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的格局

2021-11-19严必友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格局思想思维

平时经常去学校听课,会将听过的课进行分析、比较、提炼,以萃取其思想和智慧。我发现,那些深受学生喜爱且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他们的课堂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视野开阔,自然灵动,调动学生,激发思维,既给人以深刻缜密、悠然心会的思想启迪,又有着纵横捭阖、浑然一体的恢宏气象。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影响学生的观念、视野和思维方式,才能培养出科学、理性的态度和精神。

由此想到了一个词:课堂的格局。

这当然不是指课堂的物理空间及其结构。一般来说,“格”是指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要追求精、细;“局”是指时间与空间认知范围的大小,要追求广、大;格局,就是指一个人对事物所处的位置及其未来发展变化的认知程度。而课堂格局,主要是指教师对于课堂意义的理解与认识,对教学及其发展规律的洞悉与把握,在课堂里展现出的思维、思想、智慧、境界以及给人所带来的收获和启迪。正如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关于魏晋风度的描述,那是一种对生活本质的透彻了悟,并上升到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表现出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言行。

有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一位记者到建筑工地采访,分别问了三个建筑工人一个相同的问题:正在干什么活。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回答:“你不是看到我正在砌一堵墙嘛。”

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盖房子。”第三个工人的回答则是:“我正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家园。”记者觉得三个建筑工人的回答很有趣,就将其写进了自己的报道。若干年后,记者怀着强烈的欲望去了解这三个工人现在的生活,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当年的第一个工人现在还是一个建筑工人,仍然像从前那样天天砌墙;而在施工现场拿着图纸的设计师,竟然是当年的第二个工人;至于第三个工人,现在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前两个工人正在为他工作。造成三个人人生境遇差别的其实正是他们的格局——他们对待同一件事情的态度,这件事情和生活、世界的联系,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阳明12岁的时候,随高中状元后去京城赴任的父亲途经镇江时,写下了著名的《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从他的时空观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态度上,足见其胸怀、眼光和境界。正是有了如此宏大的格局,方能成就他的心学思想和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卓绝人格。

《孟子·尽心上》中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唯有登高,才能望远。一个人站得足够高,格局足够大,才能高屋建瓴,见识不凡。

课堂的格局体现在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尤其是那些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层、分组教学等方式,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活动、材料和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从而进入学习活动。学习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自我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帮助和协作。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言,真正的好课,上着上着教师不见了,因为学生走向了教学的前台。只有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才能使课堂收获多样化的生成,呈现出绚丽多姿和宏大的格局。

课堂的格局体现在教学从讲授、训练走向探究和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只顾当下,急功近利,满堂灌、题海训练充斥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记忆,缺乏深刻的体会和理解。皮亚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聪明才智而不是积累记忆,在于培养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培养博学之士。”学习的本质是学习经验不断丰富的过程,它不等同于教学的内容和教师的活动,而在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精准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发现规律,提升经验。

课堂的格局体现在教学从知识、技能走向思维和思想。事实上,单纯的知识教学,只有助于知识的积累,而思维的发展、思想的沉淀才能使学生领悟本质,受益终身。任何事物都是集背后无穷多未显现的东西于当前的一个聚焦点。学科思维和思想蕴含于学科知识之中,是知识本质和内在联系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要深入挖掘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的思想规律,使学生体会、认识到知识的内在意义及其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伴随终身的学科素养。

课堂的格局体现在教学从概念、原理走向结构和规律。布鲁纳说过:“如果你理解知识的结构,那么这种理解会使你可以独立前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背后有一个抽象的,能够用数学、逻辑学、语言精确表达的东西,即一种规律、一种规则,这才是万物的本质。学习任何学科,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间的联系和规律。学生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掌握知识的整体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将知识依照自己的思路纳入到概念系统之中。

课堂的格局体现在教学从授业、解惑走向引导和协作。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一个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环境,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对话表现中准确把握学习的真实状态,启发引导,因势利导,将学习活动向前推进。同时,教师要真正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和情感,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包容、尊重、信任和期待,用自己嚴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的思维风格、公正的处事态度、高尚的师德修养去感召学生,影响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课堂的格局体现在教师能超越现实、超越功利并看到远方。学习不是为了当下的分数,而是为了领悟学科的本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未来。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注重思维和方法,着眼素养和能力,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可持续的发展。

课堂的格局还体现在教师能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和探索空间。有些教师总是把教学过程想得很细,无微不至,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都做了精心的铺垫和准备,学生的学习一路坦途。这样的教学,看起来效率很高,但实际上却剥夺了学生思考、探究的权利和自我成长的机会。课堂上,教师既要考虑教给学生哪些知识、方法,还要考虑不教给学生哪些东西,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和探究欲望,并通过自主学习和伙伴协作得出结论,甚至还能发现新的视角、新的路径、新的方法。

由此,又想起了魏晋时期的思想解放。魏晋时期是一个高扬人的自然之性和生命之情的时代,造就了人的思想觉醒和人生的大格局。不论是“建安七子”还是“竹林七贤”,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生命的智慧和美学,即由外在环境转向自我内心,由社会关切转向自然山水,由传统经学转向哲学艺术,由客观外物转向主体存在,从而寻求到一种朴实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和韵味。

我们的课堂何尝不是如此!期待我们教师的内心也能有一种觉醒,使我们在繁杂忙碌的生活里去仰望星空,寻找一点明媚的光亮,使课堂呈现出长远的瞻望、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

(严必友,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格局思想思维
格局与结局
以天地为格局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格局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