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路径研究

2021-11-22王亚敏

红豆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互联网+互联网

王亚敏

【摘要】“互联网+”思维运用于学校精准资助的过程中,提供精准资助范围不断扩大,使资助力度精准有效,实现资助精准功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对加强“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学校精准资助过程进行研究,能有效地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进一步把握精准资助的相关规律,同时,有利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精准资助

随着“互联网+”思维在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的人们工作生活。它是注重互动、连接然后利用大数据,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从而保证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互联网+”思维运用于学校资助过程中,努力实现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从而推动教育公平。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加深,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教育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现行高考加分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动高考加分政策改革,有利于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促进各民族一律平等,促进各民族团结统一,共同推进国家的经济建设。

一、“互联网+思维”的概念界定和特征描述

互联网思维,即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方式,通过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来判断需求性。

互联网+代表着现代新的社会形态,在当今社会只有把互联网+思想融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才能提高社会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度=步。我们常说的互联网+,也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相结合,而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将新的知识表达出来,形成一种新的形态。

互联网+思维可以通过新的知识表现新的形态,在校园资助工作中涵盖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提升创新力和效率,形成更广资助工作发展新形态。

它具有主要特征跨界融合、尊重人性、重塑结构、创新驱动、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特点。

二、精准资助对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精准资助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经济和心理压力,正确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具有一定影响。2016年两会期间,指出首先是完善资助体系,其次是拓展资助育人,最后是融入“立德树人”,处于资助工作提出的新的指示即方向。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为兑现这一承诺,苏州职业大学建立了有效的资助体系,要求广大师生认真学习相关的资助政策,高度重视,在资助工作中确保精准资助,即资助对象认定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助资金发放精准;提高了资助工作能力,更有利于把学生资助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完善。成效上要确保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入学、无忧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实施精准资助。“政策上来说,已经实现全覆盖了,现在关键是提高精准化水平,提高精准度。”要做到项目上的安排精准、措施到生精准、资金上使用的精准、措技术上方法精准、对象的认定精准。

三、闡述“互联网+思维”对精准资助的新途径

借助手机app、微博、微信等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在精准资助工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全面分析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技术给大学生资助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对策。

建立QQ联系群,使用微博及微信宣传平台,通过鼓励宣传学生的资助相关信息,支持提高对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技能,运用于实际的宣传工作中,既加强了新媒体对高校资助工作的需求,同时也能节约一定的人力物力。

新媒体的宣传与维护在运用过程中必须做到严把质量关、思想关。要老老实实的认真仔细的做好信息库中困难学生的核实工作。新学期开学后,通过多部门的信息共享摸清底数,确保就学信息库中特殊困难学生信息完整。

学生的成才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及教育,要教会学生带着责任去学习,这里的责任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任,对自己当下负责任,对自己未来负责任,现在的高职学生对学习自主意识非常差,如果从专业角度去培养兴趣爱好显然不会明显奏效,因此要从自己人生的角度教会他如何去把握当下,创造未来;其次还要对家庭负责任,父母把儿女养大成人所付出的艰辛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作为儿女要为父母家庭分担,从这个层面去教育引导学生,同时通过实践去真实感悟;最后还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责任,培养学生社会情怀和国家情怀,做一名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有志少年,不断加强对社会和国家大事小情的了解和关注,以此不断升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怀。

四、实现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

探究在高校资助教育工作中,运用“互联网+思维”努力实现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

对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坚持摘帽后“四不摘”。运用“互联网+”思维探讨创新资助育人精准工作的模式实现对象精准、资金发放精准。

坚持资助育人相结合,所谓的对象精准主要有三个指标:一是合理性标准;二是科学定规模;三是民主定对象。资助标准及发放金精准是指是按时按规定发放国家资助金。

对加强“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学校精准资助过程进行研究,能有效地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进一步把握精准资助的相关规律,要将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即“一个核心”、“两项能力”和“三项教育”作为基本任务。倡导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资助,提出了教育型资助的理念,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经济资助与心理资助并重,通过奖励与资助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追求卓越的精髓。

参考文献:

[1]罗希,李瑞军.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恩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J].国轻工教育,2011,8(6).30-31.

[2]董安康,韩运华.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8):2-3.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互联网+互联网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优化中职助学政策提高资助精准度策略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