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保护视角下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思考

2021-11-21刘馨妮

当代旅游 2021年18期
关键词:研学课程设计旅行

刘馨妮 张 曼

长沙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引言

自从2013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后,我国众多学校开始通过研学旅行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研学旅行区别于一般的春游、秋游。2016 年后,教育部一司王定华司长对研学旅行下了定义,研学旅行自此才有了标准。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教育主题开始变得多样化,课程设计更是繁多。继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为青少年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理念”后,有关生态保护的研学课题受到推广,研究生态保护如何融入研学课程设计,如何通过研学课程让中小学生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如何处理研学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一 生态保护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现状

(一)我国正大力推进生态研学旅行,生态教育已成热点

根据国际德育大数据显示,回归生态是德育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回归生态也正是生态研学游的一个体验形式。全国已经成形的研学旅行机构已达12000家,开设的研学主题多种多样。十九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被提及12 次,众多研学机构紧跟十九大步伐,推出了不少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研学旅游活动。全国研学旅行中绿色生态主题研学旅行的人数占研学旅行总人数的30%[1]。

(二)课程设计因地制宜,根据活动地特色设计

研学课程设计多根据活动开展地特色而设计,以焦作市第四中学“焦作北山生态保护地要学活动”为例,学生在缝山针国家矿山和龙翔矿山公园开展研学活动,该研学课程设计根据两大矿山公园的特点,实地课程多以矿山公园地形地貌,以及生态环境在改造过程中的安全知识为主[2]。

(三)课程设计讲究顺序,注重体验性实践性

在生态保护建设的推广之下,课程设计主要采用实践参与的办法,让孩子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去认识生态自然,交流感受,由研学导师对课程知识进行介绍。

课程设计讲究顺序与实践,生态保护课题的课程设计更是借助实践活动来向孩子们宣传教育生态保护的意义,从而对中小学生进行生态保护意识教育[3]。

二 生态保护研学旅游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学课程往往淡化其教育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研学,讲究游中学、学中游。而生态保护视角下的研学课程更是远离课堂,根据活动地特色进行实践教育,对生态知识的普及,却忽略了孩子们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或是太过倾向于实践体验,出现了只旅不学的现象。部分课程设计中,目标与内容过于单薄,形式单一,活动目的的把控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的参与,学生兴致不高,收获不佳。部分学校过于担心旅行中出现以上现象,而导致课程设计太注重学习知识的输入,强调研学的目的与意义,在课程中设计繁多知识点与考察项目,忽视了学生“旅学”的体验感,从而变成“换了个地方上课”,兴趣下降,偏离了研学的初衷[4]。

(二)户外课程安全问题难以保障

生态保护课程的研学活动通常在户外展开,学生人数较多,研学课程的组织管理与安全保障压力较大,学生在课程之外的饮食、交通、住宿安全也潜伏着各种意外。一旦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研学组织机构与研学导师都将背负着来自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责难。

(三)游学节奏把控不当

研学旅行的一大特点,就是学习场地在更换。学生学习生态知识的场地多在室外,边走边学的形式。室外动态的环境事物对中小学生来说吸引力大,每个项目逗留时间难以准确控制。学习与休息的时间划分易在行进过程中模糊,导致部分研学旅行无法按照计划表进行。同时,也存在部分研学机构或导师由于重视时间安排的问题,从而在旅学课程中分秒必争,多数旅学项目,仅仅是走马观花。

课程节奏的把控出现问题,最直接的影响是学生旅行太紧张,收获效果不佳。

三 解决措施

(一)根据实施情况,把控“旅”与“学”的比重

针对“只旅不学”与“只学不旅”现象,主要从课程设计着手,根据旅行地点、路线、特色提取出学习资源,严格把控“旅”“学”之间的比重。强调研学课程实践性的同时,注重课程的探究。既要避免孩子们单方面的只听讲解,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又要防止动手性、参与性丰富,没有掌握到相关知识而缺乏了对知识探究的兴趣。

(二)加重研学中“研”的成分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强调研学旅行中的“研”字。一旦放大“研”,孩子们在课程讲解与实际动手中都会自主探究,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拉到最大化。如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加入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孩子在听完小段讲解后自行探究课程知识的疑点难点,达到加深记忆理解的目的。研究性学习有资料搜查、动手实验、手工制作、周边访问等形式,将这些自主学习的形式融入课程中,给孩子们保留自主探究空间的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5]。

(三)制定安全保障计划及安全预警应急方案

在活动开始前,根据课程设计难度以及出行路线而定制安全保障计划,学生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各阶段研学项目安保到位,签署师生意外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告知书,明确双方责任及义务。同时,为了预防或阻绝未知意外,也应安排专人视察课程路线。

(四)控制游学活动的松弛急缓节奏

研学旅行是“研学”的同时,也是旅行。在课程设计上,就应注意,参观类与动手实践类活动张弛有度。尤其是自然生态类研学旅行,活动中时常要自己动手感受自然。那么在设计时,就要控制整个旅行中,实践活动不应太集中、频繁。同时,研学导师在活动进行时,应观察学生心理、生理状况,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活动节奏。

在行进过程中,要注意节奏有急有缓。既不能为了赶行程,而急匆匆地完成研学任务,更不能以为时间宽裕,而纵容学生在行进路途中玩乐。行进速度有急有缓慢,行走至下一个活动点的路途中,速度应快。而学习与观察时,脚步应放缓,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与观察时间[6]。

根据课程探究难度的高低,安排活动时间。一部分活动课程之间知识点并不相关,又或是对学习顺序没有要求。那么课程设计应将探究性相对来说较强或学习难度较高的项目安排在前。因为学生通常在活动最初,精力最充沛,好奇心最强。如果将这一类项目安排在一天学习过半或快结束时,学生体力与兴致不佳,自然达不到课程效果[7]。

四 结语

生态保护研学旅行的展开对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有重大教育意义,在中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研学旅行占据着重要位置。如今,我国对学生教育越来越重视动手参与的实践性,而带有明确主题的生态教育研学旅游更是在基础社会教育上增添了一抹绿色、向上向善的生态保护色彩。生态研学旅游任重道远,不断探究如何完善与进步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猜你喜欢

研学课程设计旅行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