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中心广场的改造策略分析
——以兰州东方红广场改造设计为例

2021-11-19王凯夫周舟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东方红文脉轴线

王凯夫,周舟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1 各地城市中心广场的改造及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新一轮城市广场建设热潮席卷全国,受到西方现代休闲广场风格的推动和影响,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公园式的城市中心广场,城市核心区逐渐形成了以广场为中心,周围布置重要市政文化建筑的城市核心空间,集中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城市核心广场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在此交融。

随着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结合轨道交通对城市核心广场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成为新一轮城市更新的重点。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市政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及停车设施的建设,城市核心广场地下空间开发与交通、市政、商业等城市功能紧密结合,城市核心广场演变成地上地下联动的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1]。

2 项目背景及改造动因

2.1 东方红广场的城市地位及历史变革

兰州东方红广场位于兰州市中心城区,广场南路以北、庆阳路以南,在城市格局上,东方红广场位于兰州城市轴线巴洛克放射格局的核心交汇位置。自东方红广场经皋兰路至兰山一线是兰州最核心的景观轴线和视廊。经过历史变迁,浓厚的文化积淀奠定了东方红广场“城市客厅”的城市地位,使其成为兰州商业和旅游文化中心。

东方红广场自1968 年开始改建并被正式命名后,以政治集会功能为主,全部为硬质集会广场,之后先后经历了1981年、1993 年和1999 年3 次改造。陆续增加了景观和文化商业活动空间,现东方红广场东起平凉路,西至金昌路,北起广场主席观礼台,南至广场南路,总占地面积约90 000 m2,广场地面以绿化和硬质铺地为主。

2.2 新时代背景下东方红广场的现状

昔日金城,今朝兰州,随着兰州城市的日新月异,地铁1 号、2 号线东方红枢纽站的建设,使既有广场风貌与兰州中心城区日渐不符,矛盾逐一凸显,经详细调研,总结东方红广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符,广场绿化面积过大,用于市民活动的公共空间相对较少,特别是面向主席台的区域缺乏大面积集中硬地广场,无法承担大型城市集会活动。

2)广场地面铺装已经历经18 a,没有进行过改造,设施老化,无排水设施,自来水管严重锈蚀,缺乏景观性照明设施,西南侧所设置的运动设施杂乱陈旧。

3)现有地下空间出地面建筑物位于广场中轴线上,阻碍自皋兰路至主席台城市轴线的视觉通廊,立面未经控制,视觉效果欠佳。

4)由于建设时序的问题,广场现有地下商业空间与在建的地铁1 号、2 号线东方红广场站缺乏地下联系,不能做到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双方各自的出入口及风井,未经统一规划设计,影响地面广场形象。

5)现有地下空间商场部分缺乏主流线,体验混乱。地下车库车位有限,设施陈旧,流线不合理,无法满足城市核心区域大规模停车需要[2]。

3 改造策略

东方红广场综合整治项目全面考虑其“城市客厅”的功能定位,提出以下设计策略。

3.1 金城文脉的延续传承

东方红广场是兰州自皋兰山经铁路局至黄河中心主轴线上的重要空间节点。依据兰州各版城市规划,东方红广场无一例外地占据了城市空间轴线及结构重要节点,出于兰州“城市客厅”的功能定位,本项目不仅仅是城市广场的改造,更是整个兰州城市文脉的改善及提升。因此,设计总体需立足于从城市出发的改造设计,将城市文脉的延续和提升作为设计的重要出发点。延续和提升东方红广场作为兰州城市空间轴线的核心节点地位,形成从皋兰山、到东方红广场再到黄河的城市空间轴线,呼应山水视觉通廊。

从城市文脉的延续和提升的概念出发,设计提出了“金城揽秀”的总体设计概念。地面广场设计整体呼应自皋兰山到主席台的中轴线空间布局,并受到“金城古城形式”的启发,设计将几何图形作为主要空间造型,将中心区域打造成礼仪兼生活广场。通过景观和空间序列的设计,使东方红广场在宏观层面成为兰州城市空间轴线的核心节点;在中观层面成为兰州市市政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满足“城市客厅”的功能定位;在微观层面满足东方红广场集会、健身、购物、观赏、文化等功能需求,如图1 所示。

图1 文脉传承示意图

3.2 城市客厅的现代演绎

为了满足兰州整个城市的大型集会需求,符合东方红广场“城市客厅”的功能定位,在规划结构上,广场打造“两轴三区”:“两轴”为南北向城市文脉轴贯穿中心礼仪兼生活广场,东西向都市生活轴连接两侧的运动和商业广场;“三区”为运动广场区、商业广场区和礼仪兼生活广场区。

礼仪兼生活广场区以主席台为中心中轴对称,建筑造型方正大气,是城市文脉的延续及提升,靠广场南路设置广场地下出入口,拆除原有出地面商业后,使广场沿中轴线形成视觉通廊,中部下层广场出入口的钻石造型寓意兰州璀璨东方。商业广场区位于礼仪广场东侧,分设于国芳百货南北两侧,景观精巧而错落有致,使在此休憩的游人赏心悦目。运动广场区位于礼仪广场西侧,分设于体育馆南北两侧。结合运动设施设置景观绿化区,供人们散步、游览、嬉戏、休憩[3]。

3.3 复杂城市环境的融合更新

项目基地内原有出入口及新建地铁站附属出地面构筑物布置杂乱,景观形象较差,本次改造结合总体景观设计理念,对所有出地面构筑物进行规划统筹,并在细节设计上体现“黄河之都”的兰州城市文化概念。同时,地铁出入口及部分风井与下沉广场相结合,尽可能地减少地下空间对地面广场整体形象的影响。

原地下商场出入口位于东方红广场主要人流入口处,体量较大,阻碍广场中轴视线,城市形象不佳,改造在保留原地下商场出入口楼梯结构的基础上,拆除多余部分,重塑出入口造型。钻石形玻璃几何体的造型设计不仅使广场中轴视线更为通透,也极具可识别性及标识性,使东方红广场的主入口形象更符合其城市定位,寓意兰州璀璨东方。

此外,运动文化区结合体育馆以运动文化为主题,在广场周边设置了大片的条状绿地,提供了丰富的休闲游憩场所。将绿地与铺地错落布置,休闲座椅点缀其间,并设置雕塑式的历史文化展墙作为景观节点,使市民在休闲游憩之间,了解历史文化与城市的个性特色。商业文化绿地区以城市文化为主题,将国芳百货的商业氛围引入景观设计中。座椅、花坛、树池等都体现城市文化意向,结合商业空间营造丰富城市景观,如图2 所示。

图2 东方红广场中轴鸟瞰效果图

3.4 多层次的市民活动体验

广场景观绿化以南北向中心轴线作为广场空间构图要素,中心文化区景观设计以几何形草坪为主,满足市民休闲和集会需求,突出体现礼仪广场的核心地位。两侧休闲广场空间布局结合区域的不同功能,通过空间的缩放,打造层次丰富的休闲景观空间,创造宜人的、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环境[4]。

3.5 TOD模式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模式是结合轨道交通开发的必然趋势,东方红广场地铁站是兰州地铁1 号线和2 号线的换乘枢纽,本次广场改造项目与在建的轨道交通1 号、2 号线东方红广场站出入口充分结合,以地铁建设及其上盖环境恢复为契机,提出结合地下空间开发的广场改造设计理念,实现地上地下空间互联互通。

原有地下商场流线混乱,地下商场与新建地铁站点缺乏联系。新建北侧地下空间做配套开发,联系地铁站点及广场原有地下商场、国芳百货地下空间,并预留通道通向远期体育馆地下开发。南侧为3 层地下车库,作为城市的核心地段,原有地下车库的停车数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本次改造通过开发广场地下空间,增加停车位约600 个,有效缓解广场周边停车压力,改善地面环境,如图3 所示。

图3 广场空间剖透视图

4 结语

城市核心广场是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历史文化、促进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兰州东方红广场改造案例,从延续城市文脉、强化“城市客厅”的功能定位、采用TOD 模式等策略入手,实现广场及周边环境的整体提升,形成多层次的市民体验空间,真正体现兰州东方红广场改造的城市意义,丰富其“城市客厅”的现代内涵。

猜你喜欢

东方红文脉轴线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空铁联运+城市轴线,广州北“珠江新城”崛起!
大咖妙语论道!于轴线之上开启广州城央最宜居的大未来!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东方红英雄”家族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