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思维导图 提升小学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2021-11-22⦿刘

小学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导图文本思维

⦿刘 倩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从课程的标准中可以看出,课标要求学生要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并且在教学中,也要让孩子有综合的语言运用的能力。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设计,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小学英语阅读的意义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更能提升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英语三、四年级文本基本是对话的形式呈现,五、六年级文本的内容涉及一些童话,总之,小学阶段的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关键期。听和读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技能,说和写是学生表达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关注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让这些技能在学生的语言学习中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能关注学生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更要能通过学生的理解和表达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学生英语语言的不断积累,文本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兴趣,开阔视野,在阅读中不断地吸收丰富的语言,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就是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储备的英语知识,在自己已有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上,对文本的理解。

二、针对当下学生小学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往往都是教师带着学生去做,这样的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很累,一节课下来,甚至看不到课堂重难点的突破,课堂的流程虽然显得很流畅,但是学生根本没有学会复述文本,有的教师只是死板机械地让学生复述课文,这样无兴趣的学习,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尝试着把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复述文本就能水到渠成。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为了把思维导图真正运用到英语教学中,笔者对文本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利用不同图表的形式进行逐层分级,让学生能够轻松阅读,理解阅读。在阅读中,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所以,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能力,不断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一)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可是在课堂上很多的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而是反复琐碎的问题追问,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就给予暗示,这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能够有个深度思考。学生没有阅读的顿悟,只是迎合教师,在书本上找一些只言片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似乎很热闹,可是实际上在课堂上只是肤浅的一问一答。为了改变这样的怪圈,教师在给学生提出问题时,就要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潜心阅读、深度思考,当学生在回答问题上如果遇到问题,教师要能给予鼓励,期待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这段时间虽然很多,但是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刻。

例如,笔者在教学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7《Chinese festivals》Story time这部分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尽量进入课堂,笔者在设计问题中就引导学生思考:

T: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In which season does it come?

S1:It comes in winter.

T:Is it a Chinese holiday?

S2:No,it isn’t.

T:Right.It’s a Western holiday.What do Western people do at this holiday?

S3:They buy a Christmas tree.

S4:They give presents to each other.

T:What do you children do at Christmas?

S5:They go to see Father Christmas?

S6:They put a stocking at their beds.

T:What food do they eat?

S7:They eat turkey and Christmas pudding.

T:Do you know any Chinese festivals……

这个环节的设计步步把学生引入文本,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规律,就能很快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深度的阅读和复述文本的内容。

(二)合理巧妙地设置问题 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前,教师要能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改变自己,学会主动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有着一种阅读的认知期待。如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7《Chinese festivals》Story time中,笔者是这样设置问题的:

T:What are these pictures about?What are people doing?What are they eating/cooking/making?

这样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有着一种强烈的认知期待,渴望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有着自己思维,创设出文本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四、结语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思维导图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度地理解文本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导图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思维跳跳糖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