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节科技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力研究
——以西安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为例

2021-11-14刘洋朱穆兰

剧影月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科技化城墙丝路

■刘洋 朱穆兰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丝路电影节)是中国以及丝路沿线国家乃至国际上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之一,陕西作为该活动承办地区,西安作为该活动最主要的举办城市,让民众、游客、投资方以及国际友人看到更具新时代话语的“陕派力量”。

一、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对西安城市的科技化传播

“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的文明成果。”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与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彰显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城市,丝路电影节的科技化给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来新风尚,通过影院、户外、线上等各大板块展映,显示了首府城市建设中对地域文化的推广策略与创新转变。

一方面,5G 时代中的丝路电影节在举办过程中,除了在网络新媒体微博、微信等相关端口发布消息之外,媒体客户端也能及时抓住流量,发布关于丝路电影节相关的图文/视频并不断增加,吸引外媒报道,逐渐开拓了国际社交媒体上的宣传与推广。观众在参与过程中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在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朋友圈等流媒体平台上对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二次传播,这种行为间接提高了不同端口用户的关注度和忠诚度,吸睛的科技化使打造出的城市新品牌更快、更广,使本地民众利用流媒体平台为家乡打卡,UGC有效扩宽传播范围和群体,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注意力,引来更多外资推动城市经济建设,为民营经济带来机遇并搭建再生桥梁。另一方面,在丝路电影节的科技化助力电影传播创新模式,第七届丝路电影节传承采用直播的方式与大家见,活动上汇聚的国内外电影行业众多代表人士共同出谋划策,利用电影相关产业链来促进中外电影的交流与沟通,达成中外电影的IP孵化合作。而影院展映活动中的科技类电影也将会为城市/地级市影城带来新的观众,活动中的大师班连线中外其他影人对谈的这一过程,也是彰显电影节的科技元素带动城市讯息化。通过丝路电影节的新技术使多城市、多地域、多国家与西安有了“连接”,人们在接收时“感知”西安城市的魅力,共同相互促进城市发展。第七届丝路电影节中,西影厂与省文化产业中心共同发起设立丝绸之路影视IP创新中心,西影视频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研发影视区块链平台以及移动电影院的平台合作同时上线,并计划联拍新时代中国故事,涉及西影电影发展的全产业链,丰富多样且绚丽的丝路光影使活动上的数字电影和电影节科技双向传播,媒体融合与城市建设进行粘合,它所带来的经济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本地其他艺术活动无法代替的。

二、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对地域文化的多元构建与宣传

丝路电影节呈现的内容不同于其他艺术活动或流行现象出现的同质化内容,它打破千城一面的壁垒,充分利用西安现有城市VI 形象进行多元性建构并宣传,在各个环节中彰显新时代陕派力量。西安在已经有的“新起点”“西安年,最中国”“天人长安”“不夜城”等地域品牌,以及“长恨歌”“秦亲宝贝”等具有地域性、识别性、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丝路电影节中的VI 文创使地域文化更具时代性、国际性和符号性,最明显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丝路电影节的图标融入西安地标性建筑物中的钟楼元素,并以金黄色的丝绸勾勒出钟楼轮廓,寓意着西安将成为中国电影对外发展的又一新起点,丝路电影节不仅连接亚非欧的起点,而且也为世界电影交流活动敞开丝路大门;第二,丝路电影节将蓝色作为标准色,活动中随处可见的蓝色地毯有别于以往的红毯,既代表了西安是陆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又彰显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颜色;第三,电影节吉祥物是星娃,名字上高辨识度,能够使人们通过“娃”这一地域方言昵称快速且精准定位到陕西,其动漫形象吸引年轻人,颜色搭配上受儿童和老人等大众的喜爱,并给青年人解压和去成熟化的感受,形成“萌化”城市品牌;第四,丝路电影节集中汇聚了陕西籍电影人或艺术家,增加西影特别单元的感染力,如第七届形象大使著名演员张嘉益,为家乡打广告,助力家乡文化产业发展,通过自身作品和人气带动地域文化多渠道和多平台发展的同时,间接为自身树立文创达人形象,巩固知名度,丰富自身活动渠道,是提高和扩大知名度的良好机遇;第五,丝路电影节举办前后在主街悬挂路牌,多种、多样和多特色地展示出城市的活动文化,宣传方式不断吸引城市市民、各方投资者、国际友人及观众,都能够触碰到自己喜爱的板块,了解更多关于地域艺术活动和时代文化的讯息。

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对促进西安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策

电影节带动西安城市品牌和地方平台创造出新时代更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建设,为举办城市的文化输出带来的新契机和新途径,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发展对策,让国际人、丝路人、中国人一起来西安、看西安。

(一)利用地域环境,开辟城墙影院

充分利用西安独特的地理环境开辟城墙影院,显现出赛博朋克气息的迷幻现代之城一角,满足各种人群和不同年龄段的民众。除了在城市中有城墙的地方开辟别具特色的露天影院之外,还可以在其他区域较充足的空地增加城墙元素的建筑或房间,搭建起别有趣味的“新型城墙”或“城墙影院”,如曲江新区、西咸新区、临潼区可在盛唐文化旅游产业中融入“城墙”元素丰富文创影视项目;高新区的综合型文化产品、国际港务区对外贸易的文产品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可在电子平台上搭建数字化的城墙影院;灞生态区可在生态旅游和社区休闲中投入城墙影院;碑林区的文化科技融合、阎良区的航空科技、周至县的宗教文创、长安区的大学生、新城区的旧厂房等,在各大园区均可开辟“城墙影院”,除了在宣传上进行对影院的推广以外,还可以有组织的进行观影,使电影惠民多元化,在建立良好机制的环境中有效进行集群传播。

(二)丰富活动领域,更进科技应用

丝路电影节除了继续沿习前有的经典展映的环节之外,呈现出的高新技术应用、4K 修复影片展映备受行业关注。因此,在此环节上应增加科技互动,衍化出更多电影科技动能,借鉴其他电影节重的科技工业论坛或设置,除了增加相关论坛外,还可以增加观众参与度,提升沉浸感,加入互动环节,如在官方网站中添加互动式影片,增设ios/Android 系统兼容的“Karen”(卡伦)互动式应用程序电影以及互动迷宫式纪录片等,将更多的街区或事物复活,促进活动与市民或观众的多维度融合互动。也可在原有的VR技术论坛和特展片单元上推出VR竞赛单元,在产业与市场上催生出科技电影孵化器,将大唐不夜城街区的VR体验区扩大其规模和场地,释放出电影在市场中的多功能潜力,让展映吸引更多不同群体的关注,催生出电影联合体,增强普通老百姓对电影节和电影的体验,培育出审美良好的受众市场,形塑西安文化景观。

(三)提升跨行合作,加强中外传译

电影团队与外语行业合作,共同做好中外交替口语传译和图文翻译等。一方面是传译人员的选用,传译前做好充足准备,传译中及时应对各种实况,包括礼仪的培训和文化方面的储备。长安区大学城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提前培养人才,在传译中注重从外译语言的角度思考中国新时代话语建设,从传译过程中实现多语言转换,使不同的文化得到渗透。另一方面,在对电影节及其各种信息的宣传和推广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外语翻译,体现出举办城市对国际合作者和友人的热情和重视。丝路电影节官方网站或平台在发布消息时,除了有中文版本以外,还应增设外文版本的页面,尽可能实现多语种公告。在传译或翻译中无论用的洋腔还是古调,一定要注重中国新时代话语的基本意义,精化定制城市对外“名片”和“端口”,呈现西安新型文化和记忆。

在西安举办的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借助科技化的力量,使文明古城西安与时代科技融合,强化地域文化担当,精准城市建设走向,促进千年古都建成国际化大都市。丝路电影节的科技化提高了各色民众的想象力,将电影节中的科技化电影与智能媒体传播融合在一起并注入城市灵魂,每一位参与者/民众都是代表国族/城市的形象,在科技融媒宣传中扩大西安的认知度和知名度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城市品牌的美誉文化和时代气息。

猜你喜欢

科技化城墙丝路
丝路•山海
连霍高速,串起丝路上的文化明珠
城墙边做游戏
梅缘稻
城墙外边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绸都人
普惠金融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