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描写的妙与用
——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浅谈环境描写的指导与延展

2021-11-22周红芬

小学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寺李时珍自然段

⦿周红芬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留园中心小学校)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以自然环境描写为主,与人物细节描写相比,环境描写往往容易被疏忽。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为例,来谈谈个人对于环境描写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深度的挖掘:环境描写之于人物感知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表面上看,环境描写写的是周边的事与物、情与景,实则借以表现人物个性、渲染情境气氛。因此,看似的不相关,实际上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我们来品品课文第四自然段:“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行文不长,描述不多,却全面地体现了环境描写的一些要素,值得深挖,促进理解。

细致入微。课文第四自然段以“破败的古寺”总起这一节,“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昭示着古寺的破败之相。学生根据这些细致的细节描写具象地呈现大致的画面。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就具有具象化的呈现力,能使学生更轻松、到位地入境。

符合实际。在湖北西部山区林子里遗留的一座破庙,还能有什么值得描写?只能是残破的庙门、灰尘、神像以及蜘蛛网了。描写环境要符合实际场景,符合人物形象,符合事情发展,这样,才会使人觉得真实可感。

极尽烘托。文本中,“到处是”“长满了”“蒙上了”极力传递着这座古寺的破败,正切合段首明示的“破败”一词,回应道主人公身上,更烘托出了李时珍为民编写医书的初心之纯,品质之高洁,呼应了文章的主旨。

语言优美。这部分的语言描述不华丽,不浮夸,淡然朴实,娓娓道来,简明却又扼要地描绘出了寺内的情景,恰到好处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可见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

“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苏洵语)通过以上指导,想必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完全可以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二、广度的拓展:环境描写之于文本迁移

环境描写的选择与指向,往往与人物的喜怒哀乐关联。恰当的景物选择、合理的现象描述、顺应的景象变化,都是以人物性格体现为前提来组织语言。

课文中两处出现了月光,一处在第八自然段开头,一处在课文末尾句。细品之会发现,这两处月光描写所带给读者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前者,“露天的屋顶”呼应的是前文的“破败”,让人有些惊叹李时珍不惧环境简陋,一心想着编写医书;后者,顺着前面的省略号来想,月亮移向了中天更是暗含了对李时珍深夜仍在记录的钦佩与赞美。这些环境描写的点缀,加深了读者对人物的认识,激发了情感的萌生。这种情境、心境共生的描写技巧,极能推进读者对于人物心灵的感悟。

顺带一提的是,人品与景物呼应的特点在本文中体现得不明显,但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是会接触到不少这样的作品的。比如《三顾茅庐》一文中,最有代表性的环境描写就是隆中诸葛亮居处的描写:“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巨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文中的松、竹,是古代文人志趣高雅、品质高洁的代表,因此,当表现这样一类人时,往往会选择“四君子”(梅、兰、竹、菊)或“岁寒三友”来描写。就像我们会用牡丹来夸赞杨玉环一样,描写中出现这样的对象时,我们可以率先去往这个方面思考。

三、技巧的习得:环境描写之于习作发展

教学中将环境描写指导到位,学生就能将它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运用它美化文章,使之精彩。

(一)画面的还原:生动性的融入 环境描写,是切切实实地对事物或场景的描述,因此,极具画面感。读这类语言,随着语言描述的推进,在读者的脑中,或如在画卷开卷中渐渐展开,或如作画般逐步落笔呈现,读完后,基本上能有大致的轮廓。这轮廓,这背景,与文本“剧情”一起,共同奏出了一支立意清晰、主调明朗的曲子。

再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在画面的还原过程中,我们赋予了文本声音与动态,使文本活了起来,使得这一画面在视觉下一幕幕生动地呈现了出来,就好像也进入了文本里,一同随着李时珍走了进去一样。

(二)空白的填补:丰富性的提升 文本的结尾是纯粹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只画了部分环境,主体部分仍是留白,细节处与主体人物的填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的分析、理解和积累来组织语言进行“续写”,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厚读”。这种填补与续写,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于文本中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的深刻认知下的反刍。当教师教会学生这项技能并引导他们用于习作中去时,学生习作会大大“扩容”,内容描述的细致性和丰富性会大大提升。

(三)内心的感召:共情力的传递 走进文本人物的同时,我们自身的情感也自然而然地升华到了敬佩与赞美的层次上。这就是我们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感受到了作者需要传递的情感,使我们产生了共情。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共情的产生,可以作为深入理解文本、感悟人物的标准之一。教师带着学生去发现,去解析,去习得,就能使我们有收获,会运用。

环境描写精髓的感悟与习得,对学生而言,是理解文本、学会写法的重要技能。教师应重视并落实这方面内容的教学,必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古寺李时珍自然段
秋天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傅宇博??《秋山古寺》
美丽的秋天
古寺“建”在纸上
深山藏古寺
李时珍问路
寺凡几多僧/CG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