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高校中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的路径研究

2021-11-21程思遥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共同体

文/程思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着力“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统战工作的主体是全体中华儿女,而青年则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随着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大步迈进和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港澳台青年进入“双一流”高校学习交流,对统战工作的全面推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双一流”背景下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历史机遇。新形势下“双一流”高校肩负着“凝聚人心、贡献智慧、汇聚力量”的重任,面向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的路径探索具有极高的必要性、现实性和创新性。

一、“双一流”高校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的现状和意义

青年学生是统战工作的未来和传承者。港澳台学生规模在“双一流”高校中留学生占比较大,随着港澳台赴内地进入“双一流”高校求学的人数逐年上升,港澳台学生已成为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认清港澳台学生的特点,探索针对性统战工作的新思路意义重大。

(一)“双一流”高校港澳台学生的特点

进入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以及“双一流”建设工程的开启,港澳台学生人数激增并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变化,主要体现在文化背景、思想价值以及社交模式等方面,具体包括:

第一,港澳台学生对中华历史文化背景认识不足。“双一流”高校中内地学生,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中高等教育,学生除了学习职业技能类学科外,对中国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从小培养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而在港澳台地区的基础教育中,这一重要环节相对缺乏,使得学生对中国历史背景、中华文化传承和新时代中国国情、政策等方面认知较为匮乏。

第二,思想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历史性的原因和港澳台地区发展的需要,港澳台学生成长环境相对于内地学生更复杂、更多元。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港澳台学生较早参与社会工作,追求独立和个性,思想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尤其在特区背景下,港澳台地区忽视了当今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内地支持这一事实。所以存在诸多差异思想、其中不乏有谬误性的思想,这也给“双一流”统战工作带来难题。

第三,新媒体平台使用频率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QQ等各大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为港澳台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交流的平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港澳台学生,每天会花至少6个小时的时间用于平台互动”[1]。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港澳台学生已经成为各类数据产品的用户,在这些平台中都或多或少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点滴。如果能够充分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有利契机,合理地利用网络平台来加强与港澳台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激发港澳台学生的统战思维并促进其自觉参与其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双一流”背景下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找到“最大同心圆”就是指在认清港澳台学生结构性变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统战工作。

第一,加强高校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是提升“双一流”高校国际影响力的有效助力。国际影响力已融入“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局工作中,成为“双一流”高校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推进港澳台学生赴内地求学以及组织赴港澳台交流学习活动,都可以不断增进国家向心力,在缩小与世界一流高校差距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双一流”高校在国际教育体系当中的话语权,助力高校影响力不断提升。

第二,加强高校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港澳台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做好“双一流”高校港澳台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统战工作。学校统战部门,尤其是一线辅导员要通过研究学生资料和谈心谈话等方式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和国情教育工作,组织港澳台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港澳台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民族感的同时,维护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长久治安。

二、“双一流”背景下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的困境及挑战

(一)高校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缺乏经验

就高校目前统战工作实践而言,在如何有效地激发港澳台学生的统战思维方面经验不足。因为青年群体的思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对象太过局限,缺少一个能够让两岸青年互动的良好平台。互动的对象也仅仅是选定的特定人群,无法反映当前两岸青年互动的实际情况。

(二)高校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思想引导工作乏力

目前开展的统战工作主要是针对特定精英和港台地区乡下一代的青年人群,没有将各个行业青年人群的统战工作纳入到培训范围,尤其是在内地高校就读的学生,还没有很好地纳入工作视野。内容单一或单纯娱乐化、形式化、商业化,交流内容往往欠缺主题意识,重形式轻实质,情感上的交流十分欠缺,导致思想上和政治格局上都无法达成统一。深入港澳台学生的思想开展入脑入心的工作较为乏力。高校不够重视学生统一战线理论教育工作,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理论认识,也没有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能够促进统战工作稳定进行的教育机制。

(三)高校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模式固化

网络统战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对于加快两岸统一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就当前国内“双一流”高校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学校都还没有实现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没有充分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有利契机,将各种高科技手段应用于工作中。很多高校建立了专门的统战网站,在短期内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运营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灌输、轻互动”等现象,针对传播对象没有划分明确的标准,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传播合适的信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统战工作都给予了重视,但是仍缺乏一套相对完善的、符合港澳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工作方法。

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的路径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中,着力搭建责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行动共同体以及信息共同体,引导高校港澳台学生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

(一)责任共同体—健全高校港澳台学生群体的大统战格局

激发和培养港澳台学生的统战思维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快速实现的,需要我们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树立“大统战”的工作理念,掌握“大统战”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大统战”的工作格局。高校统战部门要切实发挥带头作用,其他各个部门负责协调配合,形成以统战部为首的部门联合工作机制。从纵向方面来说,要制定相对完善的统战工作领导体系,重点针对二级党组织进行岗位职责划分,同时可考虑设置统战委员,逐步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各个基层组织,根据港澳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文化的差异制定行之有效的统战工作机制。

(二)文化共同体—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纽带作用

针对港澳台学生的统战工作首先要使其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认可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文化与情感上的互动。为此,必须将传播文化作为统战工作的第一步,借助文化优势来激发港澳台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基于当前工作的实际,在对港澳台学生开展统战工作时要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贴合实际,改变灌输式教育理念,通过实践性的教育模式,鼓励港澳台学生学习有关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同时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竞赛等趣味活动,加强港澳台学生同根同源意识以及政治认同感,激发港澳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行动共同体—充分利用各方有益力量来做好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

针对高校港澳台学生的统战工作,如何协调各方力量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双一流”学校在做好港澳台学生的统战工作之余,还需要尽可能加强与社会其他机构的合作,利用多元的外在资源。社团、基金会、民办企业单位等与港澳台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其他机构来说更长,能够直接影响港澳台学生对统战工作的综合评价。高校应当在港澳台学生与社会各组织机构之间搭建起互动的桥梁,激发港澳台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统战工作中去。

(四)信息共同体—探索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的平台建设

“双一流”高校应当充分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有利契机,始终坚持以统一战线同心圆的价值体系作为统战的理论框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港澳台学生搭建统战平台,构建“互联网+统战工作”的政治格局。应当在高校内部设立专门的网络统战部门,比如指派专门的人负责网络统战方面的工作,随时与港澳台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引导港澳台学生去深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港澳台学生的内在情感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统战工作中。

四、结论

“双一流”背景下,港澳台学生统战工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统战工作的现状和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促进港澳台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也为我国“双一流”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新方向。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关注一流学科
共同体的战斗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