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土文化传承的河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2021-11-21赵一龙付宇盈

当代旅游 2021年28期
关键词:乡土特色旅游

赵一龙 付宇盈 苏 杭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河北承德 067000

引言

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独特存在的意识形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河北是中华大地上的凝聚历史文脉的重地,历史深远、资源多样、文化样式丰富而多彩。在乡土文化资源方面,河北省因历史悠远而资源丰裕,既有体现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军事工程—长城,又有表现封建统治者奢华生活的承德避暑山庄、邯郸赵王城遗址;既有象征古代帝王之象的清西陵、唐山清东陵、满城汉墓,又有表现近代历史图景的保定直隶总督署;既有承载民众信仰的响堂山石窟、正定隆兴寺,又有表现民众生产生活场景的定州塔、赵州桥;既有体现艺人精巧技艺的吴桥杂技、唐山皮影、曲阳石雕,又有承载民间技人生活热忱的蔚县剪纸、武强年画、衡水内画……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琳琅满目,庙堂文化与江湖文化巧妙交织,这是河北乡土文化的突出特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发展和精准扶贫的精准攻坚,近年来的河北省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也有着明显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河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确实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提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乡土文化的生存空间,文化的生态平衡丢失问题严重,如生存土壤贫瘠、传承人缺失、开发同质化严重、投入不足等困境,下面尝试总结和分析在振兴农村发展农村旅游的过程中显现的问题。

一 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乡土文化传承意义

(一)乡土文化传承是坚定文化自信、确定价值观的体现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在此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更是经历了战争的洗礼,遇到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中华儿女都依靠强大的精神支撑挺了过来,其中乡土文化则展示了农民阶级的坚韧、自强、勤勉、智慧、上进的精神,在乡民的生产生活中被一次又一次的践行、更新和丰富。

(二)乡土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要加速乡村旅游文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2]。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物质文明,而且需要精神文明。在发展乡土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以此构建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乡村富起来,才能吸引更多外出打工者回乡发展。在河北省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通过整合当地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将乡村别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更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实施。

(三)乡土文化传承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是扶贫开发的精神支柱

乡土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都是农村人民日常的生活体现,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在日常生活及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乡土文化能够凸显当地的文化特色,乡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乡村居民日常生活及生产方式的精神传承,乡土文化具有物质与非物质的两种形态,两种形态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促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为广大乡村居民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家园。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除了对乡村建设的物质建设上,还包括对非物质乡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因此乡土文化的开发与传承,加速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时期下美丽乡村建设,在够唤起人们的民族认同感的同时也是扶贫开发的精神支柱。

二 乡村旅游发展中乡土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文化开发的人才缺失

1 传承人缺失

随着“进城”思潮的发展,更多的青年人开始努力生活、不断发展寻求争取进融入优越、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所以这些农村青年人很早就离开农村,在大城市整日忙于生存和生活,与农村生活长期疏离,减弱甚至疏忽了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信仰,造成了“教无可教”的尴尬局面,即有老人想传但也无年轻人想学的局面。而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对乡村中传统的文艺形式和文化活动比较冷漠,缺乏认同感的同时大量的有学识、有抱负的年轻人涌向城市,导致传统的乡土文化后继无人的局面。

2 专业人才缺失

在乡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上,需要专业的文化管理人员和文化传承人才,就整体而言,专业人才缺失严重,更多乡土文化还处在未开发或传统文化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专业人才的引进与传承人的培养不够重视,政府在宣传和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专业人才与传承人在乡村的生活保障,从而导致关注度少,吸引力差;二是乡村本地的教育水平差,需要高校及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传承人的专业水准。

(二)乡土文化开发特色匮乏

1 跟风开发明显

在任何国家或者地区旅游产业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文化差异性,文化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是旅游的重要特色体现。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尽管有了保护和开发乡土文化的意识,但是未具备把文化资源开发成产业化的规划,对于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对于文化产业的方向把握不准,在开发与利用上,一味的模仿跟风,缺乏创新与设计,见到乡土文化有利可为,就一窝蜂全上,导致太多文化资源的浪费与重复建设,更别提特色开发与创新,长时间如此自然没有吸引力。

2 传统文化失真

很多地区在乡土文化开发的过程中,跟风开发明显,缺乏创新与设计,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原本淳朴的风俗民情,导致乡土文化呈现出庸俗化的趋向,失去原有的“土味”。像上文描述的一样,一味的跟风模仿,不注重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相对应的就失去特色的吸引力,失去了其文化内涵,也就失去了游客的青睐。

一是乡村化被城市化。在对乡土文化资源没有进一步挖掘作出顶层设计,一味的跟风模仿,导致乡村物质建设过程中大量的现代化元素,使得乡村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色,逐渐的被城市化。比方说,在多层宅基地的建设,多度的追求奢华与现代设施,失去了乡村原有的面貌;在开发乡村旅游时提供的便民设施,更是往城市设施靠拢甚至大量模仿,导致原来极具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及乡村设施“土味”,丢失了原有的土和美。

二是移风易俗。在外来生活方式与意识的影响下,农村的生活观念出现了扭转,广大农民改变生活现状改善生活环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未立足传统发展自我,原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

三 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路径

(一)树立文化自信,加强乡土文化传承

社会形势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感觉到“进城”是改变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的唯一追求,对“乡土文化”的未来失去信心,对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未来没有太多的期望和期待,在年轻一代看来乡土文化的发展是过时的,无利可图的,导致乡土文化的发展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利用各类文化展演活动和文化下乡宣传,还要有必要的开展培训,通过政策扶持和经济帮扶等等方式,鼓励和组织村民学习,建立农村读书室,让更多的村民接受进行必要培训,大力弘扬乡土文化价值,从年轻一代开始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树立起文化自信。

仅仅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方式远远不够,还要在发展过程中注意鼓励和支持农民返乡,让更多的青年人敢于继承和勇于保护乡村文化。通过鼓励和帮扶的多种政策引导,进一步促进乡村就业机会,让农民工获得与在外打工相当或者更高的酬劳,以此让更多的“进城户”意识到新型农村建设的利好和生活质量提升的期望值,鼓励新型农民工特别是新一代的青年农民工主动返乡就业发展,促进家乡建设,进一步形成文化自觉传承的担当。在短期内,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成熟有借鉴意义的案例,利用传统的乡村自然环境打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新农村景象,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让更多的人在短期内获利,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利好,努力为乡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生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其他村民对旅游宜居乡村建设的信心。

因此,在发展河北乡土文化时必须多管齐下,实行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只有“通过以农民为核心,包括媒体、乡村精英、村干部、基层政府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3],才能繁荣乡土文化。

(二)融合新媒体传播,突出多元化发展

互联网普及已经不是当今社会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放眼国内各大城市,甚至是县城,都在积极打造融媒体,那么乡土特色的新媒体也要积极上马,利用短视频、手机自媒体等新型方式宣传推广乡村文化,前段时间流行的“曹县文化”从一定层面上来说还是不错的利用了自媒体传播造势的特点,可以从中有批判地学习和接受,积极挖掘、开发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乡村文化工作的新观念,利用新媒体平台、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等新技术进行多种渠道、全方位、多元化传播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促进优秀乡村文化的推广与发展。积极学习优秀的案例,通过互联网新技术加快对乡村文化的传播,真正实现“互通有无、彼此成就”,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乡村文化的“土味”,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消遣和提升的另一需求[4]。

落实“旅游+乡土文化+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和方针,融合当地本土的特色积极发展,突出乡村文化发展特点,尝试并积极打造品牌,积极打造乡土文化产业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地点,将以乡土文化为中心的乡村旅游进一步结合,以适应实现新经济形势下的快速发展。

(三)依据科学规划,打造精尖设计

制定科学规划是加强乡村旅游项目和旅游文化开发的重要的发展思路。在大力开展和促进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当中,首当其冲的对于乡土文化的保护,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前文提到的新媒体传播,进而弘扬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和执导思路,立足于对乡土文化进行科学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传承与开的工作,才是能使乡村旅游合理、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依托。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乡村旅游建设的高精尖的特色产业或者项目,当然还不能忽略了顶层设计[5]。立足长期发展、稳定发展和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基调,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乡村旅游的开发可以使乡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更好的呈现,从而开发和保护独特的乡土文化,搭建成一套运营体系,构建乡村旅游产业链,打造更具有特色、创新、高精尖的乡土文化,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好的将乡土文化的开发与乡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共赢。

(四)完善保障体系,营造发展环境

在制定科学规划,打造精尖设计的同时,还需要政策、法律法规、人才等方面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上精准扶贫,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农村文化产业也进一步提升,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迫切需要政策、法律法规、农村人才等方面的保障。首先,加强政策保护,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为乡土文化的生产、服务、开发、传承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其次,为乡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乡土文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育人,对现有的传承人进行培训及保护,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才能营造好的人才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和培训,培养乡土文化明星,进一步宣传和推广乡土文化。最后还要加强乡土文化教育,积极开发乡土文化课程, 从小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结语

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发挥地方政策优势的同时应强调地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的重要性。在河北省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通过整合当地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将乡村别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更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实施。此外,还要加强乡土文化教育,积极开发乡土文化课程, 从小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6]。

猜你喜欢

乡土特色旅游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江澜新潮
旅游
乡土分外妖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