段进行文本知识的升华等。我们主要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用最适合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以便师生间更有效地沟通。说明文体固有的特点是预习和教学时应遵循的基本依据。引导学生明确它的特点,就等于给了他们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之门的钥匙。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它的写作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三、说理类课文的预习——联系生活

(1)画一画。说理类的文章一般结构比较清晰,也总是会在开始或者结尾时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预习最起码要能找出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例如,在《说勤奋》一文中,开始就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对此,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在原文中画出作者的观点。如此可以让学生明白哪些才是文章的重点语句,明白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或情感,掌握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补一补。说理类的文章都要通过一些名人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例如,《谈礼貌》中首先用牛皋、岳飞的事例旗帜鲜明地告诉学生“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我让学生在预习时就会联系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讲讲身边的故事。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补事例,能把枯燥的大道理潜移默化地变成生活中的小学问。学生之间的讲述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语言的叙述效果,还可以改善学习氛围,由学生被动学习改变为主动学习。

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说理类的文章条理清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以为只要找到中心论点就是对文章的预习,其实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让学生在文字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在预习的指导上也不能单纯地流连于课文,而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会生活,领悟简单的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做人道理。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抒情类课文的预习——阅读经典

(1)读作者。每位作者都是有故事的人,如果你对作家不了解,那么你就很难走进他的文章。例如,读季羡林的《夹竹桃》就必须先从作者的成长经历,知道他游子在外的心情,才能读懂为什么他最喜欢家里的夹竹桃。此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的创作心情和作者内心的情感,让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文章中的各个细节部分。

(2)读方法。能成为大家,就一定有其个性的写作方法。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读到作者的写作特色。例如,在教学《趵突泉》时,我让学生先读一读老舍是怎么写的,当学生看到原文中的三个“冒”字时,自然而然地就对趵突泉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需要我刻意引导学生去感悟“冒”字的含义。此方法可以让学生较为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文章特点,为学生在以后的创作中提供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方面的帮助。

(3)读原著。通常教材中只选择比较经典的或者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多数都进行了一定的改编。所以,在预习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原著,因为有了阅读原著的积淀和积累,所以读书本中的文章时也就变得轻松简单了,并且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具有明显的改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对抒情类课文的预习,教师需明确预习的目标、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这不仅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有效途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表达和鉴赏水平。只有在预习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才会一气呵成。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体裁,指导学生用相应的方法去预习课文,让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同时,也向“学会学习”这样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画一画,写一写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