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期导读

2021-11-14

现代电影技术 2021年1期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举办,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检测认证南方中心揭牌,在5G 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技术创新驱动电影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基于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新思维、新办法,本期遴选了电影声音技术理论探究、立体电影虚拟拍摄、DCP制作标准化、移动端电影版权保护、图像处理、资料影片保存和修复等方面内容的技术文章,同时对2020年度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科技人才奖获奖结果进行公布,以展望发展,分享新技术应用实践成果。

——本期责编

不平凡的2021年到来了,在这个各行各业充满疑问或机遇冲动的时节,电影行业也一样有着对前景探究的急迫性。《传承与开拓:技术发展给予中国电影声音的新机遇》一文是当今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将对中国电影声音技术产生的影响或发展方向的逻辑推论,其观点是站在传统电影理论的本体特性上,讨论在高技术形成的“大媒体”冲击下,电影未来形态的话题,很有现实探讨意义。我称90年代初至今,在人类历史上短短的30年,恰是翻天覆地的一页,人们感受到“数字化革命”爆发了,而且远远没看到翻过这一章的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颠覆或影响了各行各业在理论上和现实中的“规理”,对新的规理在方向上的探索,是当今必要的、先行的任务。此文中有对大媒体、声音智能科技、区块链技术等的相关论述,可触动相关电影的新颖创作可能性和传播途径的思考。2020年美国电影评奖,我收到的是Netflix一张有密码的卡片,通过网站能看到Netflix 122部高技术质量的原创电影,这是传统电影公司仅在数量上就远远比不了的。互联网公司的影视剧已不是“观众”的概念,亦是众多固定的会员,打通了视频节目和影视剧的广大受众群体。这种观看电影之不可阻挡的推力将迫使我们做电影的亦要研究、发明观影的多种高质量终端技术。而最重要的是,从现有强大而完整的二维电影理论,探索新的电影视听语言、语法和技术形态,所以我很同意此文从电影本体出发缮发新的思考,让观众仍然能欣赏到有独特之美的、有电影期待的新电影。

——陶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3D电影因为可以提供立体的视觉冲击,给观众增加逼真的感官体验而受到市场的青睐,但基于实体相机拍摄创作的3D电影存在诸多问题,如景深的控制、基线的大小等,如何解决相关问题,是3D电影在创建叙事空间中不得不面对的。近年来,随着虚拟制作技术的进步,3D技术在创建电影叙事空间中的表现能力不断增强,电影不再遵从现实中的实体,也不再遵守“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基于Unity引擎的红青立体影像实现方案研究》一文,从虚拟制作技术的角度出发,借助Unity虚拟引擎,通过创建虚拟摄影机,从纹理、色彩通道渲染等方面着手,尝试解决实体相机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向读者详细呈现一个成本低廉、实现简单、效果良好、可配置性较强的解决方案。本文结构简明清晰,相关实验较为详细,案例具备一定的实用与参考价值。

——丁友东,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

数字影院能够高质量、安全、稳定放映影片是行业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DCI组织推荐了数字电影数据包(DCP)的音视频及管理数据文件格式,并被全球数字影院采用。但是全球的电影播放系统有诸多不同品牌,如何让DCP兼容绝大多数品牌软硬件系统,同时还要兼容同一系统的新老版本,一直是电影放映所关注的问题。国内普遍采用的Interop DCP就一直被制作不够规范化和兼容性所困扰,给影片发行和放映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SMPTE DCP制作标准化、互操作化和DCP质量控制》一文,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研究。通过采用SMPTE的技术要求,标准化播放系统和DCP制作过程,实现DCP在多系统间的互认和兼容。另外,通过Clair Meta检测工具对DCP是否达标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文章对SMPTE DCP制作标准化最新进展和操作实践进行了梳理,介绍了通用实践做法,涵盖了DCP的制作和检测等重要环节,明确了制作过程中的参数设定要求,对规范和指导行业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陈军,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