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自杀的人真的“只做不说”?

2021-11-18梁红王翠玲

大众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求救信号老伴儿女

梁红 王翠玲

刘奶奶原本生活幸福,与老伴感情和睦,儿女也很孝顺。

直到某一天,刘奶奶的老伴被查出癌症,一家人平静的生活就彻底被打乱了。老伴的病情急剧恶化,在最后的那段时间里,他什么都吃不下,人异常消瘦。刘奶奶很心疼,却又做不了什么,只能陪在老伴身边,默默流泪。

半年前,刘奶奶的老伴因病去世。老伴走后,刘奶奶总是想:要是平时把他照顾得再细致一些就好了,要是早点发现他的病就好了,要是带他多去几家医院看看就好了……

刘奶奶时常会想起和老伴之间的点点滴滴。儿女们担心,提起过世的父亲会让母亲更加悲伤,因而更多是劝她:“妈,人死不能复生,您想开点。”

不仅是儿女,刘奶奶的朋友也劝她“往前看”。每当刘奶奶说起老伴,身边的人都会默契地转移话题,生怕触及她的伤心事。

不舍、思念、内疚、孤独……复杂的情绪让刘奶奶难以承受,她经常自言自语:“老头子,我好想你啊……”“你走了,我还活个什么劲呢?”“我想去死……”

刘奶奶的儿女听到后吓了一跳。大儿子想去问问母亲,为何会有自杀的念头。二女儿立刻制止:“坚决不能问!一问倒提醒她了,万一她采取行动怎么办……”女婿的看法要更“乐观”一些:“妈只是说说而已,应该没什么事。真正打算自杀的人,肯定不会告诉别人。”

一家人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自杀的常见误区

刘奶奶的故事,体现了人们对自杀行为存有的一些误解。

误区一:提到自杀会诱导他人轻生。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实际上,谈论关于自杀的问题,并不会增加一个人的自杀风险。相反,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它。

以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为例,当接线员了解到来电者有自杀企图时,除了第一时间安抚对方的情绪,还会在双方逐步建立信任的基础上,一步步了解他们有哪些困扰,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决定结束生命,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且,把藏在心底的话说出来,不仅是一种情绪上的宣泄,也能起到心理上的支持作用。临床中发现,有自杀企图的人与别人说起这一想法后,其焦虑程度会有所缓解,这也是一种压力的释放。

误区二:想自杀的人往往“只做不说”。

很多人认为,有自杀想法的人是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别人的,他们会直接付诸行动,但事实并非如此。多数想自杀的人在最终付诸行动前,都会以各种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自杀干预的目的就是识别高危人群,抓住这些人传递出的求救信号。比如,有些人会在言谈中流露出“不想活了”“活着没意思”,有些人会将自己的财物托付给亲人和朋友。对于这些表现,大家要格外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可以带着有上述表现的人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或是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等。

误区三:有过自杀行为的人,以后不会再自杀。

自杀未遂的人已经“死过一次”了,以后不会再有自杀企图,这是很多人的看法。实际上,有过自杀行为的人,本身就属于高危人群,再次自杀的风险较一般人更高。

学会正确表达哀伤

刘奶奶的儿女决定,带母亲到医院看看。在临床心理科,刘奶奶接受了专业的治疗。通过与家属的交流,医生得知,刘奶奶曾经试图将心底的话说给别人听,但这一过程总是被有意无意地打断。

“伤心事难道不是越说越伤心吗?”刘奶奶的子女很不解。

医生解释道:“我们总说‘化悲痛为力量,但这样做会阻挡哀伤的进程。哀伤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自动终止,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地表达哀伤,给自己一个充分的哀伤过程。每个人的哀伤过程都不一样。可以有悲伤,但更重要的是继续生活,找到生活的价值和希望。”

多数想自杀的人在最终付诸行动前,都会以各种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其实,不仅是刘奶奶这样有过自杀企图的人,对于一般的老年人来说,寻找生活的意义也很重要。老年人平时应多培养兴趣爱好,经常与亲友交流、沟通,积极发挥余热等,这样做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和无价值感。同时,还应注意治疗和控制自身疾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家人要多陪伴老年人,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就这样,一家人不再回避谈论逝者的话题,而是更多关注有爱的、积极的一面。

“爸以前最热心肠了。”女儿说。

刘奶奶点点头。一天,她看见社区里有老年人在做志愿者,回家后问儿女们:“我是不是也可以试试?”

“好啊!”女兒鼓励道,“您肯定可以。”

“丧”到极点,别怕

自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生活中,如果有了自杀的想法,该怎么办呢?

实际上,遭遇重大坎坷时,人们都可能产生悲观的想法。首先要告诉自己不要恐惧。如果自杀的念头反复出现,就要及时就诊。经过积极的干预,这种念头也会慢慢退去。

“丧”到极点,记得对自己说:“别怕!办法总比问题多!”

(本刊记者王千惠整理)

猜你喜欢

求救信号老伴儿女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匆匆太匆匆
难忘的南极之旅
和老伴一起洗脚
大脑SOS
家有儿女欢乐多
Mayday, not May Day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
退休老人就怕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