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始县农户粮食安全问题调查及对策分析

2021-11-14郭良彪

南方农业 2021年28期
关键词:建始县粮食农户

郭良彪,黄 苗

(1.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2.建始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湖北建始 445300;3.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湖北建始 445300)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历届中央政府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建立新的国家粮食安全观,必须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任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又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粮食安全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生在山区,我们随机走访农户就会发现,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有的家庭只有老人小孩,导致土地无力耕种而抛荒,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产量低,分散耕种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户家中普遍存粮少还无危机感。为此,我们连续3 年对湖北省西部建始县农民的粮食产量、销售、存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高山区农民收入、夯实粮食基础提出建议与对策。

1 研究背景及样本说明

1.1 研究背景

2019 年10 月《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发行,其中谈到了中国粮食安全成就和粮食安全问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问题,截至2020 年,虽然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连续十七年丰收,但是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我国粮食消费增长高于产量的增长,粮食生产和消费仅仅处于平衡状态,我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粮食来调剂结构性余缺。2020 年初暴发的全球新冠疫情,多国限制粮食出口,给我国在特殊时期的粮食保障能力再次敲了警钟。同年4 月,党中央提出“保粮食能源安全”在内的“六保”方针,再次强调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山区农民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的转变,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山区粮食产业面临着劳动力向沿海地区流失、耕地抛荒、地力下降等新的问题,要实现山区农民“吃得好、吃得放心”、库存充足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近年来,围绕山区粮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产量、产业化和机械化方面,而建始县在人口的空心化方面和农民的存粮方面问题特别突出,将会存在很多潜在的社会问题,问题节点在哪里,如何入手解决,需要进村入户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因地制宜解决问题,这就是调查的目的。

1.2 调查点选取

选取武陵山区建始县60户农户作为调查对象,走访调查时间为2018—2020 年每年的5 月中下旬,主要调查前一年的粮食生产、销售情况和当时的存粮情况,以及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情况和农民的种粮意愿。三次调查时因出生和死亡因素,人口略有变化,分别是265 人、261 人、262 人。综合考虑海拔、自然环境等因素选取调查对象,选取了海拔800 m 以下的低山村2 个(三里乡的孙家坝村、枫香树村),海拔800~1 200 m 的二高山村2 个(长梁镇的天生桥村、邱家台村),海拔1 200 m 以上的高山村2 个(龙坪乡的姜家坪村、魏家垭村),每个村各选取10 户,共60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报告所称粮食指原粮(不包括蔬菜),并已对薯类产量(销售、存量)按照统计方法进行了折算。

1.3 调查区域概况

建始县地处武陵山腹地,辖10 个乡镇410 个村(社区),总面积2 666.5 km2。人口规模51.19 万人。地处30°06'~30°54'N,109°32'~110°12'E,为亚热带季风湿润山地气候,树林覆盖率达66.3%,县内硒资源出露面积近480 km2,土壤平均含硒量17.7 mg·kg-1,是国内连片面积最大、平均硒含量最高的富硒生物圈。全县7 镇3 乡的富硒康养旅游开发潜力均在Ⅲ级以上,其中有3个乡镇为Ⅰ级[1],属最佳开发区域。全县地处深山,总耕地面积4.69 万公顷,粮食和油料种植面积7.0万公顷。

2 调查区域粮食安全现状

2.1 产量

2.1.1 粮食产量逐年有所下降

根据调查统计分析,调查区域粮食产量逐年有所下降(见表1),较全国、全省差距明显,暴露出山区受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能力较平原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表1 调查区域2017—2019年粮食产量情况

2.1.2 粮食产量呈现海拔越高产量越低的现象

以2018年度为例,低山、二高山、高山地区户均粮食产量分别为2 282.75 kg、1 024.0 kg、1 005.5 kg,人均粮食产量分别为443.3 kg、258 kg、257.8 kg,高山地区户均、人均产量分别只有低山地区的44.0%、58.2%。低山与二高山、高山地区人均粮食产量差距明显,随海拔依次递减,高山地区的户均粮食产量只有低山地区的一半左右,高海拔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2.1.3 粮食品类结构单一,高山地区尤为突出

从2017 年和2018 年调查(见表2)来看,粮食品类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玉米、薯类和稻谷,占了总产量的98%以上。高山地区粮食品类单一性更明显,仅玉米一个品类的比例就高达80%左右。

表2 调查区域分类分区人均粮食产量 单位:kg

2.2 农户存粮

2.2.1 存粮品类单一

三次抽样调查时间均在每年5 月中下旬,此时间段处于农作物青黄不接时期,有利于了解该季节农户的存粮情况及影响存粮的因素。以2018 年为例分析,2018 年5 月的农户存粮占上年度产量的比例为28.5%,存粮户均445 kg、人均100.8 kg,存粮最多的是玉米,占60.0%,稻谷占36.8%。2018—2019 年分海拔人均存粮情况比较见表3。在这个时间段上,高山主产玉米所以农户主要存玉米,低山主产稻谷所以农户也主要存稻谷。高山地区人均所存口粮较二高山和低山多,主要是因为高山所存玉米是作为牲畜饲料,调查的两个时间节点玉米存量占总存粮的比例分别为98.1%、93.2%,所存品类单一。作为主食的商品粮大米存储量少,三次调查时间点人均存量只有3.7 kg、3.4 kg、3.5 kg,绝大多数农户是按需购买。受调查农户普遍认为,近些年商品粮供应充足,价格较稳定,购买便捷,这使得农户存粮“有备无患”的意识大大减弱,同时该县多年来很少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即使发生局部灾害性天气造成粮食减产或绝收,政府也会及时予以救济。

表3 调查区域分海拔人均粮食存量 单位:kg

2.2.2 存粮方式传统

在存粮方式上,受调查农户都没有集体粮仓,家家户户各自为阵沿用传统方式存粮的占84%,16%的农户采用政府补贴储粮罐存粮。传统存粮方式损耗较大,霉烂变质和虫害鼠害是重要原因[2]。

2.3 粮食出售情况

2.3.1 以自给自足为主,流入市场少

从调查的样本来看,2017—2019 年户均出售量分别为253.1 kg、150.9 kg、210.5 kg,占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6.2%、10.5%、14.2%,销售量少,说明山区农民种植的粮食主要是用于家庭消费。农民普遍反映,耕地面积和产量决定了粮食产出也只能满足家庭需要。

2.3.2 售粮结构和渠道单一

几大粮食作物中,稻谷和玉米是出售量较多的两大品类。高山地区多出售稻谷,二高山和高山多出售玉米。调查发现,售粮对象是当地粮食欠缺农户和当地个体户的占92.8%,极少部分销售给外来收购人员,没有销售给粮食企业。从销售渠道看,粮食仍然在小范围内流转,并未大量流入市场,从生产和销售的比例来看,调查对象的粮食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售出的粮食仍然用于当地农户。

2.4 耕地与劳动力情况

受调查农户的人均耕地2018 年度是(1.02×667)m2,2019 年是(0.86×667)m2,人均抛荒了(0.16×667)m2。劳动力方面,以2019 年为例,劳动力占52.3%,其中49.2%的劳动力选择了外出务工,也就是说只有大约1/4 的劳动力在家务农,劳动力外流严重,在家劳动力不足,导致耕地抛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

根据调查问卷,很多农户认为山区粮食产量低,种粮产前投入高,青壮年劳动力在家务农较在外务工收益严重不对等,有农户粗略核算,在家务农一年,若种地0.2 hm2,其收益只相当于1~2 个月的务工工资。问卷回答见表4。

表4 制约农户种粮的原因和农户意愿

3 山区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1 自然条件因素

建始县低产田面积为2.67 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6.8%。坡耕地多,机械作业不便,农业科技含量低,机械作业率低于30%,以手工种植为主,导致种植成本高,以2020年秋季稻谷价格为例,江汉平原新收获稻谷农民首次卖出价格为2.5~2.6 元/kg,而建始县枫香树村农民卖出价格为3.6 元/kg 左右。同时,交通不便,粮食外销成本高也是重要因素。

3.2 人文因素

多年以来,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疏于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护,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山区耕地更为突出。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外出务工收入比农业收入高,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小孩、妇女及其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很多家庭不得不抛荒土地,近几年来全县抛荒耕地面积约0.36 万公顷[3],呈逐渐加剧的趋势;随着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地和人口逐渐向外迁移,特别偏僻地区的自然村、组在逐渐消失,也是导致土地抛荒的重要原因。土地集约利用率低,各自为阵分散耕种,还没有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集约化生产道路。在科学论证前,产业匆忙上马,最终出现部分产业由于技术、地域、市场等原因而失败,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3.3 市场因素

市场主体难培植,建始县虽然是省定产粮大县,但能用于加工生产的粮油量少,培育粮食龙头企业难度大,农村专业合作社没有真正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很多疑似“挂羊头卖狗肉”,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种植成本高、种粮利润低是农民普遍反映的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近几年的《全国农产品收益资料汇编》公布的数据,玉米、水稻、小麦这三大粮食作物的667 m2均净利润已从2011年的250.76元降至2016年的-80.28元[4]。

4 解决乡村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山区粮食产量,确保区域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大局,2019 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为我们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所以各方都应主动作为。1)发挥山区的地理优势,与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大力培育和推广适合在高海拔山区种植的农作物,达到“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求。2)依托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充分结合山区实际,从区域战略层面出台政策,逐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耕地整理的投入力度[5],对农户、专业合作社、粮食企业提供技术和物资支持,切实增加山区粮食产量和粮食储备量。3)加大对山区农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储粮大户和储粮企业纳入社会储备管理范畴,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农民和企业种粮存粮的积极性。普惠式的补贴方式对种粮的激励作用不明显[6],应优化粮食补贴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发挥政府补贴的经济效益,适时调整补贴方式和补贴对象[7],加大对连片规模化种植企业、农户、合作社的扶持力度。4)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实行政府储备和社会储备(企业、单位、农户、家庭)相结合的储备模式,实现储粮于仓库、储粮于农户和储粮于市场的有机统一,宣传科学储粮,提高管理水平。5)加大对抛荒耕地和乱占基本农田搞建设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对变相从事商业开发的要严厉打击,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4.2 紧密结合山区实际优化升级农业产业

建始县作为山区县,传统种养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业产业必须要优化升级才能可持续发展,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需要两手同时抓[8]。1)优化顶层设计,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做好产业发展的全局规划,增强产业项目的可持续性,建立“小基地、大规模”式农业产业圈。2)坚持多样化发展原则,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不盲目跟风,找准特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实行“一村一品、一组一园”,建成一批“小型产业园”。3)以家庭为单位的种养模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政府应用活中央关于耕地“三权分置”精神,出台宽松的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土地流转,让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规模种植,拓展农业发展渠道。4)通过农商对接和电商平台打通内外循环渠道,采用“农超对接”、产商直销,打开产品销路;采用“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方式让产品“走出去”,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发展乡村(基地)网点,形成“基地+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实现各方共赢的目的。5)培植和引进一批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让原粮能就地就近加工,缩短加工时间,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山区农产品产业链。

4.3 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旅游业及其衍生品生产,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

建始县处于富硒带上,有“富硒王国”的美誉;森林覆盖率高,被誉为“天然氧吧”;旅游资源丰富,八百里清江最美在建始,县内有野三峡和石门河2 个AAAA 级景区,小西湖避暑小镇发展逐渐成熟,青里坝田园综合体发展迅速,楂树坪林海是搬不走的氧吧,朝阳观大寨山是休闲好去处,建始直立人遗址可以感受人类始祖文化。1)借助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唱好“文化戏”,挖掘文化内涵,开发集文化、生态、富硒、康养于一体的旅游产品和衍生品。2)采用分步实施、逐项铺开的原则进行开发,确定优先开发区域,集中优势打造一批重点项目,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推动富硒产业链延伸和康养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例如已建设成熟的关口葡萄产业园、马坡茶园,正迅速发展的石牌湖蓝莓采摘园、周唐牡丹花海,自然景观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店子坪“愚公之路”,依托这些产业景观、田园风光、庭院风光、民族文化打造观光农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4.4 进一步搞活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作用

政府要转变职能,变过去的“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政府不能管得太多太细,而是从宏观上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规范即可,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优化资源配置,遵循市场规律来培育经营主体。1)通过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的激励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模式,提高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动力,扩大其对贫困地区的辐射带动范围,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引导低收入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进入产业链,鼓励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定量定价收购,稳定农民收入[9]。2)规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适当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准入门槛,清理整顿一批“空壳社”和没有实质运转的合作社,引导它们在设立、完善制度、利益分配、对接市场、民主管理等方面开展规范化建设,提高合作社规范化运营水平和盈利能力。3)开展“春风行动”“归雁行动”,鼓励有经济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政府在土地流转、税收上出台宽松的政策予以支持。鼓励它们搞好“传帮带”,回乡创业人员帮扶农民增收,合作社帮扶社员盈利,龙头企业帮扶小微企业和合作社提高管理水平、推广先进技术。4)发挥农民的内生动力,人力资源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科技含量,引导山区农业种植从低端向高端转变。帮助农民分析粮食市场行情,及时掌握市场价格波动规律,消减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培养出一批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劳动者。

4.5 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

县内成熟的农产品公共品牌众多,例如“官店马尔科洋芋”“马坡茶”“白沙茶”“关口葡萄”“白云六月雪梨”“景阳椪柑”“三里香米”等,应精选品牌实施打造,以“富硒”为招牌将现有品牌做大做强,将“富硒”招牌引入精深加工产品中,提高产品附加值。

猜你喜欢

建始县粮食农户
珍惜粮食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小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省“616”工程对口支援建始县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建始县自然条件下药用植物分布及保护开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