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督补肾活血针法联合刺血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临床观察

2021-11-16张莎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委中针法活血

张莎莎

(河南省兰考县中医院老院区康复科,河南 兰考 475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引起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属于临床多发性以及常见性疾病,发病率可达5%,突出位置是以腰4~腰5、腰5~骶1为主,为90%~96%[1-2]。临床将LDH分成3期,即急性期、缓解期以及康复期,其中急性期患者症状较重、疼痛较为剧烈[3]。据统计,采用针灸、推拿等保守治疗LDH效果较好[4]。本研究用通督补肾活血针法联合刺血拔罐治疗LDH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8例,均为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研究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40~61岁,平均(50.27±4.95)岁;病程3~7 d,平均(5.36±0.82)d;体质量指数18.1~22.3 kg/m2,平均(20.19±0.95)kg/m2。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38~62岁,平均(49.96±5.52)岁;病程3~7 d,平均(5.11±0.90)d;体质量指数18.2~21.9 kg/m2,平均(19.97±0.87)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诊断为LDH急性期,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无其它脊椎病变。

排除标准:伴有凝血系统功能严重异常,伴有全身感染性病变,合并先天免疫功能异常,伴有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通督补肾活血针法治疗。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自下朝上斜刺进人中穴,予以提插捻转,局部有胀沉感为宜。直刺后溪穴、束骨穴,予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针刺肾俞穴、复溜穴,在得气后予以提插捻转补法。深刺到腰阳关穴到腰椎间隙,提插捻转得气。直刺风市穴到骨膜后稍上提,提插捻转,使针感经经脉上下传导。留针约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持续3周。

研究组加用刺血拔罐治疗。取俯卧位,消毒,取委中穴,用中号三棱针叩刺2~4下,深度2~3 mm,到皮肤出血约1mL,用闪火法予以拔罐,留罐约8~10min,出血量5~10mL,结束后采用浓度2%碘伏对创面予以消毒,后取创可贴贴于创面,每3天1次,持续治疗3周。

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内容包括步行、提物、坐位等10个项目,分值为0~50分,分值与腰椎功能呈反比。

血小板活化功能,即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4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直腿抬高试验呈阴性,临床体征消退,腰腿痛等多项症状消退,可正常工作。显效:直腿抬高试验与70°接近,腰腿痛等多项症状基本消退。有效: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改善,活动略微受限,症状以及临床体征部分消失,能担任较轻工作。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3周研究组 49 37.76±5.14 25.39±3.01 16.10±2.47对照组 49 36.81±4.82 28.56±3.42 20.72±2.33 t 0.944 4.871 9.524 P 0.348 <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3周研究组 49 6.44±1.24 4.32±1.01 2.45±0.72对照组 49 6.48±1.41 5.35±1.12 4.13±1.06 t 0.149 4.781 9.177 P 0.882 <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GMP-140、PCT、PDW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GMP-140、PCT、PDW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GMP-140、PCT、PDW指标比较 (±s)

时间 组别 例 GMP-140(µg/mL) PCT(%) PDW(fL)研究组 49 7.91±1.78 36.99±6.47 20.19±2.16对照组 49 7.90±1.69 37.12±7.25 19.64±2.45 t 0.029 0.094 1.179 P 0.977 0.926 0.242治疗前研究组 49 3.05±0.69 30.01±5.51 15.12±2.23对照组 49 5.23±1.01 33.45±4.42 17.85±1.75 t 12.476 3.409 6.742 P<0.001 0.001 <0.001治疗后

6 讨 论

本病属中医“腰痛病”、“痹证”等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谓:“腰者,肾之府,……肾将惫矣。”《灵枢·五癃津液别》言:“虚,故腰背痛而胫酸。”认为腰腿痛之本为肾虚。根据经络走行分布分析,其主要属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灵枢·经脉》谓:“挟脊抵腰中,入循膂。”为劳损外伤或外受风寒湿邪,致使瘀血内阻而不通,引起经脉痹阻,而不通则痛。此外,督脉失养、肾肝亏虚,不荣而痛。治以活血通络祛邪,通督补肾健骨为主[6]。

督脉属“阳脉之海”,可运行气血、转输精髓以及濡养脏腑筋骨[7]。通督补肾活血针法强调贴骨进针或者进针抵骨。针刺人中穴可调督脉经气,针刺腰阳关穴可舒经活络、祛寒湿,针刺复溜穴、肾俞穴可补肾,针刺风市穴起以骨治骨效果。研究显示,针刺至骨膜可刺激骨膜而促进局部组织蛋白的分解,分泌血管活性物,增加末梢神经递质,降低5-羟色胺与止痛物质缓激肽含量,进而起到止痛效果[8]。委中穴处在膝关节后腘窝横纹处中央位置,针刺委中穴可投射至脊髓节段和腰背部神经节段并分布,且于脊髓和后根神经节存在重叠位置,故针刺委中穴可起到疏调脏腑经气以及调和气血效果。研究显示,针刺委中穴可促使机体分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起到镇痛效果,并能改善腰部神经根微循环,加快炎症吸收,缓解炎性反应,进而改善临床症状[9]。此外,刺血拔罐可疏通经络内壅滞气血,调节虚实,改善脏腑功能,具有缓解麻木、通络止痛、祛瘀生新、消肿活络以及激发经气效果。刺血拔罐可改善微循环,进而改善组织供血不足与缺氧状况,减少局部致痛物水平,加快炎性反应吸收,且还能加快穴位组织血液与淋巴循环,加快炎性渗出物排泄、转移、吸收,起到止痛效果。此外,放血时能对局部产生负压,使新型血液流至病灶位置,稀释致痛物浓度,增强微循环,同时加快损伤物质组织修复[10]。

以往临床研究方向主要为疼痛缓解、腰椎功能改善等,鲜有研究血小板活化功能与通督补肾活血针法、刺血拔罐关系。椎间盘损伤或者病损之后,突出椎间盘机械性压迫和髓核液内糖蛋白与β-蛋白质可予以神经根化学性刺激与自身免疫性反应,与此同时,释放大量炎性物质,导致血小板活化异常,继而产生活化因子与多种介质,而这些因子能单独或者相互作用,并参与至炎性反应以及创伤愈合与组织损伤修复中,进而刺激破损髓核内形成新生血管,加剧病情[11]。通督补肾活血针法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可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原因可能为其抑制炎性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效果反作用于血小板活化功能,抑制血小板异常活化。

通督补肾活血针法联合刺血拔罐治疗LDH急性期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委中针法活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电针“委中”对多裂肌损伤模型大鼠钙调蛋白 信号通路的影响
活血化痰益气养阴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初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