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视化分析*

2021-11-22常玉欣刘璐佳于海洋王少杰王有鹏

中医药导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变异性聚类哮喘

柳 斌,常玉欣,刘璐佳,于海洋,王少杰,王有鹏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无喘息、气急等症状或体征,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其咳嗽多发于夜间及凌晨,表现为慢性、反复性、刺激性干咳,遇冷热刺激或烟雾异味则加重,在临床上容易与上气道综合征、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混淆[1]。儿童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的发病群体,有数据显示[2],超过30%的儿童慢性咳嗽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其发病机制多与气道的炎症、高反应性及重塑相关。目前西医治疗CVA以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为主,与哮喘用药一致[3]。中医学虽无此病名,但依其发病特点可参考中医现代文献“风咳”“哮咳”等论治[4]。许多医家依此辨证论治可有效缓解患者咳嗽等症状,增强其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及复发率。

CiteSpace即“引文空间”,是陈超美开发的一款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的可视化软件,融合了多种算法,通过绘制知识图谱,能全面、直观地展现知识领域的信息结构,探索学科内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该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大学科领域,但在中医药领域的使用并不多[5]。当前国内中医药治疗CVA的研究文献已数以千计,但对文献的分析利用不足,缺少全面的可视化分析研究文献。笔者采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CVA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VA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检索中国知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学科目录下包含主题词“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文期刊文章,检索时间范围1995年6月20日至2020年4月1日,共检索到1 795篇文献。

1.2 数据处理 将检索到的文献从CNKI以Refworks格式导出,作为待处理的源数据。使用CiteSpace 5.5.R2软件,对纳入的1 795篇文献进行文献分析,绘制中医药治疗CVA知识图谱。软件设置:对1995—2020年的1 795篇文献,每一年选取其中出现次数最高的100个关键词、作者、机构分析1次,算法选择Pathfinder,Prun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以使图谱显示更加清晰[5]。

2 结 果

2.1 文献发表时间分析 检索到最早的文献发表于1995年,1995—1999年期间检索到的文献数量少,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均不足10篇;2000年开始逐渐增长,至2010年,最高发文量为94篇;2010年以后快速增长,年发文量均超过100篇;2018年发文量最高,为169篇;2019年微有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发文量年度趋势图

2.2 作者分析 通过对研究作者进行分析,可了解该领域主要研究人员、团队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方向等信息。该图谱共纳入作者377位,发文量前5的作者为苗青、张骠、徐荣谦、王有鹏、罗社文,发文数分别为17篇、16篇、16篇、14篇、12篇。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发现,学者间形成1个内部连线较多的自然聚类(见图2),提示在我国中医药治疗CVA领域内存在研究团队,且团队内部合作较多,但不同团队间合作较少,其中节点及边的颜色越偏黄,时间越接近当下。如以晁恩祥为核心的合作团队研究详细论证了以风为本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研究了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并提出疏风宣肺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6]。

图2 作者合作关系图

2.3 研究机构分析 对纳入机构进行合并,主要将各个科室合并为以医院为单位的整体。发文量可间接反映各机构对于该领域内的学术研究程度。在中医药治疗CVA领域中,发文量排前3的机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4篇)、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1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1篇),提示南京、北京及黑龙江地区在中医药治疗CVA上开展研究较多。该领域研究机构共现图谱的图谱密度Density值为0.004 8,图谱密度较低,表示机构间的合作关系不多,机构间的合作主要为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合作,但该领域核心研究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有合作关系。(见图3)

图3 主要机构及合作关系分析图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可表示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性、关键性词汇。运行CiteSpace 5.5.R2软件,并以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见图4)。该图由202个节点,251条边构成,网络密度为0.012 4。说明该图谱纳入202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证明关键词出现频率越大。边线颜色接近黄红色,证明时间越接近于当下,紫蓝色则较久远。词频和中心度可作为关键词的评价属性,两者均高,说明该节点所代表的话题越重要。(见表1)

图4 关键词共现图

表1 关键词排序表(频数≥7)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CiteSpace依据谱聚类算法具有自动聚类的功能,根据TF*IDF加权算法可以得出默认的自动标签词汇[5]。所给出的聚类标签代表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分布。且聚类标签的数值(#)越小,该聚类的规模越大。故将以上202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13个聚类,且该图Q值为0.8358(>0.3),S值为0.816(>0.5),证明该聚类结构是显著且合理的。(见图5)

图5 关键词聚类视图

2.4.2.1 分型(#0)此聚类范围最广,主要包括中医传统辨证分型和分期辨证分型。如晁恩祥团队提出了以风邪犯肺为核心证型的思想,认为CVA致病的关键是风邪犯肺,肺失宣肃,故治疗当以疏风宣肺贯穿始终[6-7]。黄少君等[8]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为4型:风邪犯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弱证,并提出临床实际以兼夹证为多见,单一证型少见。王烈[9]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以从哮论治为基础,分3期治疗,分别是发作期、缓解期和稳定期。

2.4.2.2 穴(#1)此聚类包括腧穴及针灸治疗方法,其中腧穴包括肺俞、足三里等,针灸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穴位埋线、隔药灸、小儿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手法。此聚类主要是针对部分患者如儿童长期服药依从性较差这一临床特点探讨除方剂以外的治疗手段。此类方法简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对CVA的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等都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如王恩杰等[10]研究发现穴位埋线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CVA的治愈率,并明显降低呼出气一氧化氮、血清IgE、血EOS水平;刘氏“推胸背法”可明显改善CVA气道炎性反应[11]。

2.4.2.3 复发率(#2)此聚类说明针对CVA患者易受冷热等刺激症状反复发作这一特点,中医药治疗优势在于降低复发率,并强调远期疗效。如罗社文等[12]设计对照试验,治疗组患者予口服风咳汤,对照组患者予舒氟美(茶碱缓释片)、必可酮气雾剂(丙酸倍氯米松)。治疗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及Dmin(最低反应阈值)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并在随后6个月的随访中治疗组CVA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2.4.2.4 研究进展(#3)此聚类包括CVA临床观察、综述、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效果等。经统计临床观察类的文章包括经典名方和自拟方疗效观察。经典名方包括麻杏甘石汤[13]、射干麻黄汤[14]、止嗽散[15]等,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自拟方如肃肺消风汤[16]、宣肺定喘方[17]等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治法,如清肺散寒法[18]、调和营卫法[19]、分消走泄法[20]等的疗效也得到了验证。

2.4.2.5 中医药疗法(#4)此聚类包括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不同治法、不同形式的中医药治疗效果。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外治法如在经络腧穴的基础上进行贴敷、压豆、推拿等,适用于“不可用药之人,不愿用药之人”。内治法如易桂生[21]从风论治,认为疏肝祛风法是重要的治疗法则,通过祛风,使风邪外达,则肺气得以宣发、清肃,气道通利,同时佐以疏肝解郁之品,调达肝肺气机,肝肺同治。CVA患儿内有痰湿之患,外感六淫之邪,内痰与外邪相合而成风痰、湿痰、热痰、燥痰等,须运用健脾化痰,宣肺止咳之法[22]。

2.4.2.6 免疫功能(#5)此聚类包括对CVA的发病机制分析和中医药疗法对CVA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目前CVA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倾向认为无论典型哮喘还是CVA,其发病机制均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及细胞组分导致的气道慢性炎性反应介导的变态反应。而这种变态反应实际上是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23]。细胞免疫研究发现哮喘的免疫功能实质是Th1/Th2亚群功能失调,即Th1功能不足,Th2功能亢进。研究表明[24],纠正Th1/Th2功能失衡可以减轻支气管哮喘的症状。Th2主要分泌IL-4等细胞因子,与IgE合成、嗜酸细胞的浸润和激活密切相关,参与CVA变应性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故在多项研究中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为常用观察指标。

2.4.3 关键词时间线分析 对关键词聚类分析后可得如下时间线图,依此可得出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关于CVA的集中研究始于1995年,“复发率#2”为研究最早且时间跨度最久的关键词,表明CVA在临床治疗中极易复发;自2000年起,对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经方及应用经典理论[25]治疗CVA的临床观察研究兴起;与此同时,部分学者不满足于单用一方一法,故中药、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多重中医药疗法进入研究者们的视线;2004年,学者们开始从免疫学和细胞分子的角度介入,如IL-2、IL-6、TNF-α的测定等。图谱显示,名医经验、免疫系统、中医药疗法为当下研究热点。(见图6)

图6 关键聚类时间线图

2.5 研究前沿分析 关键词的突现指关键词在短时间内使用频数显著增加。某一关键词的频数和中心度皆高代表着这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突现词的词频变化可反映该研究领域的前沿与趋势。中医药治疗CVA的突现关键词见图7。其中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最早被学者关注,且持续热度最久(1995—2008年)的关键词,此后学者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各种中医药疗法及其临床观察之中,包括以“地龙”为代表的虫类药的应用[26]。现如今学者关注重心在于CVA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情况及中医药联合或对比以“孟鲁司特钠”为代表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疗效观察。

图7 中医药治疗CVA 突现关键词

3 讨 论

CVA作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迁延不愈,更有甚者会发展为典型哮喘。本研究利用CiteSpace数据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中1995—2020年1 795篇有关中医药治疗CVA的文献从发文量、时间、作者及学术关联、主要研究机构及合作关系、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VA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中医药治疗CVA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在逐年增多,主要研究内容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辨证论治、名医经验、药物临床试验等。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名医经验、外治法、临床疗效为主。现阶段研究学者与机构众多,机构间的合作主要为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合作,跨地域或不同机构间的合作较少。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13个聚类,有分型、穴、复发率、研究进展、中医药疗法、免疫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以上聚类标签可大致反映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

中医药治疗CVA虽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各医家对其病因病机仍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缺乏较为统一的中医诊断标准、证候判定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因而在中医的诊治过程中仍有一定的困难。故此应针对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理进行深化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揭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制,筛选出有效药物成分,研制出更高效、安全及针对性强的治疗手段。

目前对于中成药的临床研究主要为个人观察,多数研究为随机开放对照试验,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的试验,故证据强度不足。西药治疗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却无法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故如何利用好中医药疗法控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转化为哮喘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27]。

4 不足与展望

本次分析可大致描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等,但也具有自身局限性。目前CiteSpace软件不能跨数据库合并分析文献,所以本次分析仅限于CNKI中文数据库的现有文献。希望后续能随着软件的更新进一步分析中医药治疗CVA的研究文献,探索该领域的现状与趋势。

猜你喜欢

变异性聚类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