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类报刊媒体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以河南教育报刊社的融媒体实践为例

2021-11-17时高玺

记者观察 2021年23期
关键词:报刊社报刊河南

文 时高玺

作为目前读者群体最大、品种和发行量最多的行业类报刊,教育类报刊如何做好媒体深度融合,是广大从业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河南教育报刊社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教育类报刊出版单位,集新闻采访、报刊编辑、图书经营、教材开发、出版、印刷、发行、广告等业务于一体。该社近年来高度重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把一些熟悉新业务、创新有思路、创业有激情的中青年优秀人才调整到关键岗位,同时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适应媒体深度融合的组织架构和采编流程,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笔者作为河南教育报刊社这一系列探索的参与者,希望通过对该社媒体融合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为行业报刊从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把机制创新作为根本推动力

河南教育报刊社在推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以政策激励、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鼓励各编辑部独立探索、积极尝试。

从微信公众号大规模进入出版传媒业开始,该社的不少学生报刊就创办了自己的公众号。2015年9月,该社又对已经创办的公众号,按照读者群体和学段进行整合、细分,把有积极性的编辑重新进行了分工,推出了面向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和教师群体的5个微信公众号,并组建新媒体小组,在内容建设、技术开发等方面协同行动。

尤其是“小学生学习”“初中生学习”“高中生学习”3个面向学生和家长的公众号,深耕学生学习辅导、家庭教育指导,编辑创造刊发了大量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的参考资料、习题讲解及考试应答技巧。在2015年前后的公众号发展初期,非常受家长用户欢迎,粉丝量马上跃居全国同类教育新媒体的前列并形成了品牌效应。

从2016年年底至今,河南教育报刊社又对上述分散在各个编辑部的新媒体进行整合,以零资金投入方式成立融媒公司,将3个学生类公众号整合到公司旗下,推动新媒体经营部门走向市场。

把建设重点项目作为重要抓手

硬件上,河南教育数字化传媒出版基地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该社的媒体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品牌打造上,河南教育报刊社初步建成了一批受众广、形态新、有前景的教育新媒体,初步构建了网上网下一体、线上线下联动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从教育时报、河南教育旗下的新媒体矩阵,到拥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河南教育宣传网;从各个学生报刊服务读者的公众号,到融媒公司多达800万人的粉丝集群……该社的媒体影响力早已超越了纸面。尤其在去年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期间,这种全媒体传播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新闻不停播、服务不掉线。

通过上述举措,该社的媒体深度融合已初步进入了“硬件有支撑、软件有提升、品牌有效应”的良性发展轨道。

把内容建设作为根本任务

河南教育报刊社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主要做到了以下四点:

“准”就是打造好河南教育报刊社的新媒体专业品牌。如《教育时报》依托传统报纸,利用品牌活动,结合教育厅政务微博微信和“河南校长”“河南班主任”“河南师德”“教育时报”“河南教师”5个微信公众号,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教师类新媒体矩阵。

“新”就是推出各种形态、覆盖各个渠道的新媒体产品。如“高中生学习”“初中生学习”“小学生学习”3个新媒体品牌,网络用户已有800多万,每日阅读量超过80万人次,形成了“内容一次生成、全网多次分发、海量用户浏览”的能力。

“微”就是多提供短小精悍、鲜活快捷的信息。如《中学生阅读》《小学生学习报》等报刊对重点内容做到二维码全覆盖,读者利用手机“即扫、即听、即看”,实现了深度互动。

“快”就是抢占第一时间,即时采编、即时推送。如“高中生学习”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后,第一时间推出的新媒体作品《辟谣!关于高考改革的十大谣言》,荣获了2015年全国教育好新闻新媒体奖。

实践证明,媒体深度融合不能是纸媒、“新媒”两张皮,一定要充分发挥教育类专业媒体的既有优势,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才能为媒体深度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把实现盈利作为重要目标之一

所有的创新,最终还是要落脚到生存和发展。河南教育报刊社的媒体深度融合实践,始终立足于尽快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突出教育媒体的传统强项,服务教育、服务教学、服务师生,以弘扬正能量的公益活动为抓手,努力探索线上培训、线上活动等营利模式,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融媒体变现模式。

比如,“高中生学习”“初中生学习”“小学生学习”等新媒体连续举办了多次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在线公益主题活动。经过几年摸索,已在广告+活动合作、在线课程销售、图书报刊电商等方面小有斩获,而且和国内一线的在线教育企业形成了长期的深度合作关系。

媒体深度融合的成功经验

河南教育报刊社的媒体深度融合成功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正确舆论导向是前提,优质内容建设是根本,一体融合发展是关键,人才体制机制是保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向媒体深度融合领域倾斜。近年来,该社各类报刊在网站和移动端的发稿数量、质量较以往有大幅提升,尤其是很多年轻记者,已成长为新闻稿件采写、图文消息编发、视频拍摄制作的多面手;新媒体公司始终保持创业激情,对在线辅导产品、短视频拍摄、微课程录制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二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努力增强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增强自我造血机能。近年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人员在该社层出不穷。尤其是融媒公司探索出了一条成功道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前景可期。

直面媒体深度融合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的很多表述和要求,既是对近年来各地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指出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亟待破解的一些难题。

对照河南教育报刊社近年来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就教育类报刊社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当前的体制仍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意见》指出,要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及其控股、参股的企业,在媒体融合中普遍面临先进技术空白、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仅靠单位自筹,不足以支撑媒体深度融合的成本和风险,急需创新股权结构和投融资政策,增强对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二是全媒体人才培养仍然滞后。《意见》强调,要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但各地教育报刊社囿于目前的管理政策,均不能为媒体融合专业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急需在人员招聘、员工持股、绩效激励等方面创新机制。

三是融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亟待增强。近年来全国媒体深度融合呈迅猛发展态势,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较强的竞争意识。媒体形态的变化和传播范围的扩大,则导致内容生产成本和版权风险陡增。传统的行业类报刊社,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不强,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强,急需对股权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是要尽快增强自我造血机能。河南教育报刊社的融媒体实践,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营利润,但始终没有产生规模效益、缺乏发展后劲,盈利模式仍依赖传统报刊,有些人员还存在“等靠要”思想,急需对目前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综上所述,河南教育报刊社的媒体深度融合工作,没有囿于理论,也没有等待观望。面对这一没有先例可循的崭新课题,唯有通过实践探索,才能走出一条适合省情、社情的教育类报刊“融媒”之路。而这些经验和反思,也将为其他同行业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报刊社报刊河南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Jokes Today
吉林省教育学院报刊社召开2018年度工作会议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2017年“少儿报刊阅读季”启动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下一代英才献爱心,携手关心下一代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
苏省2008年“钟楼科试杯”教海探航征文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