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我国死亡教育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2021-11-19黎丽杉刘佳忻赵娟娟

全科护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疗护安宁发文

黎丽杉,刘佳忻,赵娟娟,曹 希

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的概念源于美国,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并于21世纪末被引入我国[1]。在《医学伦理学词典》中死亡教育被定义为:教育人们如何面对死亡,使人们正确对待他人及自己的死亡[2]。Kellehear认为死亡教育可以减少与疾病和死亡有关的恐惧、焦虑等,帮助个人面对与死亡有关的经历[3]。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以及临终关怀在我国的逐步开展,死亡教育开始备受关注[4],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准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对指导将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在2000年—2020年收录的死亡教育相关中文期刊文献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学分析,旨在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选择“高级检索”,使用“主题”字段,检索条件为“死亡教育”OR“生死教育”,并在“期刊”栏进行检索,检索日期限定为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检索范围为全部中文期刊文献,检索日期为2021年1月25日。初步检出1 137篇文献。经人工筛选去除会议摘要、新闻报道、重复、无作者和不相关的文献后入选有效文献931篇,以Refworks格式导出后导入CiteSpace Ⅴ 5.7.R2[5]软件进行格式转换。

1.2 研究方法 将文献分别导入NoteExpress和CiteSpace软件,借助NoteExpress的数据分析功能,从作者、年份、期刊来源等方面对文献进行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00年—2020年,时间分区设置为1年,TOP N设置为“50”,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keyword)”,进行关键词的共现、突现和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发文量 2000年—2020年CNKI收录的我国死亡教育的期刊文献共931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发表文献最多(95篇)。详见图1。

2.2 期刊来源分析 2000年—2020年刊发死亡教育相关研究的期刊共388种。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护理研究》(41篇),占纳入文献总数的4.4%。详见表1。

表1 死亡教育发文量前10位的期刊(n=931)

2.3 研究机构与发文作者 2000年—2020年我国死亡教育相关研究发文量位于前10位的机构分别是中南大学(17篇)、第二军医大学(15篇)、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2篇)、北京大学(12篇)、天津医科大学(12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1篇)、四川大学(11篇)和吉林医药学院(10篇)、首都医科大学(10篇)、郑州大学(10篇)。2000年—2020年死亡教育相关研究的发文作者共有1 919人。其中,发文量及总被引量最高的作者都是赵继军(发文13篇,总被引320次)。发文量位于前10位的作者及其总被引量详见表2。

表2 2000年—2020年死亡教育相关研究的发文作者情况

2.4 基金资助情况 2000年—2020年共有39项基金资助了死亡教育的研究。其中资助频次最高的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次),其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次)以及各省市地方基金,详见表3。

表3 2000年—2020年相关文献发布资金资助项目情况

2.5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2.5.1 高频关键词 高频关键词可反映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6],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频次进行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出现频次位于前5位的关键词分别是死亡教育、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死亡态度、癌症、护士,见表4。关键词节点的中介中心性(centrality)可以反映该节点的影响力,中心性越高说明其在网络中的链接程度越强,在该领域的影响力越大。本次分析显示,中介中心性排前5位的关键词分别是死亡教育(0.62)、安宁疗护/临终关怀(0.50)、死亡态度(0.20)、生死观(0.20)和癌症(0.15)。详见表4。

表4 2000年——2020年死亡教育领域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2.5.2 关键词聚类 聚类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簇的过程,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7]。本研究采用LLR(log-likelihood ratio)的方法进行关键词聚类,形成的聚类主题词可以提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8]。本研究得到7个聚类群:0死亡教育,1临终关怀,2死亡焦虑,3生活质量,4死亡,5医学生,6生死教育,如图3所示。

聚类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值)是衡量聚类一致性和同质性的指标,该值越接近1,说明聚类内部的一致性越好[9]。本研究中关键词聚类的silhouette值为0.801~0.977,一致性均较好;每一聚类群所包含的主要关键词详见表5。

表5 2000年—2020年死亡教育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分析

2.5.3 突现关键词 突现关键词(burstness)是指某一时期内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可以反映该时期内兴起并广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也能提示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10]。突现强度越大说明基于该关键词开展的相关研究的前沿趋势越明显[11]。使用CiteSpace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见图4。可以看出,2002年—2009年死亡教育相关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临终关怀、临终病人、否认期、护理人员、启示等;2010年—2015年死亡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医护人员、老年人、护士等人群;2016年—2020年死亡教育的研究内容更加多样化,包括癌症、医学生、死亡焦虑、需求、安宁疗护、死亡态度、影响因素和护生。突现强度前5位的关键词分别是:安宁疗护、医学生、临终病人、老年人、死亡焦虑(强度=13.67、5.24、5.23、4.77、4.29)。

3 讨论

3.1 死亡教育研究概况 2000年—2020年我国死亡教育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基金资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家和省市地方基金的资助也越来越多,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与中国癌症的高发病率[12]、人口老龄化和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增加、国人对死亡质量越来越重视[13]等因素密不可分。

本研究显示,护理学领域对死亡教育研究的关注度最高。2000年—2020年发文量位居前10位的机构为医院、医科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护理学院;发文量位居前10位的学者均为护理学专业背景;发文量前10位的期刊中有7种为护理学领域的期刊,其中《护理研究》的发文量位居首位。该结果提示,死亡教育是护理学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临床实践中纳入死亡教育的内容是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3.2 研究热点与前沿

3.2.1 研究人群 死亡教育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临终病人、老年人、家属、医护人员、医学生、护生、大学生等。2000年—2020年死亡教育的重点研究人群在不断扩展。从突现关键词的时间分布和突现强度(图4)来看,从2002年—2006年死亡教育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临终病人,围绕临终病人展开死亡教育研究的前沿趋势明显。从2012年起研究者开始关注临终病人家属的死亡教育。家属不仅背负着照顾病人的压力,还需要承受亲属即将离世的负性情绪[14],而加强对家庭照顾者的死亡教育能帮助其正确认识病人病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15]。

“护士”相关的研究自2010年开始涌现。在沈峰平等[16]的研究中接受过死亡教育培训的护士不足1/3。在一项基于多视角的住院病人优逝促进模式研究中,被访谈的护理人员表达了对系统死亡教育知识和技能专题培训的强烈需求[17]。自2017年起医学生、护生也成为死亡教育的重点研究对象,其对死亡教育的需求亦处于较高水平[18-19]。另外,在开展专业人员死亡教育的同时也应在全社会进行死亡教育的普及[20]。

3.2.2 研究内容 死亡教育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死亡态度、死亡焦虑、死亡恐惧、生死观、生命意义、生存质量等。死亡教育能帮助癌症病人正视死亡,减轻其死亡恐惧、缓解死亡焦虑等负性情绪,提升生存质量[21],也能提高家属对死亡的认识[15]。同时,积极的死亡态度也有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开展死亡教育,帮助终末期病人更好地面对人生和预期的死亡[17]。对死亡态度的研究不仅能帮助人们消除对死亡的恐惧,还能确定不同人群的死亡教育方法及开展模式[22]。

3.2.3 研究方法 死亡教育相关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伦理探讨、横断面调查、实践经验总结、质性访谈、文献综述以及干预性研究。总体上我国关于死亡教育的研究较多停留在理论探索或者经验总结阶段,仅有少量的干预性、实验性研究。唐鲁等[23]的研究指出,针对医护人员的死亡教育应突出临床情境下的实用性。合适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培训效果,所以在死亡教育内容研究的基础上,还需实施方法的探讨[16]。我国也需要构建系统的死亡教育课程,采取影视鉴赏、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形式普及死亡教育[24]。因此,合理选用研究方法,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构建死亡教育课程、探索多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评价指标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3.3 死亡教育与安宁疗护 关键词突现结果显示,从“临终关怀”(2006年—2009年)、“姑息护理”(2009年—2013年),到“安宁疗护”(2018年—2020年),尽管突现的年份和关键词名称有所变化,自2000年—2020年安宁疗护与死亡教育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密切,反映了死亡教育应用于安宁疗护领域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在安宁疗护实践中开展死亡教育能帮助人们科学地认识死亡,从而重视死亡质量,进而关注、推动安宁疗护长期有序发展[13]。随着国家大力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实践工作[2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也都会高度重视临终病人的照护质量。因此,今后在安宁疗护实践中,探索、发展和强化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死亡教育模式研究将是重要的前沿方向。

4 小结

本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死亡教育20年以来的研究进行分析,直观地展现了死亡教育的研究概况,对其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有了初步的认识。针对在校学生尤其是医学生开展死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针对在职医护人员开发和构建系统的死亡教育培训方案,针对临终病人和家属、慢性病病人探索个体化的死亡教育实践方案,针对公众人群开发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死亡教育课程,以及在安宁疗护实践中探索和发展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死亡教育模式是今后我国死亡教育研究亟待开展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疗护安宁发文
健康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韩国安宁疗护立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安宁疗护准入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祖国和谐 家家安宁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采蜜忙
赢来安宁献给党
安宁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