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变序”阅读的指导策略

2021-11-23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小学钮娟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4期
关键词:纳兰性切入点小女孩

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小学 钮娟

教师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从“篇中”或“篇末”入手,引导学生直接切入课文重点句段,以之为思维“支点”,向全文“辐射”,进行“变序”阅读的教学方法,更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以重点段落为切入点展开阅读

在“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中,无论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详细精讲课文的每一部分内容,要指导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就要“授之以渔”。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直接进入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阅读感悟。

例如,在教学《长相思》时,笔者首先设计了问题:这首词中哪一段最能表达词人纳兰性德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想到故乡,他的心头又会浮现出哪些人和事?接着,让学生充分品读全词,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词人纳兰性德“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情思深苦。带着这一份对故园的思念,笔者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所知,投影几张代表性的图片:与妻儿踏春图、与朋友狩猎图、与孩子嬉戏图、与父母就餐聊天图,想象纳兰性德与家人、朋友一起的幸福时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畅谈,在这场“头脑风暴”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激发,绽放出精彩纷呈的画面:春天,纳兰性德的故乡到处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纳兰性德和家人在庭院里荡秋千,与孩子们捉迷藏,在旷野里放风筝,欢快地奔跑,牧童正赶着牛羊在柳树下横坐牛背吹着短笛。孩子们采摘野花插在头上,欢声笑语在田野里回荡,好一派其乐融融的乡村乐居图啊;夏天的夜晚,凉爽的风儿迎面吹来,与友人去郊外垂钓、下棋、作诗,好不快活;秋风渐起,落叶纷飞,纳兰性德赏着满山的红叶,不禁诗兴大发,吟唱着清秋的赞歌;冬天的清晨,推开窗户,纷飞的雪花装点出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依依的柳树下,朗朗的月光里,暖暖的烛光中……这些场景虽普通,却给纳兰性德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学生也在这一变序中体会到作者的思乡深情。

二、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展开阅读

许多课文都有“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这些句子直接而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直抒作者胸臆,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切入这一中心句,去发现文章的内蕴。

例如,在教学《太阳》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中心句,创设悬念: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太阳有怎样的密切关系?围绕这个中心句,学生一边浏览课文,一边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给同桌听一听,一起感受太阳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在这一阅读活动中,学生由中心句入手,快速而“胸有成竹”地深入品读、感悟,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准确理解课文,了解了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激发了学生了解大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以总结句为切入点展开阅读

细数不少课文的末尾,都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提升与概括。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直奔”文末,抓住总结句进行理解、感悟,这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月是故乡明》一文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体会季羡林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解读他的“明月”情结。待学生通读几遍课文后,教师再提问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对故乡的月亮如此难忘?围绕月亮,作者想到了哪些往事?自古以来,借月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有哪些?学生从总结句入手,品读、深究课文,从而感受到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四、以主人公为切入点展开阅读

有些课文故事情节比较复杂,涉及人物偏多,针对这类课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以其言行为主线,展开对文本的阅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主要人物有“生病的女孩”和其他几粒豆。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笔者先要求学生说说:这五粒豆中你最欣赏哪一粒呢?为什么?感受最后一粒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等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力量、希望、快乐和生机,赞赏平实、仁爱、乐观、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女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启发学生讨论:①小女孩的心情一天天快乐起来,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这是为什么呢?②这粒豌豆的生长给小女孩带来了哪些变化?③课文的题目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什么作者要重点写最后一粒豆呢?由于以故事主人公第五粒豆的生长变化为主线,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猜你喜欢

纳兰性切入点小女孩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日本唐乐谱书写与乐书记录中的唐乐体制——以《乐家录》为切入点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