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等

2021-11-22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培训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月7日~8日,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给教育系统带来了一场大考、连环考、压茬考。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推进教育“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果,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重大进展,教育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扛过了大疫大考,经受了大风大浪,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增强了教育自信,推动中国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会议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新要求。教育系统要在认识上找差距,在工作上找短板,在措施上找弱项,在落实上找问题,在安全上找盲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一是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使命意识。要把握大势、胸怀大局、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必然性,自觉服从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强化宗旨意识。要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三是推进改革成果系统集成,强化协同意识。要善于从整体上看待和理解问题,善于从系统的观点和结构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以更宽广的视野来深化协同。四是切实推动实际问题解决,强化担当意识。要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打破思维定势和工作套路,找到真正的问题,创造性应对问题。五是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强化风险意识。要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树立底线思维,掌握战略主动,提高应急处突能力,筑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铜墙铁壁”。

会议指出,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教育系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一是深入实施“百年行动”,提升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质量。要完善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抓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为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科学的导向、更为多样的资源、更加灵活的方式。三是打好服务能力跃升攻坚战,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把教育看作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先要素,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终身学习体系,重新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函数。四是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要深刻认识深化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高水平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地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全方位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要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要求,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六是提升保障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千方百计巩固4%成果,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全面深化依法治教,为教育事业发展打造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会议要求,要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专业化能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践行一线规则,坚守安全底线,加强宣传引导,将落实落在初心使命上、落在政治方向上、落在实事求是上、落在战略全局上、落在具体问题上,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教育部党组成员及各地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教育部机关各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各地教育部门、直属高校、合建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师生代表,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

(陈 果)

★本科层次职教专业设置有了“指南”

近日,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引导高校依法依规设置专业。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与此前高职(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相比,该《办法》重点关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的具体设置条件,对专业设置条件进行了细化,定性定量相结合设置了具体指标,充分体现类型教育特点。

以师资队伍为例,《办法》明确,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全校师生比不低于1∶18,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占一定比例并有实质性专业教学任务,其所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授课课时一般不少于专业课总课时的20%。在教学管理方面,《办法》明确,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50%,实验实训项目(任务)开出率达到100%,要有稳定的、可持续使用的专业建设经费并逐年增长,有稳定、数量够用的实训基地。此外,针对校企合作,《办法》提出,要强化与现行相关政策协同,并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现代学徒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高起点”“高层次”“高要求”是此次《办法》的创新之处。“高起点”指的是专业设置条件不低于普通本科专业,基本条件突出“双师型”教师、工学结合等类型教育要求,成果性指标体现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重大改革导向;“高层次”则是专业布点主动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养解决复杂问题、进行复杂操作、确需长学制培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高要求”指的是明确专业设置的具体规则、操作路径等刚性要求,有序推进、规范管理,避免一哄而上。

根据《办法》,高校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应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同时,需有翔实的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拟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需与学校办学特色相契合,所依托专业应是省级及以上重点(特色)专业。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是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的重要任务,也是健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自201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公布23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和4所独立学院转设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组织论证形成涉及16个专业大类的80个试点专业,2020年,又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了一体化修(制)订。

研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是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系统加强专业建设、科学有效引导预期、保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行稳致远的基础性工作。

(周永建)

★全国职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合作企业已达2 800余家

“目前,首批立项建设的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122所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了新时代高素质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了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建设情况。

2019年5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服务“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面向职业院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任友群表示,《方案》实施一年多以来,已经在五个方面有所成效。

(1)开展全员培训,团队教师能力素质全面加强。据任友群介绍,教育部遴选清华大学等18家培训基地,分专业领域开展组织培训者培训研修,提高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累次培训30余批超过3.5万人次。启动实施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分批次选派团队成员赴德国研修培训,学习借鉴国际“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并进行本土化改造。

(2)创新在线培训,团队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教育部委托同济大学在线开展德国职业教育专题培训,委托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新团队异地同步线上培训,累计培训3万余人,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实践能力。

(3)推动多方协作,团队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教育部分领域建立19个协作共同体,通过研究合作、资源共享、人员互聘、学分互认等方式,围绕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开展协同研修600余次。此外,教育部还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遴选公布中航、中铁集团等102家企业为首批全国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公布创新团队实质性合作企业2 800余家,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

(4)设置专项课题,团队教改研究实践成效初显。教育部聚焦职业教育教学、教材、课程、资源等改革创新,针对加强团队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等核心任务,设置重点专业课题123项,推动122家高职院校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共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55门、在线开放课程969门。

(5)做好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三教”改革落地落实。在教育部的引领下,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对接本区域重点专业集群,统筹做好省、校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整体规划,目前已建立229个省级创新团队、1 200余个校级团队、40余个省内团队协作共同体。

(邱 非)

江西出台职业院校教师出国(境)研修办法按需要分批选派

近日,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为助推江西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江西省教育厅日前联合省外办、省台办专门针对职业院校教师出国(境)研修开辟通道,出台了《江西省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出国(境)研修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据介绍,出国(境)研修计划是面向江西省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及民生紧缺领域,每年根据需要分批次选派职业院校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骨干成员赴国(境)外研修,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性国际化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进江西省职业院校融入国际职业教育体系,为加快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和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实施办法》明确出国(境)研修选派的基本条件须是“国家、省级、校级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培育)单位团队成员”,并具有江西省教育厅认定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同时要求研修人员回校两年内应完成主持或参与开展“鲁班工坊”项目、主持或参与开展服务企业“走出去”项目、主持或参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持或参与开展面向江西省职教改革创新的项目、主持或参与开展面向江西省产业的科技服务项目等五大项目之一,并接受省教育厅考核。

(倪来贺)

★辽宁:1+X证书制度惠及学生近13万人

前不久,经过半年实习,高宇与天津一家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喜悦之余,高宇坦言,多亏了1+X证书制度。1+X证书是指在获得1个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同时获得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宇作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在本专业之外,去年4月通过考试又获得了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企业招录实习生时,也因此被优先录取,去年6月开始实习。

实习期间,高宇凭借对职业技能的熟练掌握,表现突出,还获得了公司“品质守护者”的称号。“学校提供经费,组织考试,老师们也鼓励支持我们。”说起“考证”经历,高宇满怀感激,“其实,学习之初我并没认识到多一份技能会增添多少机遇。但在那次面试中,因为这个得到企业的认可,我才深深感受到‘艺多不压身’的道理。”

在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共108人,已有100名学生参加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学生考取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证书通过率达83%。为更好地进行培训,学校有10名教师也分别获得了网店运营推广培训、电子商务数据分析培训教师资格。2020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5%。

不只是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自2019年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以来,全省已有145所院校开展试点项目1 036项,惠及学生近13万人,涵盖国家认定的9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辽宁要求1+X证书培训全部免费,各院校组织开展的培训及考核工作相关费用作为正常教育教学支出,列入学校预算。

目前,辽宁全省有2万多名学生参加1+X证书考试,通过率达70%。下一步,辽宁将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逐年扩大1+X证书制度试点规模,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徐晓莹)

★天津:深入开展职教精准扶贫

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资源优势,坚持“倾心、聚力、精准、重效”原则,实行“一地一策”“一校一案”“一项目一招数”,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积极开展职教扶贫,多方联动、通力合作,走出了一条职教精准扶贫的“天津之路”。

(1)协同多方,凝聚职教帮扶合力。加强统筹谋划,形成扶教机制。市教委成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天津市职业教育集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中职示范校、国家重点中职学校等,与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建立长效协作机制。根据受援地区和学校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在区域规划、联合招生、专业建设、技能大赛、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扶持共建。截至目前,天津市20余家院校、企业与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建立结对职教扶贫关系。注重专业把脉,策划扶教方案。采取区域系统援建、品牌整体输出、专业校企共建、师资综合培训、人才定制培养五条路径,按照“复制、创建、提质”三个层级,形成“五径三级”扶贫项目菜单,开展“一校一案”个性化服务。开展师资扶智,发挥扶教效应。以中西部职教师资培训为重点,按照标准化教授、定制化传授、岗位化实授、转岗化精授、跟踪化讲授“五授”模式,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系统培训,大力提升中西部职教人员的教育教学水平。

(2)分类设计,构建职教帮扶体系。创新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全力建设培训资源,开发出“菜单式”“定制式”“标准模块式”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搭建“一主多辅”集散式师资培养培训服务结构,形成了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卓越校长专题研修、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紧缺专业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教师企业实践等八个模块的师资培训,通过跟踪回访,受访教师的满意度达98%以上。同时,按照制造、商贸、服务等专业类别,遴选出15个中西部师资培训分中心,形成“1+N”的培训服务模式。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为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等10个省区培训管理干部、职教师资近万人次。建设职教资源共享平台,先后开发了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职业教育中西部师资培训管理服务平台,汇聚49种60余万条优质教学资源,助力中西部院校师生开展线下线上教学活动,实现跨地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职教经验成果推广,2015年以来,在宁夏、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举办成果交流分享活动,向各地传播推广天津市职业教育改革经验。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总结职教结对帮扶的经验做法,举办“脱贫攻坚·职教帮扶”职教东西协作成果展。

(3)分区施策,实施职教精准帮扶。开展对口支援甘肃教育协作,接收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甘肃高职院校负责同志到天津市8所高职院校挂职锻炼,甘南州临潭职教中心等33所中职学校校长到天津17所国家中职示范校挂职;天津市1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4所国家中职示范校与甘肃26所职业院校建立“一对一”帮扶合作关系。助力云南滇西脱贫攻坚,2017年以来,天津市14所国家中职示范校共承接912名滇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来津就读;天津市按每生每年1 000元标准拨付专项资金,对接收学校给予经费补助,累计拨付资金165.9万元,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施津疆职教协作,大力支持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投入帮扶资金4亿元,培养培训教师200余人次,先后派出援疆干部28名,担任院长、常务副院长、教学副院长等职务。精准帮扶西藏昌都,安排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对口支援西藏昌都职业技术学校,选派10个批次的汽车专业骨干教师赴当地支教,接收昌都市教师和青年干部来津挂职;共建“雪莲花”贫困学生资助基金,惠及贫困学生1 100余名。支援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深入开展教育交流合作,累计为青海培养学生600余人;指导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组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青海班,天津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对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援建,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天津市机电工业学校持续接收黄南州学生。全面助力河北职业教育,指导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对口援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连续举办4期“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培训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200余名,指导学院建成专业群4个,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23个,制定课程标准119项,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和“1+2”分段培养项目;指导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在河北省青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立“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青龙分校”,天津职业大学与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共建“天津职业大学威县分校”,合作培养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王晶晶)

★铜陵:构建“8321”校企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铜陵市探路职业教育改革,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一战略机遇期,组建全省首家以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社会多元办学职教集团——安徽大江教育集团,通过共建共享等方式,创新培训方式和实训模式,构建“8321”校企合作新模式。

(1)育8个“共同”。共同招生、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基地、共搭管理平台、共评培养质量。安徽大江教育集团与铜化集团、铜陵有色、旭创科技、旋力特钢等本地企业加强校企融合,完成首批机电一体化、模具加工、铜艺产品设计、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240名“大国工匠”复合型技能人才,学生本地就业率57.97%。

(2)求3层“对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实习对接生产。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与铜陵牙都科创园、中科英寸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出资成立安徽大江登特教育有限公司,积极培养实用紧缺型口腔椅旁技师,每年培养1 000名数字化技师的能力,努力打造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口腔人才培养领先品牌。集团积极打造“直播学院”暨“网络主播”培训基地,培育一批“正能量、爱铜陵、有才艺”的“网络主播”、带货达人、直播电商管理者和短视频创作者、高素质技能劳动者,打造铜陵市数字经济新高地。

(3)融2种“课堂”。把企业搬进学校,把学校搬进企业。与中国工程焊接协会、省焊接协会等共建生产实习型厂校。集团拥有实训室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近200个,与国家电网、铜陵有色、科大讯飞、格力电器、美的电器、三一重工、清华同方等近10家大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或订单培养协议。目前,集团有订单班93个,订单培养学生3 953人,占比30%左右。

(4)成1个“命运”。企业生产效益和学校教育性效益共享共赢,形成可复制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成校有动力、企业有干劲、学员有信心,行业有作为的命运共同体,推动“铜陵大国工匠基地”品牌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疫情期间,旭创科技迎来严重的用工荒,集团组织计算机、机电、数控专业的200多名同学进行顶岗实习,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培训
教师培训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会议·培训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培训
职业写作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