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研究

2021-11-21李兴宽张强劲

大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李兴宽,张强劲

(云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1]。此后,他经常在重要场合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上下形成一股创新创业之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鼓励新时代青年成为创新创业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的需要[2]。

在国内,许多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北京大学提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探索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改方针,在提高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3]。上海同济大学提出了KAP 的概念,Knowledge(知识)、Ability(能力)、Personality(人格),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在国外,美国从20世纪开始就在大学里设置创新中心这一常设机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预见力和创造力。苏联在全国各地建立多所创造发明学院,旨在培养学生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的能力[5]。

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培养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不仅能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也能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研究的重大课题,高等教育需要培育创新型人才,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这一基本观点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但目前的研究仍停留在宏观层面,还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一、创新能力提升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有机构成

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能够运用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创新创业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是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实现创新创业是掌握专业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终极目标。因此,创新能力提升的多维实践平台是知识、知识运用、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综合运用平台。

基于此种认识,工商管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平台应至少由专业基础知识平台、专业知识运用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三部分组成。

第一,专业基础知识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大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第二,专业知识运用平台。该平台主要帮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注重知识在实践中和社会中的运用。

第三,创新创业平台。该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搭建能够发挥他们特长的创新舞台,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之中,帮助其打通差异化成才之路。

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专业知识应用和创新的基础,而创新需要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三维实践教学平台通过知识、运用、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训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拥有实践技能,使之具有适应新形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三维平台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从专业知识平台、知识应用平台、创新创业三个平台来审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梳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从掌握知识到应用知识再到创新,是大学生能力由低到高,由弱变强的必然路径。也就是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高低。目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目前,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存在不合理之处,特别是民族院校在课程设置时,以下几个问题还比较突出。

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表现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公共课占比较大,专业知识的学习难以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变化需求。

第二,选修课偏少。尽管高校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和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多种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但学生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选修课程少于必修课,这一问题在高校中是比较突出的。

第三,教学过程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知识的灌输者。“填鸭式”教学依然是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四,实践与实验课程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云南民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每个假期都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但因为缺乏应有的指导,实践教学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本应是把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注重知识的运用,这样能使理论知识在实践课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但学生对实践课程的认识度不够,加之缺乏专业的指导,实践课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第五,培养口径过宽,学生就业劣势明显。工商管理本身是管理学的一级学科,但把其作为一个本科专业来培养人才,学生的学习内容涵盖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过于宽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什么都在学,但是什么都没有深入理解,毕业之后缺乏竞争能力。

(二)实践课程建设水平不高导致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偏弱

工商管理专业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但目前在人才培养中,高校教师比较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个体创新能力等。除此之外,虽然各大高校都开展了暑期实践项目和实习项目,但是这些培训普遍时间较短,同时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校交予的任务,并没有真正用心实习,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的许多课程都有明确的实践环节,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实践课程在课时计算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实际困难,以理论课程代替实践课程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三)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创新能力偏低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深化,虽然大学生创业人数和创业项目数量逐年递增,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本科毕业生总体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连续保持“双低”趋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高校均已把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必修的公共课,但其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层面有待提高。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对策

(一)构建创新创业的知识支撑平台

1.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环节,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能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优化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将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品行培养与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融入培养过程和课程体系,明确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一,各专业要组织校内外学者专家、用人单位、行业专家等广泛深入调研了解社会、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将社会需求落实为新的课程设置,梳理、重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时俱进,把现代科技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第三,调整公共必修课的比重,继续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和专业选修课学分的比重,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求新;第四,探索实施打通选课,打通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学生可根据专业发展和兴趣爱好选择全校其他各个专业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第五,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科学设置课程,更新课程内容和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第六,深化公共课程改革。在加大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力度的同时,改革公共体育课和大学英语公共课。

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打造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链。

尽管目前各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但部分高校的课程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的师资团队,制约了授课效果;第二,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第三,缺乏创新创业完整的授课内容。以上三个问题制约了创新创业授课质量和效果,对此,教师应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的授课内容和完整的授课体系,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让大学生能够掌握创新创业的途径和方法,尽可能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的概率。

(二)搭建专业知识应用平台

1.加强实践环节指导,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代替不了实践课程的建设,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

工商管理专业应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安排,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管理,设置多类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深入推进协同育人、实践育人。

2.建设第二课堂,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

第二课堂相当于一个自发的学习型组织,是对第一课堂中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素质,进一步拓展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辨评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

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但课题组了解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需求后发现,目前工商管理大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工作态度不端正,专业知识技能不过硬、职业稳定性差、目标方向不明确、缺乏工作经验等问题都存在。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有一半的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应积极支持学生申报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鼓励学生跨学院、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参赛队伍,发挥群体智慧,催生优秀项目和成果。同时,学校要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和保障,可加大对指导教师的奖励力度,激发教师指导参赛队伍的积极性。

(三)重视实践教学,搭建实践平台

1.构建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创新创业这一中心任务,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阶段,把创新创业的培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抓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应该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一,引入优秀的创新创业在线课程,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最新动态,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方法;第二,努力探索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使教学内容本土化,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第三,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第四,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的学生可实行学分减免,在学生创业过程中加强指导并提供便利;第五,自行编写或引进科学适用的创新创业类重点教材,加大创新创业类教材的使用力度。

2.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高校应该全面构建校校、校地、校企、中外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由学校内部的封闭系统向产学研合作的开放系统转变,特别是面向行业、地方和企业开放。学校应建立“双进双培”制度,即学校实训实践基地进行业、产业研发中心进校园,学校和行业共同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共同培育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共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推进科研反哺教学,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教学进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质量,是当前我国众多高校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如何建设专业知识平台、知识应用平台和实践支撑三个平台,借助这三个平台培养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仍有诸多问题值得研究,仍需要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