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提问有效途径——以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为例

2021-11-23贵州省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郑泽禹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文语言课堂教学

贵州省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 郑泽禹

课堂提问是培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最有效方式。如何用最佳的提问途径,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堂知识点,把握教学表达的意图,领悟思想感情,达到课堂教育教学目标,这是困扰广大农村一线小学教师的问题。因此,笔者从自身十多年教学一线的教育教学经验出发,结合部编版教材,以小学课堂教学为例,总结出了“抓住教材核心,问题设计要‘精’”、“提问语言诙谐幽默,课堂气氛要‘活’”、“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知识覆盖要‘广’”、“提问留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分析要‘足’”、“教学把控适当,提问时机要‘准’”、“有序合理引导,课堂生成会‘用’”六个方面的提问方法,全面论述小学阶段课堂提问的有效途径。

一、抓住教材核心,问题设计要“精”

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必须“精”,这是提问的关键。这个“精”字,主要体现在从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等着手,抓住教材的核心要素进行问题梳理,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简明扼要,知识讲解通俗易懂,促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核心和主体,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精练的问题,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明确课文表达和呈现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这样提问:“渑池会见”这个事件中,为什么蔺相如不顾一切地逼秦王击缶?而秦王击缶之后,那么强势的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要给蔺相如“下不了台”的廉颇为什么会“负荆请罪”?在教学时,精练的问题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悟透课文隐藏的深层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吃透课文内容,从课文讲述的重点内容出发,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真谛,引导学生去理解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明白“将”“相”由“和——不和——和”的这个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提问,以小组合作问答的方式辐射到整篇课文,指导学生领会、感悟《将相和》这篇课文的结构脉络和思想感情,提升并发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领悟能力。可见,只有抓住教材核心的课堂提问,才能找到好的课堂教学切入点,让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才能实现教学预设目标。

二、提问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气氛要“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对白是课堂提问的本质。教师语言诙谐幽默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氛围以及学生对问题的接收、理解和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时,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语言运用的艺术,感情充沛地使用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学生呈现语言表达艺术的神奇;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充分运用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恰如其分的环境语言,有效有趣地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情感交流和碰撞,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提炼能力、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激发学生的全面思考意识。

例如,在教学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时,首先应该以讲故事的形式阐述了课文的内容,在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为更好地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的气氛,应通过幽默的语言对故事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细节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幽默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谈、提问,从而促使学生从紧张的学习心理中放松下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在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幽默风趣的提问,精练的问题表述,可以有效地调节、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知识覆盖要“广”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时,提问覆盖面要“广”。这个“广”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就提问对象的覆盖面而言,要兼顾到班级内的全体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每个班的学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让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笔者在教学时,以五人或者六人为一个小组的合作模式,组内合作,推优展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学生的参与度;二是针对问题的知识面而言,必须全面,要渗透课堂教学目标各方面的知识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梳理,充分吃透课堂教学内容知识点。

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可以这样问所有的学生:文中写了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样提问的优势,是能让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进行问答。随着讲解逐渐发展深入,教师再接着问: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对于这类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让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既能保证课堂气氛,又能兼顾知识的“广”度。

四、提问留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分析要“足”

课堂提问分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这都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往往直接举手,不经思考就回答,质量不高。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以此来判断其是否认真思考过,是否能给出全面、有序的答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每个学段知识都是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知识递进和累积,课堂提问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

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一开始,笔者先给学生解释课题的意思,然后立即提了这样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学生一脸懵,我接着说:“同学们,可以慢慢看书思考,不着急。”孩子们如释重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陆续有学生举手回答。“首先仪式开始,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举行阅兵仪式,最后是群众游行。”学生用上了“首先、接着、然后”等词语,完整地将《开国大典》的过程精彩呈现了出来。所以只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你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前可以设置等待策略。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评价之间,应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学生一段适当的停顿时间,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提问得到预设的结果。

五、教学把控适当,提问时机要“准”

课堂提问要讲究提问的合适时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干扰学生的学习,不能突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根据农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和学习情绪以及心理状态,抓住恰当的教学时机提问,从而使课堂提问的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利用准确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点,加深对课文知识和思想感情的领悟,促使教学过程顺利发展,最终达到教学效果。

例如,《月光曲》这篇课文的教学,笔者是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熟读,初步分析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立即抛出这样几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课文的最后部分,“穷兄妹”俩因为什么那样陶醉?贝多芬为什么“飞奔”回客店?面对笔者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学生立即对课文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学生的认真探索,终于得到了答案。这样一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适当教学时机进行提问,才能保证提问的实效性。

六、有序合理引导,课堂生成会“用”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情境等教学资源,是课堂提问最有效的途径。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进行有效提问。例如,抓住学生的提问、教学环境、瞬间感悟等生成资源进行追问,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提问效率,为实现当堂课教学目标服务。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我正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背景等,有一个学生突然大声地问:“老师,有西沙群岛,那有没有东沙群岛、南沙群岛、北沙群岛?”我愣了一下,立马灵机一动,便以这个问题为契机,讲起祖国的大好河山,从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南海诸岛讲到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县,从最东端的黑瞎子岛讲到了最西端的乌兹别里山口的乌怡县……听着祖国东西南北的美景,学生热血沸腾,他们都渴望着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学起《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来,充满激情,更加积极。有序合理地引导,用“活”课堂生成,在课堂教学中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思想,问题设计把握教材的“精”、提问语言的“活”、提问知识的“广”、提问思考时间的“足”、提问时机的“准”、课堂生成的资源会“用”六个方面,来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课文语言课堂教学
语言是刀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