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教学的路径分析

2021-11-19桑业明

老区建设 2021年18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讲授马克思主义

[提 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推进“三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工作取得了突出性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整体性研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及其深刻思想、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分类编撰经典著作教材以满足不同专业对象需求、运用“个别篇章+主题讲授+讨论”教学方法等途径,能够较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教学,对提高该课程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桑业明,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陕西西安 710064)

[基金项目]长安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研究”(30010311160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下简称《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原创性的权威著作,凝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更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所有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务工作者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全面体现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其中,既是全面贯彻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需要,也是该课程发展和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经典著作》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经典著作》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讲解经典原著,学习经典作家的原文,从原著和原文中学习领悟其中的基本理论、方法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最新体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在《经典著作》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原理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完善《经典著作》课程内容体系,实现在整体性上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也包括其继承人的著作。一方面,从《经典著作》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并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表现出来。因而,《经典著作》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必须要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纳入其中。否则,《经典著作》在内容体系上就不是完整的。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体系的开放性看。马克思主义是开放性的科学体系,随着时代发展而“纳新”。故,《经典著作》要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就必须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纳入其中。这同时也是从时间发展序列上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性特点。

其次,有助于用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现立德树人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我国所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程,是在研究生身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根据国家教委等规定,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内容上包括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自然辩证法》。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所有文科类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经典著作》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经典著作》课程应讲授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应充分发挥好《经典著作》课程的关键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落实研究生教育的“立德树人”任务。

再次,有助于提高研究生政治素养,提升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去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政治素质要求,也是一项基本能力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过程中,为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提供了方法,是解决新时代中国实际问题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理论。因此,需要通过相关课程,特别是通过《经典著作》课程的教学,发挥该课程的课堂主渠道优势,提升新时代研究生政治素质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经典著作》课程教学的进展情况

近几年,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教学实践中,都在热烈探讨并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经典著作》课程教学,且取得重大突破。概括起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一)组织重视方面

高度重视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是共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项目设立到论文发表,从理论研究到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系统的共建局面。这表明无论从组织领导还是教学实践等,各方都高度重视全面推进习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二)教材教案方面

各高校、科研机构及从事《经典著作》等相关课程的研究和教学人员,都积极开展相关的教材改革和教案编写。如长安大学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的教师,以专题形式开展的教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并编写了相关教案等。在教材编订方面,新编订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开始陆续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选入其中,如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编写了供本、硕、博学生分层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图解十九大》等读本。杨春贵教授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第1-3卷)等,则收录了习近平重要论述2篇[2]。

(三)理论研讨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研究,是目前理论研讨的重要热点之一,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如张静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杨景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探索与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俞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经济思想融入〈原理〉课教学研究》等等。

(四)实践教学方面

一方面,全国所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或以慕课(MOOC)或以课堂教学、或以专题讲授、或以教材更新等方式,已经全面铺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既有全国范围的教学展示,也有各省市的教学展示,同时各高校也纷纷开展了相关的教学工作。而在《经典著作》课程教学中,已经有教师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教学改革。如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各高校已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其中一部分内容进行讲授。另外,各省、各高校社科项目也纷纷设立相关专项课题,以此作为“三进”的重要推进方法。

(五)具体操作层面

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操作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其一是编写教材,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如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做法。其二是编订教案,即在讲授教案中选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部分重要篇章作为《经典著作》其中内容进行讲授。這是众多高校一线教师普遍采用的做法。如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学校一线教师。其三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观点融入到《经典著作》中进行解读。这基本是所有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在进行教学和研究时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由上可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已经形成了一个齐抓共研共论共建的良好局面。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少见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就这一问题以专门探讨,但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却已经有大量的实践探索,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认识,开始产生比较有影响的成果。在实际做法和具体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为我们探讨本课题做好了铺垫、奠定了基础。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经典著作》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十九大报告上正式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一“最新”,再加上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法改革以及讲授者本人对文本的选择等因素影响,使其融入《经典著作》课程教学既有其紧迫性,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整体性研究有待加强

全面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是做好“三进”工作[3]的必要理论前提和准备。一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整的、成体系的,内容博大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即是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容体现上具有体系化的整体性特征。所以,把握这一体系,是整体性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受《经典著作》课程性质和内容所决定,需要选择较能全面代表、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著作。这是整体性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综合性要求。然而,每位研究者基本上是从自身兴趣、爱好、专长等出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诠释,形成的研究成果也颇丰。这无疑厚实了“三进”的思想理论基础,为《经典著作》课程教学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认识前提。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整体性研究仍然薄弱,需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研究”[5]。

(二)教材编撰存在的问题

《经典著作》课程教材中是否有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篇章,这是“融入”与否的最直观体现。然而,新编《经典著作》教材却有一个过程,存在一定困难。这里所说教材编撰存在的困难并非指教材难以编撰,而是指在著作选定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经典著作》虽然在内容上应包括并反映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创立者及其继承人的原创性著作,但不可能将每一位经典作家的每篇论著都编撰进去。只能选择最能代表他们思想的论著。因此,在确定最能代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著述上,首先就必须考虑哪一篇或几篇论述最具代表性。如果是一篇较长论述,哪些部分可以作为节选章节。这些都是新编撰《经典著作》教材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那么在《经典著作》教学中,如果要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则没有确定系统的内容参考,同时会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另外,每位讲授者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等选择或不选择讲授,最终会使自学者无法确定何为经典。

(三)线上线下教学融合问题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问题,其实质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问题,解决的核心是如何将一种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之有效地进学生头脑。课堂教学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因互联网出现,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种新形式即线上教学。这样,课堂教学就至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即在固定空间和时间内开展的课堂教学形式,又被称为线下教学。另一种是借助互联网等技术为手段,在网络空间中教育者和受教育既可以在同一时间,也可以不在同一时间开展的课堂教学形式,又称为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使知识技能等传授能够反复保真重现,更加灵活,大大增强了受教育者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动性。因而,对所有传统课堂教学(即线下教学)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影响。但线下教学亦有其自身优势。因此,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基本上是所有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共同问题。《经典著作》课程教学亦不例外,即需要解决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融合问题。

(四)《经典著作》课程教学大纲中存在的问题

要解决《经典著作》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面临着需要解决在该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原则性规定问题。但从目前情况看,要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课程内容范围与选修对象需求的矛盾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文科类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因而选修对象的专业方向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实际上更希望在课堂上学习和研究那些对自己专业有更多直接帮助的经典著作。理论上,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内容上能满足学生上述需求,但实际教学中,《经典著作》课程往往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篇章作为讲授内容。这是因为,一方面,讲授内容无法做到全覆盖。如受到讲授者本人专长影响,有的可能主讲授哲学的内容,而有的偏重于政治学,有的则偏重于思想政治,有的则偏重于经济学。另一方面,精讲与泛讲的矛盾冲突导致讲授篇章的多少等量的问题。所以,如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增加到教学内容中,就意味着或者对以前的著作篇章进行删减不讲或者简单地讲,也同时意味着无法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其二,课时限制与课程内容量大的矛盾问题。《经典著作》课程课时实际上是逐渐缩小的。教育部规定了该课程课时为72学时,但实际上不同高校的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却是54学时,或者48学时,甚至有的是36学时。有限的教学时间难以满足有效地讲授大量内容,这不仅对讲授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大大增加了“融入”难度。

上述问题虽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经典著作》课程教学面临的全部问题,但却是不得不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有关,也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有关。另外,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选修者对不同内容需求、讲授者对内容的选择和采取的教学方法等都会对上述问题产生影响。这些原因有些是客观的,是个人意志无法改变的(比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技发展等),而有些则带有一定的主观特性,是主体通过自身努力能够改变的。因此,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融入《经典著作》课程中,必须立足上述客观现实基础上,充分调动主体能动性,探讨有效解决途径。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经典著作》课程教学的基本路径

《经典著作》课程是适用于文科研究生的一门政治理论必修课,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其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该课程在研究生中的价值力量,引导广大研究生将个人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有效结合,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

(一)加强整体性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整体性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典著作》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前提和理论准备。第一,要读原著。一方面,要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其内在的深刻思想内容;另一方面,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角度,对原著进行分类、归类,研究这些原著体现的思想是什么,以便为教学提供原著之“本”。第二,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进行整体性研究。即加强整体性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续发展[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6],并“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7]。因此,整体性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需要加强研究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和发展,在这种研究中把握其深刻内涵。第三,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其他思想理论的关联发展。主要涉及到三大方面的思想理论渊源:其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其二是中华传统文化,其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渊源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直接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8]。另外,也受到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看过一些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书……”[9]因此,整体性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必须对其思想产生的重要来源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深刻思想内涵。这是在事物发展持续性中整体性把握对象的内在要求。

(二)分类编撰经典著作教材以满足不同专业对象需求

所谓分类编撰是指根据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类别,分类整理编撰习近平系列重要论述,并选择其中重点文献和马克思主义其他经典作家的论著编撰在一起,形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相关教材。目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材市场上大多数是把经典作家的各类文献选编放在一起,形成了包容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的统一整体。也有的教材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分为上中下三册。最新出版的教材则将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重要论述放在全书后面,与马克思主义其他经典作家的文献共同形成一本书。上述每一种的教材编撰体例都有其优长。但根据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还较少见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选编进教材。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早日出版相关教材,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课程讲授者以及不同专业的学习者提供参照。

(三)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是所有课程教学发展之势。我认为二者的融合并非是“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线上课堂教学为辅”,而是如何将“线上课堂教学”同时视为“主渠道”,这样二者的融合就转化为如何实现两个“主渠道”之间的融合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推进:第一,做好线下课堂的线上课堂教学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一点是做好二者融合的根基。第二,做好线下课堂教学的线上同步录播工作。一方面将线下课堂教学全程以线上的方式录播,另一方面在线上同步实时展播。第三,做好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同步利用线上资源的工作。这是目前很多开展线下课堂教学都会采用的一种方式。由于线下课堂时间容量以及所能传授的知识有限,特别是对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内容的展示有限,因此,在进行线下课堂教学的同时,完全可以将那些只需要展示的內容以线上超链接的方式,或者对重点性的内容以醒目的方式标示出来。第四,拓展线上第二课堂,丰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论述及其研究文献的线上资源极其丰富,以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存在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能够很快被检索到,而且有许多还是公开免费的。因此,完全可以有效通过线上方式,在线上开发出习题、视频等资源,对学生提出要求,在线上实施考核。这些方式既能够帮助学生答疑,减轻讲授者的教学讲授者的负担,也能使不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相互交流,形成线上线下有效流通,帮助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更加深入。

(四)运用“个别篇章+主题讲授+讨论”教学方法

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经典著作》课程中,不同的讲授者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主要采取的是“个别篇章+主题讲授+讨论”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篇章为点,以马克思主义具体思想、观点为主题作为线将篇章连接,同时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共分三个阶段。首先是教学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是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即根据教学对象以及讲授者去确定不同的教学主题。如人的主体性、人民、科学技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马克思主义经济观等。二是需要确定教学篇章。即根据上述的教学主题,确定不同经典作家的具体篇章(一般确定6至7篇文章)。三是需要确定讨论问题。讨论问题的确定需要根据理论研究和现实价值的原则去确定。即理论研究上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或方法,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性;现实价值上能够回应和解决现实提出的问题。四是确定讨论结果的形式及如何考核。上述确定的内容,需要列入课程教学计划中,并通过网络以及其他途径,确保让学生知晓。其次,教学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先对确定的篇章进行导读性的讲授,即就篇章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进行泛讲。二是围绕确定主题对确定篇章分解开进行内容讲授。即围绕马克思主义具体思想观点等为主题,对确定篇章中涉及到主题的章节内容串连在一起进行讲授。三是组织讨论。即围绕布置的讨论问题,组织学生将在课下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并让其他小组参与进来,由老师进行点评。其三是课后教学检查。主要检查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形成论文的情况。这一教学方法能够解决:其一,以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思想、观点为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经典著作》课程教学中;其二,以“主题”为线,将习近平重要论述有机地融入到《经典著作》课程讲授中;其三,在课堂上能有效解决整体性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四,能够适时性地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论述和思想融入课堂讲授中。其五,能够部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需求。因此,从实际效果看,这一教学方法特别是针对文科类研究生,还是较有成效的。

五、结语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3]是时代之需,是马克思主義发展之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经典著作》课程更是“三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涉及到教材编撰、教学方法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选定等各个方面,但从课程教学来看,最核心的还是如何在课堂上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及其思想有机融入的问题。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成为整个“三进”工作的重要环节。“教无定法”。它要求讲授者不仅要做好课前设计,而且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联系中去把握、去讲授,只有这样才能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融入到思政课之中,融入到研究生思政课《经典著作》课程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杨春贵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第三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4]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查少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原理”课教学的总体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8]孟源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N].学习时报,2017-11-03(002).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讲授马克思主义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马恩经典著作引用的学术出版规范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