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类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22孙茜朱颖杰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专业知识艺术设计

文/孙茜 朱颖杰

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年来的一个新兴专业,这个专业所设计的内容比较综合,无论是产品设计、视觉设计,还是环境艺术设计等都是艺术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但在新社会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职业素养时,不仅要培养“模仿型”学生,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新定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教育模式,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定位

(一)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专业是随着美术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延伸的一门学科,艺术设计专业学科虽然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发展速度较快,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课程。专业的艺术知识以及创新意识是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时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基于此目标,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专业知识与创新职业教育的理念相结合,促进人才培养[1]。

(二)培养定位

许多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专门设置了明确的定位。总的来说,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会做、会教的能力,只有在这种培养定位的模式下,才能更好地培养出艺术设计类创新职业人才[2]。这种定位模式并不是随意制定的,而是经过教育学家长时间的研究,从工程技术以及管理科学相关知识中延伸而来,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知识、方法和思维结构

(一)艺术设计类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

1.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

在培养艺术设计类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专业知识的培养。这主要是因为个人的能力来源于知识,如果不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在后期的学习中无法提高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因此,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类人才时,需要重视其专业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技术技能的掌握也很重要。学校要组织校外实训活动,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对接跟踪实际项目,将技术技能最大化的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比如,核心课程考核采用校内考核评价与校外考核评价相结合,学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技能对自身的创造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学生具备的专业知识越丰富,具备的技术技能越熟练,就越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3]。

2.创新知识和技术技法

学生在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知识时,要掌握一定的创新知识。创新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同时,学生所掌握的技术技能,可由企业人员根据企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对学生设计能力、设计应用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总的来说,创新知识是指学生系统地对创造学的原理进行学习,从而发现创造学的相关规律以及方法,使得学生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3.人文知识和素养的提升

提升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人文知识十分重要,这是因为人文精神的某些部分与创新的本质十分类似。因此,学生掌握完备的人文精神,不仅能够更好地对自身的形象思维进行训练,还能更好地学习辩证的相关知识,在创造作品的时候进行一定的比较。

(二)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方法结构体系

1.发散思维引领思维训练

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好的发散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从多个角度去创造艺术作品。

2.创新方法

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时,还要重视学生创新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观,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较好地解决艺术创造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3.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对于学生艺术创造也有着较大的帮助。辩证思维是学生艺术创造思维的本质属性,只有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学生在进行艺术设计时才能更好地拓展思维[4]。

三、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一)构建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思路

当前高校在培养艺术设计类职业教育人才的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基于此,本文在研究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育

为了满足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还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巩固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其不仅蕴含着教育学、美学等相关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图能力以及艺术设计创意能力。通过这两门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等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5]。

2.拓宽美学和管理学方面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学以及管理学的相关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主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感,使学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加具有美感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优势,使他们的创造成果得到更好延伸和拓展。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是对艺术设计教学系统进行内涵的升华。

3.加强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人才掌握的知识能力,实践环节的教学必不可少。高校在对艺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安排五周以上的专业实习,此外还需要四周的教育实习。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家装专业或者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家具设计作为实习功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针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广告设计创意大赛,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和广告公司合作,让学生实际感受设计全过程并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体验全程各个环节,有助于学生快速成长。

(二)完善学科建设,确定专业建设基本构架体系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专业课程,因此在学科的建设上仍不完善。为了更好地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职业教育人才,高校一定要重视学科建设的完善,在建设学科的过程中,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开设更多符合就业市场需要的课程。例如动画、广告设计以及电脑艺术设计等热门专业,许多高校都逐步对这些专业进行构架。近年来,我国对一些地方特色进行挖掘和开发,比如一些产业园区、一些民俗村落的建设。这些都需要艺术设计人才的参与,如河北地段长城文化带的设计和开发唐山皮影艺术的设计与开发等。高校也应该参与相关课程的设计,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开发专门的地方艺术性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们了解地方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通过艺术化的设计,让这些文化得以延续,发扬一定的市场价值。

(三)健全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在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不能忽视的必要条件就是建设健全的师资队伍。高校在引进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艺术设计相关知识,教师不仅要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悉的实践操作知识。由于艺术设计涉及硬件和软件的操作,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最新的教学软件和实操技术,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在掌握最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还要能够熟练操作设计软件和使用一些硬件设施,如最新的3D打印机技术很多实验室都有应用,再比如一些动画制作软件或者图片处理软件等都在不断更新,教师要掌握最新版本的使用和操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另外,高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引入一些校外的师资进行合作,如邀请一些大型公司、企业的设计师或知名的专家和学者入校讲座。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密切合作,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师资队伍更加完善。

(四)更新教学改革建设

1.变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相关知识的教学时,要适当地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变革。随着教学理念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不会有较大的效果。基于此,教师要根据艺术专业设计这一专业的特点,设计出更加完善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创新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以及讨论式等方式,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构建社会实践课堂教学平台

社会实践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社会实践课堂的构建。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适当地向学生补充课堂相关知识,这类知识不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在实操上还有一定的作用。

(五)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强调实践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技能水平,为了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可以采用校企结合的模式,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工作中发挥作用,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操作能力,以及毕业后的就业能力。高校本身所在区域范围内的企业是高校人才培养后学生就业的主要目标,高校本身就是对所在区域内的产业进行潜在人才的储备,对整个区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依托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校企之间的合作成为一个更加广泛以及更具开放性的平台。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内容设置,可使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更加具有时代发展特色,培养出的人才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需求。

(六)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

高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应投入较多的资金来进行实验室的建设。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实用性,一定要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特点,在特色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要根据专业方向进行,才可以将艺术专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所以在校期间要满足学生的实践练习,这些都离不开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只有在实验室中学会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才能到校外公司或者创业中去真实操作。

(七)构建满足应用技能型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实践中也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我们也需要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全面的认知,因为艺术设计本身属于理念与技术并重的学科,所以在许多学科中艺术设计都有所应用,而且随着各学科交叉的逐渐推进,科研产品在研发过程中也离不开艺术设计的支持。而对当下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所设置的专业知识内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不符合。所以,在进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培养工作时,需要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扩充,使学生的视野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能得到开拓,了解到艺术设计和其他学科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这样学生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就业时,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工作需求。

(八)培养适应型和实用型双重人才

艺术设计需要了解多种学科的专业知识,利用多个学科交叉知识的运用。例如,现在的人工智能产品设计,我们除了注重其美观性外,还要注重其实用性的开发。因此,我们要培养适应型和实用型的双重人才,不拘泥于课本教材中的专业知识讲授。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对交叉学科的知识进行讲解,进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范围,为自己的艺术设计提供素材。同时,由于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在社会中也能够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加上对多个交叉学科知识有所了解,学生也能够快速融入社会,促进全面发展。

四、结语

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师还要对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类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应具有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高校要重视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人文素质教育,同时还要依托社会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职业教育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专业知识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