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向武术方向发展的自信与自觉

2021-11-21高丽琼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9期
关键词:武术民族传统

高丽琼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提高专业发展的自信与自觉,更好地分析我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在实际发展中的问题及不足,将精准把握问题与有效支持投入结合起来。研究表明,在推动我国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面,存在缺少理论支撑、管理秩序较为混乱等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推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建设。

1 背景分析

在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日渐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扎实的社会发展与需求根基,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们更加愿意投入到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各项活动中,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到来之际,更加预示着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发现,全社会大力发展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弘扬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使整个社会更加坚定地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进而更加执着地落实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建设的时代任务。为此,在新的历史发展环境下,需要对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给予足够重视,从而才能使其内在的自信与自觉更好地体现出来。

2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向武术方向发展的自信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凭着先辈的努力和付出,我国孕育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成果,其中民族传统体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武术源头以各种不同形式存身于众多民族体统体育活动中,汲取营养并获得广大群众基础,尤其在现代,借助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的作用,武术成为外国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质元素及文化现象,有了更广博的发展土壤。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确立武术方向对提高人民群众的历史文化自信与底气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更能够形成一种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1]。从民族传统体育涵盖的内容来看,其基本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在的精神文化底蕴都与文化自信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更多、更丰富的武术形式体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形成精神家园的独特风景,表现出我国及民族的内在自信心。

2.1 自信之源的建立

2.1.1 形成文化内涵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华武术,更是与爱国、爱民等精神文化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加注重武德修为及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这种思想修为可以更好地消抵现代体育事业中过度竞争或者过于凸显个人价值等问题,能够使体育文化的内涵、生命力更好地提升,对加快现代体育事业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决定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质量武术特质发展建设的关键所在。

2.1.2 专业设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武术专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武术专业快速发展阶段,重点是对武术文化进行普及,更加注重人才的普适性。从实际分析,该阶段武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量较为薄弱,更多的是夯实今后的发展基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培养出的武术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有限[2]。近年来,我国在武术领域中的投入不断增大,基本方向是依托武术发展更好地拓宽体育范围,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综合性与质量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武术专业的发展更加体现出高质量。《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将武术艺术表演、武术、太极拳和民族传统体育统一归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强调了专业主动适应、服务社会发展和继承创新,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在人才的培养上更加突出应用型目标,这对体现出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自信,将党的基本要求与人民群众满意度相统一具有很大帮助。

2.2 自信之法

2.2.1 专业设置

当前,我国在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上,存在着方向难以确定的困扰。虽然有部分高校陆续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但实际的投入发展并没有真正地跟上,专业目录设置的目的性体现不够明显,对于人才的正常供需会带来直接性的影响,也不利于我国传统民族事业的传承弘扬与发展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广博,撷取其中受众突出的武术内容,并与国家民族政策相结合,符合文化与体育强国建设理念,高职院校在相关专业特色的发展方向设计上,需要更加突出责任担当,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等方面的发展建设。

2.2.2 学科建设

研究表明,当前的高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还需要在规范性、系统性及合理性方面下功夫,需要与新时代发展基本需要结合起来,更好地突出服务发展和特色创新的基本内涵,这样才能让学科的发展潜力更好地释放出来,更好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突破、创新与升华。

2.2.3 完善课程结构

课程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设置具有基础性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办学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在当前高校设置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上,一般由必修与选修交融、公共基础和专业核心两种课型组成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础建设框架,课程设计体现出对发展方向的总体把握,反映出调研获得的人才市场需求信息[3]。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将学习内容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强化课程学习基本训练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时还需要更好地突出德行修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体现出学科设置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并随时将各种最新的社会需求纳入其中,力争课程结构符合学生社会准备和职业准备的需要。

3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向武术方向发展的自觉

3.1 实现专业现代化

需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需要及综合国际发展等对教育现代化发展进行科学引导与有力推进,突出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特征。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面临从传统向现代化发展的思考与选择,要从行业需要对人才的期待、市场经济对行业发展的淘汰等方面进行借鉴和及时调整,但其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4]。

3.2 实现文化传承

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外在表现形式也非常多元化,但是由于以往的宣传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人们对很多项目的认知度比较低,在普及上具有较大难度,甚至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出现了断层情况。传统体育文化包含的文化因素非常多,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意志,而且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实践成效性,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和传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5]。

3.3 实现一流专业建设目标

我国教育强国的目标性非常明显,总体目标是建立在分目标逐步落实基础上的,在推动一流专业建设上,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向心力,在深化专业发展上,可以更好地突破专业性限制,体现出非常好的融合性、综合性与影响性,在经受各种形式挑战与冲击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包容性[6],同时,为学生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奠定基础,更好地实现与武术及民族传统本科专业的衔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各项挑战,有来自外来体育的,也有自身的限制,只有不断创新、特色发展,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一流专业的建设目标。

3.4 实现人的自觉

民族传统体育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基本民族政策目标的实现,影响深远。目前,发展机制较为完善,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引起关注。不同主体部门的职能需要明确划分,要将各项细则落实下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共同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7]。

4 结语

该文主要对民族传统体育向武术方向发展的背景进行了分析,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特色发展的自信,进而对新时期、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色发展的自觉进行了探索,这对更好地加快文化及体育强国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武术民族传统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