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毫火针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

2021-11-16梁土雄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偏瘫中风

梁土雄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湛江 524059)

中风的发生主要与气血内虚、正气不足、劳倦内伤、情志刺激等密切相关,当气血上行于脑时,则会引起血溢脑外[1-2]。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且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均会留下不同程度上的后遗症,而偏瘫最为常见[3]。中风后偏瘫临床多采用康复疗法,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治疗,但单一的康复疗法干预效果欠佳,而中医技术常选择毫火针,其能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其肢体微循环,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4]。本研究用毫火针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6例,均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8例。单一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8~76岁,平均(60.37±5.33)岁;病程25~142天,平均(70.38±6.98)天。联合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8~78岁,平均(60.40±5.37)岁;病程28~148天,平均(70.50±7.12)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为阴虚风动型,主症为偏瘫、口舌歪斜、偏身感觉异常、神识昏梦、难以言语,次症为眩晕、头痛、瞳神变化、目偏不瞬、共济失调。具备2个主症或1个主症、2个次症;②首次发病,并未恢复期;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处于急性期昏迷;②因其他原因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③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④继发性癫痫、痴呆或精神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综合康复疗法。①康复训练:训练内容有坐起、翻身、床上活动、平衡、站立-坐立、步行、关节被动活动等,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协助下开展训练,并以循序渐进为主要原则,训练强度需结合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同时,指导患者开展进食、穿衣、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②良肢摆放:协助患者选取健侧卧位,并将肘、腕、手指各个关节尽量向前伸展。随后将上肢向头顶上举100º。健侧下肢选择自由体位,指导患者将患侧下肢略微屈曲,并置于支撑枕上,身体与床面呈90º。当选择患侧卧位时,患侧肩前伸,并将肘关节伸展,前臂外旋,膝关节屈曲,而健侧下肢则置于支撑枕上。患者体位需每2h更换1次。③神经肌肉电刺激: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给予患者康复治疗,主要选择患侧上肢肱二头肌、下肢股四头肌进行,对头部颞区、颈动脉、基底动脉、病灶头皮发射区进行刺激,每次20min,日1次。

联合组加用毫火针。上肢取手三里、曲池、肩髃、合谷、外关、大陵、极泉,下肢取足三里、阳陵泉、昆仑、解溪、环跳。用酒精灯对毫火针进行消毒,并采用垂直方式进针,进针深度为2~5mm,留针10min,每周治疗3次。

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

3 观察指标

肢体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①FMA:评估内容包括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50分为严重肢体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肢体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肢体运动障碍,96~100分为轻度运动障碍。②ADL:评估内容有大便、小便、修饰、如厕、吃饭、转移、穿衣、上下楼梯、洗澡等项目,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生活质量:采用卒中影响量表(SIS)进行评估,内容有身体问题、记忆思维、日常生活能力、手功能、交流、情绪、行动能力和社会参与8个项目,为了便于计算将各项目粗积分转换为标准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4 治疗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FMA、ADL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MA、ADL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MA、ADL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FMA AD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单一组 38 60.74±5.33 83.74±6.09*45.39±4.67 55.29±5.08*联合组 38 60.70±5.30 97.25±6.28*45.31±4.62 63.78±5.47*t 0.03 7.72 0.06 5.69 P >0.05 <0.05 >0.05 <0.05

两组干预前后SI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I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I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身体问题 记忆思维 日常生活能力 手功能 交流 情绪 行动能力 社会参与单一组 38 干预前 39.55±3.08 70.25±5.46 40.29±5.10 31.09±2.33 75.33±5.09 51.38±3.35 40.54±2.33 25.01±2.05联合组 38 39.50±3.04 70.21±5.43 40.25±5.08 31.05±2.30 75.30±5.05 51.32±3.31 40.50±2.30 25.03±2.06 t 0.06 0.03 0.03 0.06 0.02 0.06 0.06 0.0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单一组 38 干预后 44.07±3.15*75.06±5.05*45.63±5.20*36.82±2.45*80.29±5.14*56.37±3.45*46.38±2.41*28.69±2.11*联合组 38 53.11±3.28*83.66±5.37*57.69±5.29*45.62±2.53*91.99±5.26*67.98±3.57*57.98±2.89*33.67±2.32*t 9.94 5.83 8.13 12.49 7.95 11.69 15.41 7.9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5 讨 论

中风后偏瘫属中医“瘫证”“痉病”等范畴。阴阳失调为中风后偏瘫(阴虚风动型)的主要病机[5-6]。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温阳散寒为主要原则。

毫火针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化瘀散寒作用[7-8]。还能改善四肢血液循环,使脑部灌注量、血氧供给增加,从而减轻脑部缺血、缺氧症状。同时,在相应穴位的刺激下,能有效解除肌肉痉挛,使其纤维紧张度、感觉神经卡压降低,从而改善肢体功能。毫火针联合综合康复疗法能在肢体得到有效锻炼的基础上疏通其经络,进一步改善其肢体功能。毫火针联合综合康复疗法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偏瘫中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漫画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伴随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