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网站编纂工作

2021-11-22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王雨晴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期
关键词:出版物民国档案馆

文/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王雨晴

近年来,档案网站建设蓬勃发展,各档案官网已成为各个档案馆进行线上档案宣传、提供档案服务的主要途径。档案网站建设情况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档案馆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网站上的编研成果也直接体现了档案馆档案编纂工作的开展情况。本文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为例,通过网站编纂成果来探究其档案编纂情况,指出其亟待提高之处,并对之提出相应思考和见解,以期进一步提高现代档案网站服务水平,推动档案馆档案编纂工作的开展。

二史馆设有整理编目处、史料编辑处和研究室等业务机构,专门从事档案编目和编研工作。目前档案馆已编辑出版了包括“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丛刊、丛书在内共200余种10亿字的档案史料,并创办了《民国档案》杂志。

一、二史馆档案编纂实践成果

笔者通过对二史馆档案网站的检索,发现其档案编纂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首页“编研成果”一级标题中,具体包括档案汇编、影印出版物、图片集、工具书这四种不同类型的档案文献出版物,其数量之大、内容之多,成为二史馆编纂成果的主要体现。在“馆藏集锦”标题下,有题词、手迹、邮票等图片专题汇编。“民国春秋”标题下,有旧影图片汇编展示。首页“视频”窗口中,有部分关于民国历史的影像。以下将分别对二史馆数量最多的三种编纂成果进行介绍,辅之对其他部分成果进行说明。

(一)档案汇编。二史馆官网上所呈现的档案汇编成果共94编,文献出版时间在1979年到2014年之间,字数多在300千字以上,出版单位涉及中国档案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及其他地方性出版社。内容方面,既有对著名人物的编纂,如《吴佩孚档案资料选编》《冯玉祥日记》《周佛海日记》,又有对政党的汇编,如《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国青年党》《中国无政府主义和中国社会党》。还有以历史事件为主的汇编,如《西安事变档案资料选编》《护法运动》《护国运动》。其中,最具特点、规模最大的档案汇编是《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该系列书籍以南京大屠杀事件为主题,涉及南京审判、社会调查与统计、历史影像等多个专题,档案材料均为第一手原始材料,对记录历史事实和提供参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印出版物。关于影印出版物,二史馆官网共38编成果体现,各出版物的出版时间在1981年到2014年之间,出版数量多在10册以上,出版单位包括中国档案出版社、南京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九州出版社等。出版物类型以政府公报和会议纪要为主,政府公报涉及南京临时政府、国民政府、汪伪国民政府等不同政权,如《临时政府公报》《国民政府行政院公报》《汪伪国民政府公报》。会议纪要主要是不同政权中不同机构间的会议记录,如《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全国经济委员会会议录》。此外,还有关于西藏、台湾地区的档案汇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西藏及藏事档案汇编》《台湾光复档案》分别记录了民国时期西藏和台湾的历史情况,对于了解地区历史发展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三)图片集。关于图片集,网站上共40集编纂成果,出版时间在1994年到2006年之间,多在200页以上。按内容题材大致包括以下四类:一是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以领导人物及其政权为主题的图片集,如《袁世凯与北洋军阀》图片集、《孙中山与国民革命》图片集;二是以表现历史事件为主的图片集,如《中山陵史迹图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图集》;三是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邮政、邮票图集,如《中华民国邮政图集》《中国清代邮政图集》;四是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各地城市特色图片集,共涉及全国14个城市,如《老南京——旧影秦淮》《老北京——帝都遗韵》《老昆明——金马碧鸡》,既展现了各地民国景色,又彰显出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

(四)其他编纂成果。图片编纂成果展示集中在馆藏集锦和民国春秋下的旧影中。其中,馆藏集锦共分为题词、手迹、钞票、邮票、勋章、印信、商标、烟标和历史照片这九大主题,每个主题内又进一步分类,如勋章细分为嘉禾勋章、文虎勋章、宝鼎勋章、云麾勋章和彩玉勋章,借助网站展示二史馆内现存民国照片。“旧影”中的照片多为黑白照片,围绕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在南京、民族风情、交通运输、历史古迹、中华邮政等十个主题,对民国历史风貌加以介绍,有较强史料价值。

网站上视频汇编成果展示共有两个,为《胜利之后的受降仪式内幕》和《孙中山》,分别讲述了抗战胜利后中日两国签署合约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事件。

三、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局限性强,编纂深度待提高。根据上述列举的部分出版物和网站上其他编纂内容可知,二史馆主要围绕政党、领导人物、历史事件、社会制度等主题对民国档案进行汇编出版,出版物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多从宏观层面反映民国历史进程,缺少对微观市民生活的纪实。在“馆藏集锦”和“民国春秋”栏目中,图片编纂成果多在20张以下,相关档案素材不充分,且只有图注标记,缺少文字性解释和介绍,不利于读者理解编纂内容。出版物多为对所收集档案的简单加工编目,研究深度不够。如《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档案史料选编》一书,从目录看,全是人物或机构之间函、呈、令等公文往来,文章直接利用史料阐述事件过程,缺乏评述性内容。

(二)现代化技术应用少,数字化水平低。二史馆网站上的档案出版物仅呈现题名、字数、出版社这些外部信息,未设置超链接或提供目录浏览和全文检索服务,这使读者通过网站只能获取极其有限的资源,而不能直接查看出版物的详细内容,还需自己利用网络进行进一步检索。另外,网站上虽有部分编纂图片的展示,但这些图片很多带有水印,图片清晰度低,部分文字难以看清。档案编纂成果大多仍以印刷型档案文献出版物为主,只有少数以光盘、音像形式存储与出版,缺少对新兴技术的使用,档案文献数字化程度低。此外,网站上展示的出版物出版时间多数在2014年之前,而近6年汇编成果在网站上体现较少,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

(三)公众参与少,社会影响力小。就档案文献编纂的各个工作环节而言,社会公众参与程度普遍偏低。在选题方面,结合已出版的编纂题目,选题整体侧重档案史料参考和学界研究方向,而社会民生性选题较少,对社会用户需求考虑不全。在选材方面,二史馆虽从官网上向社会团体和个人征集档案,但从其征集案例看,捐赠者以教授、外交官为主,而社会普通公民参与少,难以实现对零散民国档案的系统化收集。在考订、加工和辅文过程中,更是以档案工作者为主,公众难以参与。在出版传播方面,档案馆未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宣传,宣传不及时,加之很多档案书籍中的语言晦涩难懂,又缺少必要背景、注释解释,公众缺乏反馈渠道,这些使得部分出版物的阅读人群集中在学者和业界人士中,社会影响受限。

四、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思考

(一)编纂主题多元化,加强档案编纂深度。二史馆在确定档案编纂选题时,应加大对社会民生类主题的考虑,从经济、教育、科研等多角度再现民国历史,选材贴近群众生活。一方面,可以群众视角,通过描述百姓衣食住行的生活,讲述身边的民国故事;另一方面,可以民营企业视角,通过叙述企业发展情况,以小见大,反映民国社会境况。在编纂过程中,档案编纂人员应适当增加一些辅文内容,如在文章中插入表格和图片,在各单元开篇处写明背景,这些图文既简明易懂,又能吸引读者阅读。如遇专业术语和不常见名词则多加注释,在书目最后附加年表、地名和索引等内容,便于读者理解和查找相关书籍。

(二)应用现代化技术,提升数字化水平。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档案数字化进程,目前档案工作诸多环节已由计算机操作实现。在此背景下,档案编纂工作应启用数字化编纂流程,实现编纂成果向数字化转型,增加数字型档案文献出版物,及时更新网站编纂成果。如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已出版的档案汇编建立专题数据库,数字扫描技术实现档案出版物数字化,提供目录检索和全文检索,使用户通过档案网站即可直接阅读编纂产品。《民国档案》期刊的文章也应提供网上阅览服务。档案馆还应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创新编纂成果展现形式,通过电子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等方式为网络阅读提供可能。

(三)加大公众参与度,增强社会影响力。档案编纂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利用服务,因此,在档案编纂过程中应加强与用户交互,增加公众参与度。二史馆在确定编纂选题时,可在官网上开设专门窗口,供公众留言,提出相关建议,以此来了解社会需求。在选材时,如果馆藏中缺少某方面档案资料,可向公众开展针对性的档案征集,使其通过电话、邮箱、留言等方式与档案馆取得联系,并提供相关档案。在档案编纂成果出版后,一方面,档案馆要及时通过网站、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增加社会关注度;另一方面,可通过问卷调查、网站留言、星级评价等方式调查公众对编纂情况的满意度,以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促进档案馆编纂工作发展。

五、结语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经过选题、选材、考订、加工、出版等一系列环节,最终对档案文献整理出版。档案网站作为档案馆网上办公和对外宣传的主要途径,直接反映其档案编纂工作的开展情况。综前所述,二史馆档案编纂工作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出版了大量系列丛书和专题汇编,形成了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光盘目录。然而,在主题类型、现代化技术和公众参与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二史馆在编纂工作中应注重主题多样化、加大数字化、增加公众参与度,以此来促进档案工作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出版物民国档案馆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when与while档案馆
首届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公布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