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2021-11-16毛惠娟黄国琴于明静施亚芹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21期
关键词:肌瘤胰岛素子宫

毛惠娟,黄国琴,于明静,施亚芹

(1.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通 226002;2.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江苏 南通 226018;3.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保健科,江苏 南通 226002)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肿瘤来源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子宫肌瘤的准确发病率难以统计,育龄妇女的实际患病率大于25%。子宫肌瘤患者症状各不相同,可出现经血过多、产后出血不止、不孕及流产;体积较大的子宫肌瘤可出现直肠或膀胱受压迫、刺激症状;肿瘤内部坏死可刺激内脏神经引起剧烈疼痛。年龄超过40周岁、初次月经来潮时间小于12岁、晚育、未育、肥胖与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补充激素及子宫肌瘤家族史等都会增加子宫肌瘤发生风险[1]。代谢综合征(MS)包括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代谢紊乱症候群,表现为空腹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和肥胖等[2-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细胞分裂、增殖、分化、新生血管的形成及组织细胞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作用,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6-7]。少有关于IGF-1、MS异常指标和子宫肌瘤发生率之间相关性的报道。本研究分析IGF-1、MS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为降低子宫肌瘤发生率提供可预防的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8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均有因子宫肌瘤引起的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症状,有手术指征,瘤体直径2~11 cm不等。最常见的手术原因包括月经失常、月经过多性贫血、感染、药物治疗疗效较差,其次为腹痛、痛经或急腹症选择手术,再次为直肠与尿路出现压迫症状。少数患者本人要求手术治疗。观察组入选标准:(1)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子宫肌瘤;(2)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剔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失、不完整者;(2)确诊前2年内使用性激素类药物者;(3)绝经6个月以上者;(4)既往患恶性肿瘤者;(5)子宫肌瘤以外原因行子宫切除术者;(6)孕妇。另以同期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325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对照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未患有子宫肌瘤,排除标准同观察组。2组年龄、初潮年龄、孕次、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由病区管床护士检测观察组患者身高、体重、SBP、DBP;对照组由体检中心护士检测并根据结果计算BMI。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BG、HbA1c、TC、TG、HDL-C、LDL-C及IGF-1。观察组入院后次日空腹分别采集2支试管外周血,每支5 mL;对照组由体检中心采集外周血,离心后备用。血清生化检查使用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GF-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MS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2004版)》。影像学检查由超声科医生进行子宫及附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瘤体大小以最大径线数值表示。超声检查使用飞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凸阵探头频率5.0 MHz,每例患者由2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共同检查。

2 结 果

2.12组各年龄段例数分布情况 2组各个年龄段人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年龄段分布情况[ n(%)]

2.22组IGF-1水平、MS指标比较 观察组血清IGF-1、BMI、SBP、DBP、IGF-1、BG、HbA1c、LDL-C、TG、T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IGF-1水平、MS指标比较

2.32组MS指标异常率比较 观察组BMI、TC、BG和LDL-C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HDL-C、HbA1c、SBP、DBP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MS指标异常率比较(%)

2.4影响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观察组MS发生率为19.46%(36/185),对照组MS的发生率为9.33%(21/2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P<0.001)。将BG、IGF-1、HbA1c、TG、HDL-C、LDL-C、BMI、SBP和DBP等代谢指标作为自变量,子宫肌瘤的有无作为因变量纳入单因素。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基础上调整年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BMI、SBP、DBP、IGF-1、BG、HbA1c、TC、LDL-C与TG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bA1c、IGF-1、TC和LDL-C是子宫肌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患者在基因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出现雌激素、孕激素分泌过多、子宫壁平滑肌干细胞功能失调等情况,就容易引起子宫肌瘤。MS是一种源于脂肪累积的代谢性心血管综合征,除了高胰岛素血症外,MS患者还存在多种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一系列症候群。

MS患者基本特征是BMI值异常升高。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BMI均值、BMI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孙楚乔等[8]收集分析了1 120例体检人员的子宫肌瘤发生情况,发现子宫肌瘤患者平均BMI大于非子宫肌瘤组。徐纳佳等[9]研究发现,子宫肌瘤患者肥胖率、BMI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血清TC、LDL-C、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C、LDL-C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TG、HDL-C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C、LDL-C与TG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A1c、IGF-1、TC和LDL-C是子宫肌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究其原因,脂肪组织的芳香化酶水平很高,芳香化酶水平上升会将雄烯二酮、儿茶酚胺类激素生成雌激素,患者体内芳香化酶的活性和脂肪水平直线相关[10];血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诱发子宫肌瘤,加速子宫肌瘤体积增大[11]。

胰岛素抵抗是MS患者肌肉、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引起血清BG、HbA1c及胰岛素水平升高。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血清BG、Hb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G、HbA1c异常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G、HbA1c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G、HbA1c是子宫肌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WEI等[12]研究发现,MS患者患有慢性高胰岛素血症会引起血清IGF-1水平升高,IGF-1通过刺激卵巢分泌激素而发挥一种特殊的促性腺功能,有利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黄延焱等[13]发现,和单纯糖尿病患者高胰岛素血症、低血清IGF-1不同,MS患者存在高IGF-1血症现象。这是MS患者发生子宫肌瘤风险上升的基础。

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子宫肌瘤风险显著上升。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SBP、DBP数值和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SBP与DBP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影响因素。CIARMELA等[14]认为,高血压患者分泌过多血管活性肽和生长因子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通透性增加,进一步促进血管壁平滑肌增生、血管壁结构重构,诱发子宫壁平滑肌瘤。

IGF主要由肝脏分泌,包括IGF-1和IGF-2 2种亚型,具有多种调控功能,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或)自分泌方式发挥效应。IGF介导生长激素对肌肉组织的生长、发育调节作用,肝外组织产生的IGF不受生长激素调控,在局部组织发挥重要作用。在子宫肌瘤患者,IGF-1与其受体结合后经细胞内信号转导,促进平滑肌细胞及其间质细胞有丝分裂能力增加,抑制细胞凋亡。此外,IGF-1还编码产生IGF-2,后者通过自分泌的形式对平滑肌瘤细胞发挥促进分裂、增殖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F-1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F-1是子宫肌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刘爱萍[15]研究发现,IGF-1通过对子宫肌瘤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影响子宫肌瘤的发生,且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IGF-1、IGF-2水平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存在正相关。翟一阳等[16]研究发现,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外周血IGF-1和IGF-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后,IGF-1和IGF-2水平逐渐降低至正常值,据此认为子宫肌瘤的产生与IGF-1水平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MS的症候群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影响因素,HbA1c、IGF-1、TC和LDL-C是子宫肌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控制MS的发生,降低IGF-1水平可为防治子宫肌瘤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肌瘤胰岛素子宫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