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价值分析*

2021-11-21徐京朝李梦婷黄怡轩

体育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技能运动

徐京朝 李梦婷 黄怡轩 孙 伟

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价值分析*

徐京朝 李梦婷 黄怡轩 孙 伟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对照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文章选取体质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体育理论知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指标;从各项指标所具有的评价价值出发,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体质与心理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

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价值分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包括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体育理论知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因此,我们选取体质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体育理论知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以期构建体质与心理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方法多元化的体育课程学习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在体质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体育理论知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指标分别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权重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1 体质健康评价指标价值分析

体质健康,是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基础性指标,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学生健康及发育水平通过身体机能和身体形进行评价,学生体质水平通过身体素质进行评价。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个体差异,还要体现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勇于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我们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判断被评价对象发展状况的一种评价方法,以个体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这种评价方法摆脱了以“统一量化指标”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模式,关注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发生的纵向变化情况。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的最大优点是尊重个体差异,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1]。在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从评价对象实际情况出发,以学习前的发展水平为参考标准,将个体当前水平与历史水平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个体学习前后的变化以及进步幅度,进而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的评价对象是个体自身,并且关注个体前后时间轴的发展变化,而不是与他人比较,更加注重个体自身发展情况,尊重个体差异性。在体质健康评价中,学生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3个方面的基础差异很大,体育教师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进行自我评价,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和要求。学生从自身原有发展水平出发,结合教师的指导建议,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训练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当然,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际操作中,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不是独立的、单方面的,需要结合绝对与相对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评定,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 运动技能评价指标价值分析

运动技能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运动基本知识与动作技能,并逐渐养成自主参与体育运动、养成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打下良好基础。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技能学习,是一种集理论知识学习和肢体运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技能学习。学生以身体活动为载体,通过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知识,控制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以身体的直接体验来获得运动知识和动作技能。因此,运动技能作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重要指标,是体育课程教学基本特征的体现,也是实现身体健康、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体育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具体指标主要包括动作技能的掌握质量、达标情况以及应用情况等。运动技能掌握质量是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首要指标和基本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通过考察学生运动技术动作的完成过程、动作结构的合理程度、动作规格的规范程度等方面,来完成对运动技能掌握质量的评价。运动技能达标评价可检验学生动作技能学习达到的水平,向学生反馈学习效果及不足。运动技能达标评价主要通过考察学生的动作规格标准达成情况及动作组合完成情况等方面来完成。运动技能应用情况的评价,可引导学生将运动技能应用于现实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乃至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运动技能应用评价主要通过考察学生将所学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以及竞赛中应用的情况来完成。

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中,运动技能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评价为辅。教师评价是在动作技能教学之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对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教的过程开始,教师传授运动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参与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纠错与指导,最终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考察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质量、达标情况及应用情况等指标,掌握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情况[2],了解动作技能学习的重难点,客观、全面的对学生所学运动技能进行评价。

在体育课程运动技能评价中,主要采用绝对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在对运动技能学习进行绝对评价时,通常采用等级评估法进行,即根据一定标准将运动技能学习情况分为若干等级,每一等级对应不同分值区间,根据学生在考核中的实际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及分值。通过绝对性评价的方式,能够较为准确客观评价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水平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在绝对性评价过程中,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是统一的,这可能会忽略个体间的差异性、努力程度以及进步情况等因素。因此,评价主体应依据运动项目特点,制定相应的具体评价内容与评分标准,力求更加客观、全面的开展评价。

3 运动参与评价指标价值分析

运动参与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体育课堂表现和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两个方面。课堂表现方面,主要考察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表现的情况。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社团活动、早操等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运动参与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形式和相对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对学生在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性评价重点在于过程评价。根据反馈原理,把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制订成若干个单元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完成的单元目标进度进行多次考核与评价,通过评价与反馈,为后期教学提供改进依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帮助教师控制教学进度,最终完成教学目标[3]。

在运动参与评价中,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评价过程中。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评价主体趋于多元化,充分发挥教师、同伴、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多维度进行评价。教师在过程评价中,根据对教学大纲设计的教学进度安排,再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化设置,每个单元、环节的设计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师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评价及指导。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给予评价与引导,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学生作为运动参与的主体,学生自评也是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检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当然,这需要学生对自身学习的情况足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学生互评,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比观察、相互指导,对彼此动作技能作出评价,是一个共同参与、及时反馈、共同提高的一个过程。运动参与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内课外、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进行分组活动。

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度。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监控学习进程,能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与进步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除此之外,形成性评价还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促使师生形成良性互动,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 体育理论知识评价指标价值分析

体育理论知识作为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之一,对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和提升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体育理论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参与体育运动实践,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理论知识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从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相结合,对于在运动技能的关键技术点上,可通过课堂情境、观摩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抽象的动作技术[4]。其次,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巩固阶段,教师将体育理论知识同体育运动技能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所学运动技能同理论知识融合加以理解,可以提升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5]。另外,在体育学习与日常体育运动实践中,学生可以将所学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体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体育理论知识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健康理论知识与运动项目理论知识两个方面。对学生掌握的体育健康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评价,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解剖学、体育生理学、体育心理学、运动损伤学、运动营养学以及运动处方等基本运动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加强自我医务监督,降低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对学生所学运动项目基本知识进行评价,则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各运动项目的发展概况、技战术解析以及竞赛规则等基本知识,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项目技战术,并在体育实践中加以应用。

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中,体育理论知识评价采用以教师为主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和相对评价标准。通过作业、知识竞赛等形式,考察学生平时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表现,从而对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进行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对评价,可以了解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5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评价指标价值分析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心理活动处于一种良好、舒适的心理状态。从狭义来看,心理健康是指人心理活动的内容与意志、行为相一致,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当的调节,并且适应社会[6]。社会适应是个体通过对外在环境的选择与调整,从而维持个体与环境的适应,不断追求与外在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的过程[7]。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即个体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良好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8]。

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特别是在躯体症状、人际关系、负面情绪、自我效能等方面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能够激发学生从事体育课程学习与锻炼的兴趣,坚定其坚持体育锻炼的决心,从而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活动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引导学生自觉实现体育学习与锻炼目标;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合作精神。

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情况的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和相对评价标准,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体育道德、协作意识、意志品质、情绪调控等方面进行评定。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仅靠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这需要体育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巧妙运用教学方式和时机,将体育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采用社团活动、竞赛、表演、运动队等多种方式,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平台,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在团队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遵守体育技术规范与道德规范,强化社会角色意识,加强人际交往,完善个性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刘锋.个体内差异评价在运动技能课堂学习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教学,2019,39(8):37-39.

[2]贾齐,龚朝晖,杜晓红.对我国体育课程运动技能评价规则的破与立:以运动技能达成度地理解为中心[J].体育与科学,2015(1):23-27.

[3]郭红涛.形成性评价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0.

[4]董传升,孙夕鹭, 赵宏雯,等.基于体育认知差异性的体育院校非体专业学生体育理论教学过程设计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9):94-100.

[5]邵正喜.浅析科学理论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1(1):70-72.

[6]罗梦君.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7]张淑艳.基于拓展教育模式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8]逯小龙,王坤.课外体能锻炼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9(3):392-395.

Value Analysis of Learning Evaluation Index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XU Jingchao, etal.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211200, Jiangsu, China)

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SJA0740)。

徐京朝(1983—),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技能运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