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2021-11-16齐飞虎邵静静周时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脑瘫智力肢体

齐飞虎,邵静静,周时伟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

脑瘫为常发于小儿时期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其病变部位在于脑,可累及四肢,并使患儿出现智力缺陷、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目前治疗方法已基本成熟,主要包括作业治疗、运动治疗、病因治疗等,且伴随医疗技术的逐步进展,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开始应用于脑瘫的治疗,但由于手术技术不够成熟,且普及率相对较低,使得康复治疗仍为主要手段[1]。本研究用针灸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8例,均为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患儿,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2.5~7岁,平均(4.13±0.86)岁;病程1~16个月,平均(7.95±1.43)个月;单纯痉挛型12例,手足徐动型6例,共济失调型4例,混合型8例,迟缓型9例;轻度26例,中重度13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7岁,平均(4.09±0.87)岁;病程1~15个月,平均(7.92±1.48)个月;单纯痉挛型13例,手足徐动型5例,共济失调型6例,混合型7例,迟缓型8例;轻度24例,中重度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②运动和姿势的发育异常,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抓物、坐、爬、跪、立、走、跑,运动发育里程碑,比正常同龄儿,落后3个月以上。③神经反射出现异常;原始反射消退的时间较长,正常反射出现延迟,包括特殊的Vojta姿势反射出现异常,出现病理反射,姿势异常,上肢容易内旋后背,头后背,以及屈髋、屈膝、尖足。步走时是剪刀步,包括足内翻、足外翻、膝内翻、膝外翻、膝过伸这些异常姿势。④肌张力和肌力异常,肌张力低下患儿很松软,肌张力增高的患儿头背屈、肢体硬、打挺等。具备4项必备条件及有脑瘫症状,再结合病史以及经脑部MRI、CT等头颅影像学佐证则诊断为脑瘫。符合《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中“五软”“五硬”“五迟”的诊断标准。头项软、手软、脚软、身软、口软,头项硬、口硬、手硬、足硬、肌肉硬,头倾,手足痿弱,齿生不齐,发生不黑,行走坐立,要人扶掖,胎禀不足。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3~11岁;③通过中医伦理学批准;④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⑤可配合完成治疗。

排除标准:①有出血倾向;②合并继发性癫痫;③伴有心肺器质性病变;④针灸部位存在缺损或皮肤感染;⑤患儿一般情况差,需要监护或抢救;⑥合并先天性精神异常或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影响本次研究结果;⑦脑炎或脑外伤所致机体功能异常。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运动疗法。第1部分为对患儿的神经发育情况、运动发育情况进行评估,找出致病原因和主要病症所在,为治疗明确方向;第2部分为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患儿的训练方式,主要采用抑制原始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并诱发出正常反应与运动功能的训练方法;第3部分为按发育规律训练,根据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顺序及规律促进运动发育,如从粗大运动到精细运动由肢体近端到远端,由上到下的发育规律进行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法为主的运动疗法,通过不同部位的调节和支持促使患儿从不同方向完成抬头、翻身、坐姿、爬行、跪、站立和行走;还可灵活应用Vojta法、上田法等运动疗法。1日1次,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治疗3个月。

观察组配合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仰卧位取穴以人中、顶前斜线上段、合谷、曲池、人中、额中线、太溪、太冲、足三里、解溪为主,俯卧位取穴以顶颞后斜线上段、肩髃、委中、肾俞、环跳、承山、昆仑、大肠俞、四神聪为主,上肢运动障碍者可加减取内关、手三里及后溪穴位,下肢运动障碍者取绝骨、中封、阳陵泉穴位,同时艾灸肾俞、七海、腰阳关及身柱穴。用28~30号粗细、1.5~2寸长的毫针,常规消毒后,以“通督调神”针法为主,针刺穴位用补法为主,并根据具体病情兼用泻法,快速进针,头穴平刺入穴,快速捻转。得气后留针20~30min。1日1次,治疗3个月。②推拿:取肩髃、肩髎、曲池、印堂、神庭、上星等穴。施以点按手法,仰卧位点按肩髃、肩髎、曲池等穴,弹拨挛缩肌肉并活动关节;俯卧位点按印堂、神庭、上星等穴,背部沿脊柱从至阳到命门的督脉诸穴顺序点按,按揉脊柱旁开,力度皆由轻到重。推拿45min左右。1日1次,治疗3个月。

3 观察指标

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3]行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用Barthel指数( BI)[4]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中医症候分主、次症候进行评分,主症主要包括发育迟缓、筋脉拘痉等,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记为0、2、4、6分;次症主要有反应迟钝、言语迟缓、吞咽困难、口角流涎等,根据症状程度分别记为0、1、2、3分。采用智力发育指数对智力水平进行测量,并与正常发育的儿童进行比较。

肢体运动功能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为评价标准,对卧位和翻身、坐、爬和跪、站、走跑和跳等运动项目进行评定,每项采用4级评定法,按动作为完成情况分别给予0、1、2、3分,总分为162分,分值与肢体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 BI)[4]进行评定,共包含转移、行走、进食、修饰、大小便控制等内容,总分为100分,分值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4 疗效标准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0%以上,智力接近正常人或智力明显好转。有效: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70%,智力低于正常儿童但有所好转。无效:中医症候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明显智力障碍无好转[5]。

5 治疗结果

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9.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6,P=0.01)。

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斜体> s )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斜体> s )

组别 例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39 46.90±3.75 55.24±4.08 9.399 0.000观察组 39 46.98±3.71 66.29±4.17 21.606 0.000 t 0.095 11.829 P 0.925 0.000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39 30.69±2.81 45.06±3.92 18.606 0.000观察组 39 30.65±2.87 63.85±4.71 37.591 0.000 t 0.062 19.149 P 0.951 0.000

6 讨 论

脑瘫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脑损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发病机能与先天性脑发育障碍、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营养不良等相关。通过采用运动疗法,如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协调性训练,以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但整体疗效不够理想[6]。

脑瘫属中医“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多由肾阳虚衰、先天性胎禀不足,或热毒侵袭等所致。针灸疗法可起到疏通经络、补益肝肾、改善人体微循环等作用[7]。头针如额中线、曲池、合谷;昆仑、四神聪、肾俞等穴位可形成良性刺激,有利于丰富大脑皮质供血、增强脑组织携氧能力,并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与再生等。研究认为脑瘫脑组织坏死区的周围有相当范围的可逆性损坏区,血管内小血栓形成或管腔变细,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丧失,但尚未发生坏死,而针灸可使脑血流量改善从而调节大脑皮质功能,达到改善病理状态恢复临界细胞的功能,起到治疗目的[8]。推拿法通过点按穴位能够起到调和气血、调节脏腑、疏通经络及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使患儿体质得到改善,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机体免疫力等;同时推拿按摩可直接刺激神经组织与肌肉并营养神经肌肉,进而加快其弹性的恢复、消除关节挛缩等,最终使活动性得到显著改善。将针灸推拿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可获得更满意的康复效果。

按摩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脑瘫智力肢体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欢乐智力谷
面试六禁忌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