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1-11-21耿际华朱倩倩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技工劳动思政

文/耿际华 朱倩倩

2020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强调推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技工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抓住了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新时代技工院校要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发挥职业教育的特长优势,就要主动探索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新观念、新方法,研究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路径,从而推动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学协同育人,帮助学生在新时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全面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技并修的技能人才[1]。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劳动

劳动是付出行动并进而产生成果的活动过程,也是使人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的一种独有的、自觉的对象性活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新时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劳动生活方式以及劳动对象带来了很大改变。劳动不只是简单的体力和脑力的集合,创造性劳动、体面劳动丰富着新时代劳动的内涵。

(二)劳动教育

新时代劳动教育强调劳动的育人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其重点是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参加日常生活、生产和服务性活动,让学生在动手磨炼、出力流汗、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三)劳动教育与技工院校思政教学

劳动教育与思政教学的内涵虽不同,但二者的目的都是实现立德树人。同时,二者在教学方式上具有相通性。思政教学在通过课本知识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践行价值观,从而将价值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约束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教育同样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的身心参与、手脑并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来培养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耐劳的劳动品格。因此,二者在实践路径上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这就要求新时代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劳动教育与技工院校思想道德教育融合并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劳动教育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

新时代“网生一代”的技校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容乐观,劳动教育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不成熟,仍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选取济南市三所技工院校,采用抽样调查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一手数据,从技校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劳动教育在思政教学中现状两个方面全面地深刻分析当前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校生的劳动教育现状

1.劳动认知模糊。关于“劳动是什么”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将劳动与脏累差的体力劳动联系在一起,对劳动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狭隘甚至偏差,缺乏时代赋予劳动的新理解,不能正确认识创新劳动、体面劳动的深刻内涵。

2.劳动观念淡薄。“网生一代”的技校生,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家庭劳动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缺乏劳动自主性。在学生对劳动委员这一职务的态度调查中发现,只有23%的学生表示“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然而部分学生认为劳动委员是干体力活,不体面。这体现出当前技校生对待劳动的态度不端正。关于学生对劳动的情感认同调查显示,学生对脑力和体力两种劳动认识存在一定偏差,缺乏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特别是网络数据时代的学生在人工智能、网红文化的影响下,对劳动不分贵贱、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价值观逐渐淡漠甚至发生扭曲。

3.劳动实践单一。劳动实践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有效形式。但调查发现,当前技校生的劳动实践活动较少且内容单一。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劳动实践的次数在3次~5次,实践的内容大都是进行校园和班级卫生的日常清洁和美化,缺少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作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作为劳动教育的实践载体,主要面向的是高职学生,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主要在实训课堂中完成。并且在专业实践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仅仅停留在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层面,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劳动精神的教育和引导,并没有真正发挥实践与教书育人的有效融合。

(二)劳动教育在思政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1.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调查发现,大部分技工院校目前尚未开设独立的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技工院校思政教学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性,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并未将劳动教育写入思政教学大纲,日常的思政教学中涉及劳动教育的内容较少,并不能达到对学生劳动价值观培育的实际效果。

2.劳动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当前,对劳动教育的教学队伍中并没有相关专业教师,基本上是由班主任或思政老师兼任。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是很清晰,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思政教师在涉及劳动教育的讲解中并没有强化重视劳动教育的三维教学目标,只是简单地将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能提高学生对劳动观念知行合一的意识。

3.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劳动教育是否能够达到社会、家庭和学校对育人的要求和期望,需要一套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改进和学生劳动素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但是,由于劳动教育评价应存在于劳动过程各个环节,目前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使得劳动教育结束后无法直接对学生的劳动素质高低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思政教学效果也难以获得直接反馈,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劳动教育的实效性[2]。

三、劳动教育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新举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要深化贯彻劳动教育,就要不断围绕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的方法、内容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创造“新的”劳动教育,增强思政教学在全方面育人的实效性。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学大纲,整合劳动教育内容

新时代要根据劳动出现的新形式、新观念、新生态及时更新思政教学大纲,调整课程标准,完善劳动教育内容。首先,在思政教材中设置劳动教育模块。围绕劳动观念、劳模精神、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丰富并完善思政教学的内容。其次,在思政教学中开设劳动教育专题讲座,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建设劳动教育精品资源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使劳动知识入脑,劳动精神入心。另外,建设包含地区性、时代性劳动内容的思想政治校本教材。通过接地气的校本教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新时代诚实劳动、创新劳动、体面劳动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

(二)注重思政教学目标设计,创新教学方法

在思政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使学生在获得劳动知识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艰苦奋斗的品质,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的情感认同。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新的方法。比如将讲授法与实践法相结合,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后升华为情感价值观的认同。运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以及分析身边的劳动榜样,在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形成对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情感价值认同,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三)丰富劳动教育实践形式,强化劳动模范引领

新时代下,创新学生参与劳动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丰富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其劳动能力,从而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首先,要加强学生日常自我管理,比如定期进行内务大检查、文明宿舍评比等,在劳动活动中促进学生自立自强;其次,丰富校园劳动文化活动,采用主题演讲、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同;另外,加强学生社会化服务,节假日、寒暑假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参与中感受劳动最光荣、最美丽的道理;最后,要结合技工院校的特长优势,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实习锻炼,使学生在锻炼中增强劳动技能,感受劳动文化。

(四)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程序、方法和标准,以及劳动素养综合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在日常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建立综合素质档案;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综合素质档案分析,兼顾课外劳动实践成果进行综合测评,促进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另外,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评价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养成尊重、热爱劳动的习惯。

四、结语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承载着新的使命与诉求,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将劳动教育融入技工院校思政教学中,有助于丰富思政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育人功能。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劳动教育与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培养新时代艰苦奋斗、崇尚劳动、创造劳动的知识型、复合型高素质劳动者。

猜你喜欢

技工劳动思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技工到英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