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1-11-21谈梦李洋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技能型物流业中职

文/谈梦 李洋

在中职物流业展开教育活动时,一定要切实地考察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效果。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基本的就业方向,将“五个对接”渗透在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并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获得更加理想的工作效果。因此,需要结合好“五个对接”建立起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逐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管理全覆盖

结合现阶段中职物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情况,在“五个对接”的指导下,中职院校方面要积极结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多方面条件下,建立起一个企业管理和学校管理对接的新型人才培养管理模式。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更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当中进行学习与实践,对企业方面来说,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将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标准也更加贴合,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在中职物流业教学管理当中的参与性,实现人才培养管理的全覆盖。在中职物流业的管理活动当中企业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要切实地参与到培养活动当中,结合物流业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与企业方面所需的人才标准来进行制定管理方案,并以此来展开针对性的培养活动[1]。这样也利于企业的发展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实际的利益、切实地符合企业的基本发展目标。因此,中职院校方面要予以此问题足够的重视,积极协调企业、邀请企业参与到管理活动当中,以此来进一步保证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二、专业开设与产业发展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专业精准化

对于中职院校来讲,专业开设与产业发展进行对接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必然条件。现代职业教育本身便是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为一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体系。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要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工作,就一定要做好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的质量,以此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这样的理论更是指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发展方向,也切实地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发展目标。我国正在逐步从制造业大国转向为制造业强国,更加需要职业教育能够符合当前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便能促进产业的升级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中职院校更应该承担起肩上的重任、通过做好专业开设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工作来保证人才培养的效果。首先,要对区域经济的产业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当前时期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确定区域经济的产业需求,结合实际的产业需求制定出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最终再将职业岗位群转化为实际招生规模[2],以此来符合区域产业需求的设计专业才能有序地展开人才培养工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中职院校方面的专业开设要适应区域经济的产业需求、为产业需求做好服务,以精准的人才培养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人才培养内容无缝隙

课程设置与职业的标准进行对接,能够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内容的无缝衔接,相比于以往的设置模式,这样的设置更能够解决中职教育招生的规模、专业问题,促使中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能够保证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情感。因此,需要中职院校方面合理地设置课程,并在课程教学当中,学生能够获取到专业知识和形成专业技能,并且感知职业情感的重要性,是中职学校和任课教师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将培养目标和岗位实际需求联系在一起的一座桥梁。而中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习目标也只有通过有效地设置课程才能够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标准和核心是能够将职业标准当中所包含的知识、情感和技能整合成课程内容,也便是要保证职业教育的课程能够符合职业岗位的基本需求[3]。这样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才能在毕业时顺利上岗。这便需要中职院校切实地结合职业的标准来设置课程,应该明确:职业岗位的人员要想完成工作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形成哪些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都要通过哪些课程才能实现?以此为基准展开课程的设置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以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促使学生能够逐步成长为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教学环境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人才培养需求零距离

假如说课程内容是中职物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那么教学环境便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因素,通过有效的教学环境能够更好的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也会为学生提供更多提升自我、巩固知识的机会,以此才能实现人才培养需求的零距离、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质量保障。中职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并且,中职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别是职业教育属于一种“跨界教育”。因此,职业学校仅仅是履行普通学校的职能还是不够的,在教学环境方面的设置也是如此。职业院校的“跨界”至少要包含着两个区域环境。第一个区域是学校课堂教学环境,第二个区域则是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车间,也就是学生在毕业后所要步入的工作岗位。二者的有效结合与衔接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也能带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空间,帮助学生在工作环境当中学习更多的工作经验。学生在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之后再投入到工作当中,并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将职业教育环境和工作环境进行对接的方式能够进一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将直接决定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能否得到实现。所以,更需要中职院校对教学环境和生产过程的对接进行合理的设计。

五、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对接,实现人才培养考核全过程

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的标准,在于最终学生能否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学校可以通过考核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实践效果,企业方面也可以通过考核的形式来分析学生是否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以此来决定是否留用。为此,企业和中职学校方面可以将考核工作衔接在一起[4],运用这样的方式来保证将“五个对接”融汇在整个人才培养活动当中,进一步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所以,在人才考核阶段可以将考核地点布置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当中,由中职院校负责考核的人员和企业方面的管理人员一同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考察,并结合二者的意见展开考核活动之后,也能进一步保证整个考核工程的公正性和严谨性。并且中职院校和企业方面也能根据考核的情况分析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对接下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进一步保证中职物流业人才培养活动的整体质量,为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六、建设“五个对接”课程体系的思路

(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

在展开中职物流业教学课程的设计活动时,掌握好教学的核心是十分必要的,基于物流业的实际特点,学生一定要获得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以理论知识为铺垫,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所学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此观点在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当中也有证实。因此,在开展课程设计时要格外注重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可以展开实践的机会尤为关键,也要促使学生能够进行实习、体会步入工作岗位实际展开工作活动的感受,以此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还存在着哪些不足之处,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以职业定向性为主且兼顾职业的迁移性

在中职物流业的课程体系当中,不仅要满足学生的职业定向性需求,更要兼顾学生的职业迁移发展,给学生的后续发展留出更多的“余量”。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产业结构的重新整合,也会存在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存在转岗或者是专业的可能,因此,物流业的课程体系除了要能促使学生在物流岗位上获得就业优势还有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增值”,以此来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结合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可以发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应切实地注意到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自我的学习能力,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转移的基本需求,实现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有效衔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总之,在“五个对接”的指引下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健全的中职物流业人才培养模式,促使中职物流业人才培养活动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对此,需要中职院校方面给不予“五个对接”更多的重视,将“五个对接”贯彻落实到中职物流业人才培养模式当中,通过在校企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衔接来增强物流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建设,促进我国物流业的积极发展。

猜你喜欢

技能型物流业中职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物流业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