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笛曲《乡歌》艺术特色新探

2021-11-17郝乃凤

音乐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乐段竹笛小节

郝乃凤

在我国已出土的乐器中,1987年出土的七孔贾湖骨笛是世界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1],迄今约9000年历史,可见中国笛子的历史悠久。笛子属吹管类乐器,随着笛子这一乐器的发展,其演奏形式趋于多样化,演奏技法日臻完善与成熟。当前,我国主要的有曲笛(亦称昆笛)、梆笛两种。曲笛常用昆曲伴奏以及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梆笛用于梆子腔伴奏以及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日益重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积极推进高校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各级各类音乐学院重组,每个学院的民乐系基本上都设立了笛子专业。随着中国竹笛独奏艺术的不断发展,笛曲进入创作的繁荣时期,一大批改编和创作的笛曲不断涌现。如《喜相逢》《五梆子》《小放牛》《荫中鸟》《鹧鸪飞》《卖菜》《早晨》《三五七》《欢乐歌》《秋湖月夜》《牧民新歌》《草原巡逻兵》《走西口》《听泉》《南韵》《桑园春》《姑苏行》等等[2],这些优秀笛曲使竹笛艺术达到了更新更高的境界。

笛曲《乡歌》是由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梁欣和张延武于1980年共同创作,乐曲以鲜明的陕北民歌风格及慷慨激昂的曲调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质朴和勤劳,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之情。乐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经推出,便深受笛子爱好者的喜爱。本文将从文化美学的视角论述笛曲《乡歌》的艺术特色,对于丰富中国竹笛艺术发展史,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委婉细腻的歌唱之美

笛子演奏可以通过音色的变化,凸显旋律之美,达到一种有声之画、音乐之诗的妙处。[3]为了叙述上的方便,第一乐段乐句、音色、主要演奏技巧列表如下: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

(一)在音乐创作上作曲家主要汲取了陕北民歌与关中民间音乐素材,不仅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而且作曲家运用各种润腔技术对旋律进行润饰,如第五小节低音re到中音do滑音的应用,14小节中音乐so的滑音的应用,17小节fa的花舌音的应用,将中国旋律的线性美发挥到极致。

(二)本段共30小节,分为六个乐句。如第一乐句(2—5小节),从商音开始到徵音结束,纯四度音程的跳进,平稳的旋律进行;主题旋律柔婉深沉,起伏有致,刻画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优美抒情的主题,主要运用了新派旋律中声腔化的写作特点,使旋律亲切、感人。

(三)乐曲旋律的发展方法以陕北民歌中双四度叠置sol do re sol 为旋律骨干,主要运用了重复等方法,音色高亢明亮、圆润柔婉,渲染了乐曲的意境,加强了乐曲的韵味。

总之,乐曲《乡歌》延续了20世纪50年代民族器乐的创作方式,具有独特鲜明的陕西民间音乐的音阶调式,将浓郁的地域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这首作品接近中国人的音乐审美习惯,拥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在音乐的舞台上久演不衰。

二、如泣如诉的对比之美

任何艺术化的音响组合必须根据求异心理的自然需求安排对比性的因素,对比性也是所有音乐变化中最明显的音乐特征[4],乐曲《乡歌》的对比之美主要体现在乐段结构、音区、音色、音量、速度、指法和调式调性等方面,为了叙述上的方便,全曲曲式结构、指法、主要演奏技巧、调式调性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

(一)全曲可以分为引子、A乐段(1—30小节)、B乐段(30—57小节)、C乐段(58—98小节)和A1再现段(99—112小节),从速度上四段具有对比性,如慢板乐段(第27小节,可以分为6个乐句)主要叙述了人民过去的悲惨生活,曲调婉转悲凉、如泣如诉,听起来潸然泪下,50小节后充满了自豪、坚定和乐观的情绪,将乐曲推向了高潮。

(二)在音色运用方面,可以看出作曲家扎实的音色调配能力,如具有音色描绘的(31—40)小节,点缀性作用的(48—50)小节,展开性作用的(51—61)小节,在整个作品情绪的变化过程中,音色的调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從笛子演奏的调式、调性特点来看,同一只笛子运用不同的指法,形成了不同的调式调性。引子为五声B徵调式,第一乐段为E徵调式,第二乐段为E商调式,调式从六声转为七声,第三乐段为变换的再现乐段,五声B徵调式。这种用调式色彩的转换来表达任务复杂的内心活动更显得生动、鲜明。

(四)作品巧妙地借鉴了传统南北派笛曲的演奏技巧来表现不同的内容,慢板部分用深沉委婉的音色,不仅具有长线条持续不断的音效,而且具有点状旋律雀跃灵动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变化。

(五)从31小节开始,旋律平稳、流畅,叙事从容,使旋律线条抑扬顿挫,平稳中富有变化。演奏时要注意清晰的乐句划分和曲调的抒情性,应做到音质饱满而不失纤巧、细腻。

(六)作品还多次运用了超过竹笛乐器法上限的“极高音”等非常规奏法,获得了清新的音响效果,如乐曲慢板乐段(55和56小节),两次超高音do的应用,增强了乐曲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七)快板乐段(58-98小节)可分为四个乐句,双吐技巧的运用表达了自豪、激动的情绪,表现作者对新生活的赞美和满怀喜悦的心情。

总之,在《乡歌》的音乐创作中,曲作者充分应用E调中笛低音区的悠扬婉转、中音区的优美抒情和高音区的高亢嘹亮、飘逸空灵等音色,这是使乐曲旋律推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慢板乐段,曲作者也十分讲究音色变化,除了利用E调中笛的低、中、高音区获得丰富的色彩变化,还利用了个南北派各种演奏技法获得了微妙的音色变化来形成对比,如41小节re花舌音的应用,表现了三秦大地人民慷慨激越、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三、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

虚实是一对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概念。他们所指向的是艺术创作技法应用的方式和结果,最终以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构成状态得以显现。[5]乐曲《乡歌》虚实对比主要体现在乐曲的引子部分和再现部分的音高、音量、音色、速度、演奏技巧的对比等方面。意境,也就是境界,它是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笛曲,能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意境。[6]乐曲《乡歌》的意境之美主要由演奏者和顺、流畅的气息和饱满、结实而富有变化的音响组成。

乐曲引子部分先是运用陕北信天游音调,高亢嘹亮,仿佛把人们带到广袤苍凉的黄土高原,展现了西北民族风情,接着应用竹笛的泛音与前面的乐句的模拟来造成极为夸张的力度对比;引子结束处及细弱高音区泛音的re运用,既是音量对比的需要,更是E调竹笛演奏虚实结合意境美的需要,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使人们沉浸在无限回忆与思念之中。[7]在引子结束处通过运用泛音技巧,奏出如箫一般柔和纯净的弱音,是一缕青烟,将人们带入缥缈悠远的意境。

再现部中(106—122小節)再现了第一乐段主题音调,情绪饱满明朗,旋律进行非常积极,富有前进的动力,音乐在这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喜悦和激动,极大地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8],表现出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总之,《乡歌》结构严谨,调式对比鲜明,素材运用简洁,旋律委婉深沉、起伏有致,秦韵风格突出,动听感人。全曲运用歌唱性的音乐风格,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乡歌》展现了秦韵中高亢激越、粗犷奔放的阳刚之美,同时又融合了柔婉细腻抒情秀丽的阴柔之美;不但受到音乐界的一致好评,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乡歌》虽然是现代笛曲中的早期作品,但它以健康的内容、清新的格调、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旋律,不仅在音乐舞台上频频演出,还被列为20世纪笛曲名作被编入教材中,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器乐独奏作品中的经典曲目。

注释:

[1]张维良:《竹笛艺术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页。

[2]詹永明:《南北笛曲风格及其演奏流派》,《中国音乐学》,1997年第3期,第43页。

[3]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第127页。

[4]张前:《音乐美学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年版,第91页。

[5]王晓俊:《中国竹笛演奏艺术的美学传统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第262页。

[6]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56页。

[7]宁兆卿:《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学专业器乐实践教学研究》,《音乐生活》2020年第9期,第78-79页。

[8]王展才:《中国竹笛音色的相关因素探究》,河南大学,2015年,第47页。

猜你喜欢

乐段竹笛小节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My Mother
快把我哥带走
记忆深处的笛声
我的坚守
视唱练耳与钢琴
地方高校竹笛教学方法研究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