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网络纪录片的创作路径探析

2021-11-20王继兵柯思德

新闻世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以小见大

王继兵 柯思德

【摘    要】《追光者:脱贫攻坚人物志》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优酷出品。该片摄制组深入18个省区市热火朝天的脱贫攻坚现场,以小切口展示大情怀,讲述了50位在脱贫攻坚一线人物的“追光”故事、“发光”事迹,记录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全景图像。本文结合该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情感人、以微知著的特点,从网络纪录片的创作原则、创作形式、创作方法和创作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为网络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

【关键词】《追光者》;网络纪录片;创作路径;以小见大

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艺术形态。新媒体时代,网络纪录片的小众题材“破圈”传播,已成为纪录片领域的重要现象。《追光者:脱贫攻坚人物志》(以下简称《追光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下,该片摄制组深入18个省区市脱贫攻坚一线,以小切口展示大情怀,讲述了50位平凡人物的“追光”故事、“发光”事迹,勾勒出脱贫攻坚这个大时代主题下的普通人物的整体面貌,记录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全景图像。该片于2020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当天在优酷播出,反响热烈。

一、遵循“小正大”的創作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指导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脉相承,为网络纪录片创作指明了方向。国家鼓励生产制作体现新时代精神、弘扬真善美的网络视听节目,不摆排场、讲阔气、拼明星,不博人眼球、自娱自乐。《追光者》遵循“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的原则,体现了新时代主旋律作品突出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创作观。每集6—8分钟,以短小精悍的创新表达,用微视角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让观众在润物无声中感悟并热爱生活。

(一)小成本

所谓“小成本”,就是投资少、成本低,不需要在设施、服装、演员和编排上有巨额支出。《追光者》除使用无人机外,只有几部摄像、照相设备,没有邀请明星参与或配音,没有华丽的服饰与造型。片中主角都是辛勤奋斗的普通人,他们中有医生、法官和教育工作者,有种养殖户、手工艺人和快递小哥,还有返乡青年、残疾人和自主创业者,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场景被真实而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正能量

所谓“正能量”,就是始终坚持说真话、讲实事、扬正气,激情满怀地讴歌党、祖国和人民,讴歌新时代,让生动感人的故事充盈整个作品,使观众被真善美的人或事所感动。《追光者》反映的都是一群生活在基层的普通群众,他们有着一颗火热的心,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艺术,勇于追求梦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贫穷、改善现状,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三)大情怀

所谓“大情怀”,就是要有博大的政治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为节目注入深沉大气的家国情怀;有积极的职业情怀,把敢闯敢试敢干放在主位,不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有健康的人文情怀,引导人们在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个体状态与时代潮流、个别情绪与集体情感上达到同频共振。《追光者》中的人物,都胸怀一颗敢于挑战贫困的信心,胸怀一颗善于创造新生活的热心,胸怀一颗热爱祖国、拥抱自然的爱心。

二、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

一部网络纪录片要反映时代变迁,表达特有情怀,需要通过画面呈现、镜头组接和叙事结构来表达主题思想。

(一)画面的呈现方式

作为画面语言的基本元素,镜头本身只是一种存在形式,单个画面很难表达完整的意义,需要依靠镜头的组合来呈现。

1.多角度的景别呈现

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画面构成不同的景别,表达不同的意义。全景可以比较清晰地表现人与环境、景物以及人或物的运动,中景擅长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近景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该片中怒江悬崖峭壁的惊险、重庆秀山的风光、雪域蓝天的美丽、繁华城市的街景,体现出美丽中国的主题。而特写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方面更突出,如《悬崖峭壁上的背篓医生》,帮扶医生管延萍跟老百姓交流时的神态,同精神分裂症患者杜金交谈、拥抱等细节,将她与群众结下的深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写用来描绘被摄物体或景象时,还被赋予特定含义。

2.全方位的拍摄技巧

在技术层面,常用推、拉、摇、移、甩、跟等方式。“推镜头”是观众视点越来越向较小范围集中的过程,是创作者对主体越来越关心的一种态度。“拉镜头”正好相反,由小景别向大景别连续过渡,既表现了主体间位置关系,也带有主观色彩,还起到转场作用。《舞动青春》里,从剧场表演群体推到主人公拉普次仁,从在大街小巷跳舞的几位青年拉伸出整条大街,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摇镜头”是保持摄影机的机位、景别不变,只改变拍摄轴线、方向;“移镜头”则不同,拍摄中的机位发生了改变。但二者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山里的摇滚乐队》,通过走拍使孩子们练琴时的表情得以真实地展现出来;《稻语者》为了表现文教书种植水稻的场景,使用了仰拍、俯拍、航拍等技巧。

(二)镜头的组接手法

1.空镜头的使用

空镜头包括写景与写物,用以安排时空转换、节奏调节和逻辑顺序,不出现与情节相关的人。《高原上的开心农场》中的大山、牦牛群、农场,表现出父亲从不理解不支持到主动帮助女儿的情绪变化。这里空镜头用来营造气氛,起到隐喻、抒情作用。如俄木初放弃幼师职业回到家乡时村民异样的目光,将她遇到困难时无助的情绪传递给观众。空镜头可以起到转场或打隔断、省略时间的作用。《加油吧,棒球少年》里,特困家庭孩子过去生活过的旧房子、穷山村等镜头,交代了叙事时间和故事环境,给观众时间流逝的感受。空镜头还能有效调节节奏。《我的另一半》主人公是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里面有这样一组镜头:张顺东双脚截肢后的双腿、天生缺双手的李国秀双脚洗菜、两人拿着农产品到集市上去卖……既对自述内容做了较好诠释,也很好地渲染了气氛,缓解了观众的视听疲劳。

2.转场的方式

一部网络纪录片由至少几百个镜头所组成,由于时间、地点、事件等变化,每个情节之间就要考虑到转场。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不断升级和VR等设备的使用,转场手法也更多,如出画入画、延时摄影、虛焦点等,后期编辑的时候如淡入淡出、叠化等。《踢出个未来》,将孩子们艰辛训练的画面从实变虚,转场到孩子们踢足球的开心场面,转移了观众注意力;《蝴朋蝶友》对画面进行叠化处理,将卵、幼虫、蛹、蝶几组不同画面叠加,前一幅画面慢慢隐退时后一幅画面逐渐显现,展现了化蛹成蝶的过程。转场同时强调视觉的连续性,一般是利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上下两个场景。如《移动法庭》,运用了主体不同的上下两个镜头,即村民为了修路争吵、法官彭鑫亮在广场现场说法,从而实现时空转换。

网络纪录片有时也用到资料镜头来实现转场。《张桂梅的女子高中》里,通过参与云南“三线”建设、老公身患胃癌等照片,引出张桂梅参与建设民族小学和创办丽江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初衷。资料镜头由于其“过去时”特点,尤其是对真人真事的记录,营造出一种真实感,有助于作品叙事抒情,弥补影像的不足。

(三)叙事的结构形式

《追光者》中大部分采用顺序式结构,通过主人公娓娓道来的故事,给观众一些感悟和共鸣。《轮椅少年的电竞逆战》,从主人公撒晔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症,放弃学业、心理自闭讲起,到接受帮助开始参与电竞主播,再到接受手术、重新站起来,依照事件进程的次序组织情节叙事,起承转合,恰到好处。《告别“溜索村”》在结构上则是呈交叉式的,将生活在“溜索村”的老人们故土难舍与扶贫搬迁工作队走家入户做工作交叉展开描述,搬迁前破旧的房屋、出行和生活的不方便,搬迁后老百姓的担忧、美好生活的变迁,就是在这样的画面和语言中逐步推进。《高原啤酒精酿师》采用版块式结构,洛桑等几个从西藏保育院出来的人物,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学历背景,最终都选择来到香格里拉啤酒厂从事啤酒精酿、财务、营销等工作,一起帮助农户解决青稞等农作物销售问题、制作更好的特色啤酒。

三、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表现主题,需要编导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要求,将不同的场景串联成有机整体。

(一)场景布局

场景布局包涵主题布局、时空布局和平行布局。《追光者》以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科技扶贫等几大类结构全篇,通过对扶贫工作者、脱贫户的采访以及景物、民俗的安排,使观众既能听民歌、赏美景,又能了解发生在脱贫攻坚背后的动人故事。同时,也按照时间先后或者地理不同来排列,或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或按某一时间段发生的事件,抑或按人物工作生活的进程,还可以是按地理位置的分布来布局。如《萌囧羊驼大管家》,以邓昕回国决定养殖羊驼开始,从建养殖基地、引进羊驼、吸纳贫困户参与到羊驼生产,记录了她发展羊驼养殖、致富百姓的故事。有时,网络纪录片中存在着两条以上交错的线索,几条线索相互对立且相互关联,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冲撞,使主题思想得到凸显。《尤克里里吧!少年》里,一面是怒江城墙坝帮扶安置点里孩子们用简陋材料制作尤克里里的场景,一面是音乐陪伴计划发起人和志愿者刘翰毓给孩子们带来精致的尤克里里,表现出音乐给贫困山区孩子们带来的希望。

(二)节奏处理

心理节奏表现为人物情绪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人物和人物的矛盾心理,以及人物在事物冲突中的心理,通过个性化表现就形成了一种心理节奏,呈现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由于感知外界事物而激发出心理上的情绪。最典型的就是《轮椅少年的电竞逆战》,撒晔因为患有先天性的肌肉萎缩症,从小就不开心、自卑、自闭。经过一次次努力,撒晔的心扉慢慢打开,尤其是当得到电竞爱好者的帮助后,他从不会操纵游戏到游刃有余,从不善言辞到成为电竞主播,节奏处理得有张有弛。《追光者》充分运用了同期声语言、音乐语言和音响语言,特别是每一集都使用主人公自述的方式,非常有感染力。《来自吕梁大山的“女护工”》,叙述她回家乡劝说大伙儿参加护工培训、到大城市当护工和开办家政培训学校带领群众致富的故事。《瑶妹返乡》《雪拉村的鼓声》等采用民歌作为背景音乐,音调的高低、音色的好坏、语音的轻重,还有那特有的音响效果,如鸡叫、鸟鸣,通过各种声源的远近、音域的大小、宽度和深度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追光者》十分注重摄影机、编辑机的运动节奏,依据情节发展合理安排:或一开始就埋下伏笔,随着故事发展,呈现出情节的张弛有度;或是两个以上情节环环相扣,人物的动作、事物的进展形成一种关联。《虾田边的女飞手》开篇画面极富吸引力:无人机起飞前,虾田的寂静、鹅在进食戏耍、龙虾前行;无人机起飞时,虾田里的稻浪、鹅吓得急速奔走、龙虾滚回田沟。这些画面具有极强艺术张力。《爷爷奶奶们的瑜伽江湖》里,老人们集体练习瑜伽的场景,通过推、拉、摇、移、跟等组合产生出别样的节奏。《太行魔术村》里,演出场地的寂寞景象、田间地头孤独行走的背影、村民疑惑的目光,若干镜头的组接,衬托出王竹红想通过魔术表演带领大伙儿脱贫致富面临的艰难情境。

(三)抒情方法

在对社会生活与自然景观的审视中,自然而然地传递出浓厚的情感,或表达主题思想,或实现内容的延伸,或增强作品吸引力,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1.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能够直接表达创作者的感情与看法,但《追光者》比较注重情景交融的表达手法,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物,或寓情于事。《植物猎手龙春林》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龙春林多年来深入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山村美丽的自然景观、稀罕古老的水稻品种“长毛谷”的长势、山村特色民居与穿着,与龙春林对发展特色农作物的描述相呼应,使人沉浸在这种独特的氛围中,自然产生一种心灵上的轻松。《足下“生津”记》借助叙事抒发强烈的感情,陕西紫阳修脚师米立刚叙述了他从14岁起与母亲和妹妹相依为命、先做装修后改行修脚、经历各种磨难坚持下来并成为一名优秀修脚师的故事,表达了“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主题,情感的抒发以叙事为基础水到渠成,故事的叙述因为情感的抒发得到提升。《高山上的弩力》则借助对弩的选材、制作、射击等描写,寓情于物,以此表现最美中国乡村的特殊风情。

2.细节抒情

《追光者》对人物特点、事件发展、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的勾勒独具匠心,其真实、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很好地塑造了典型人物。《植物猎手龙春林》里的细节描写就很感人:同伴在山上行走时被蚂蟥叮咬了,龙春林叫她別动,然后走过去用大拇指钳住,放在手心里一揉一搓,顺手丢到远处;在贫困户家遇到小孩子胃溃疡难受时,一边抚摸着孩子的额头,一边嘱咐孩子的母亲用当地的“长毛谷”米粒泡水,并端给小孩子喝。这说明了龙春林教授对深山林的熟悉和了解,更表达了他对山区老百姓的深情厚谊。

3.场景表情

场景是指寄托审美情思的客观存在的生活景象和生存面貌。经常可以见到以人物活动轨迹为主的场景,通过人物的活动轨迹来抒写创作者的心理感受。《山村鸡司令》中贵妃鸡养殖户尚育康在鸡场喂饲料时让鸡群摆成“爱心”和“孤独”等字的形状,就是一个经典的人物场景抒情段落,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配以抒情的音乐,一种牵绕于心难以忘怀的情绪溢于言表。《一把油纸伞》开篇场景是这样的:两位打伞的美女身姿婀娜、主人公李忠国砍竹子;美女回眸一笑、李忠国在给白杨树削皮;精美的伞在旋转、李忠国在钻孔……这种场景是真正拨动观众心弦的载体,使抒情更富有魅力。

四、见微知著的表达元素

《追光者》综合运用语言、音乐、音响等表达元素,力求产生一叶知秋、一字千金、一气呵成的效果。

(一)语言艺术

画面语言在最大限度再现事实的同时,也最大限度表现了主题。人们从情节铺陈、环境烘托、人物活动等中,能感受到画面的意蕴和事件的意义。《虾田边的女飞手》,在安徽霍山县稻田养虾户陈来凤操作无人机的一连串画面中开场,有色彩光线的处理、拍摄角度的选择、人与环境的相互映照,以及人物的细节描写、运动节奏起伏,都极大地增强了纪录片叙事的语言能力。《追光者》每集都通过主人公自述语言来推动事件发展进程,对事实的叙述更真实生动。《开往春天的列车》通过大半生在这列独特的列车上工作的工作者的自述,让我们看到了山村的变化,感受到了群众走出大山、走向致富路的喜人场景。《追光者》还采用角色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心理情感、所属社会阶层的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交流、矛盾纠葛等方面,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适当运用字幕语言,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主人公及其背后的事迹,并与纪录片中声音和画面相辅相成。

(二)音乐特性

音乐语言是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其表达感情的深度和广度是画面和同期声无法达到的,可以展示矛盾冲突、帮助明确主题,可以展示人物心理活动、揭示思想感情,可以烘托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精神面貌。贴近型音乐与纪录片形成音画同步的关系。比如《瑶妹返乡》《玫瑰姐姐陈望慧》等,都运用了当地的民歌,或在片头片尾分别运用,或在全集中运用,浓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展现了当地民族风情,也寓意着脱贫致富前后的丰富生活。补充型音乐是对画面的补充和拓展。比如《爷爷奶奶们的瑜伽江湖》里练习瑜伽时的配乐,《雪拉村的鼓声》中的鼓声,都是配合画面使用的一种渲染性音乐。有的时候,用音乐的目的是营造一种体验,达到节奏和谐统一、布局风格统一。无论是《走出大山的汽修工》《高山上的弩力》,还是《村小里的跳绳天团》《舞动青春》,都用音乐贯穿全篇,比如《阁楼上的光》中,从几个小女孩读诗引出,在孩子们的歌声中读诗、叙述、写景,远处的声音与近处的读诗声相融合。

(三)音响运用

不论是在画内塑造空间,还是在画外还原空间,音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音响,彼此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使得声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极大增强。

网络纪录片中每个场景都有一定的空间属性,雷声、雨声、鸟叫、虫鸣,还有马路上的鸣笛声、小区里的吵闹声等等,这些场景声响可以很好地展现空间气氛,再现场景里的环境特征。这些烘托环境气氛的音响效果看似自然存在,其实都是经过合理安排和设计的,都与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现有着密切关联。环境音响可以为影视作品渲染、烘托气氛,取得戏剧化的效果。如《张桂梅的女子高中》里,张桂梅校长清晨就拿大喇叭喊学生起床、劳动锻炼的情景,表现了学校里孩子们勤奋刻苦、奋力拼搏的氛围。

音响可以很好地弥补画面空间的局限。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例子就是敲门声,这声音将门外一定空间的信息传递过来,声音的轻重、大小、缓急都是对观众的信息暗示。例如在《翻滚吧,跑步鸡》开场戏中,将近一分钟的时间里,通过画面的移动,我们听到了现场追、抓、自己跑步、计步、打卡等画外声,使叙事空间从画内扩展到整个场景空间。一部影片并非只有震人心魄、气势磅礴的声音效果才能引起观众心灵的震撼,许多在平时生活中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声音同样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一把油纸伞》里,为了充分体现油纸伞的美观和制作过程的重要性,对婀娜多姿的打伞者和整个制作过程的声音细节都作了周密的设计,创作者对音响效果细致入微的处理,使其在参与叙事的同时使得角色形象也更加丰满,提高了影片的整体声音质量。

结论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网络纪录片的创作一定要注意遵循“小正大”的创作原则,在表现手法上注重以点带面,在表现特征上注意场景布局,在表达元素上突出以小见大,哪怕是一帧画面、一句话语、一段音响,通过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细节处理,会让网络纪录片更加耐看、画面更加精彩、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鲜明、内涵更加深刻,从而赋予网络文化以时代特征,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刘阳.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二〇二〇[EB/OL].http://jinbao.people.cn/n1/2020/0420/c421674-

680639.html.

[2]高建民.打造精品 勇攀高峰 凝心聚力谱写网络视听新篇章[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11).

[3]许海潮.地方广电媒体供给侧改革的八大要点[J].青年记者,2018(06).

[4]韩飞.中国纪录片进入“网生时代”——2019年中国网络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传媒,2020(04).

[5]罗华.融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叙事策略的演变与创新[J].当代电视,2020(10).

[6]张彤军.视频网站纪录片频道的品牌传播研究——以腾讯视频为例[D].南昌大学,2020.

[7]姜云婷.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创新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8]息路遥.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20.

(作者单位:王继兵,太湖县融媒体中心;柯思德,望江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以小见大
一部“以小见大”的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力作
“以小见大”的小学品德教学探索
作文36计之“以小见大”
浅析《园冶》中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与园林意境
如何使作文深刻
往事并不如烟
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宣传思想工作“以小见大”浅析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