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聚氨酯泡沫敷料预防骨科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2021-11-13何莉莉连礼熠潘惠玲吴晓敏汪鸿雁潘晓华庄腾飞

感染、炎症、修复 2021年2期
关键词:针道道口聚氨酯

何莉莉 连礼熠 潘惠玲 吴晓敏 汪鸿雁 袁 琴 潘晓华 庄腾飞

(1.深圳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广东 深圳 518000;2.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31;3.深圳市汇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72)

外固定支架用于患者肢体皮肤缺损、软组织肿胀严重、在内固定手术之前临时性固定骨折,也是粉碎性骨折不适合内固定手术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1]。由交通事故、工业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的骨折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已成为开放性骨折临床应用最多的治疗方法,而针道感染是外固定支架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引起针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针道外露。为了有效预防针道感染,促进患者恢复,我们对外固定支架患者应用聚氨酯泡沫敷料覆盖针道口,观察其预防针道感染的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均符合以下病例筛选标准:均为四肢骨折,无感染征象;排除合并糖尿病等基础代谢性疾病、遗传性骨病、免疫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影响免疫功能疾病的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聚氨酯组。常规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5~79岁,平均(50.78±14.9)岁;桡尺骨远端骨折21例,股骨干骨折8例,股骨粗隆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0例。聚氨酯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75岁,平均(48.80±14.2)岁;桡尺骨远端骨折23例,股骨干骨折8例,股骨粗隆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7例。每例患者针道孔数为8~16个,每组纳入480个针道进行评价。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BYL20170503),并征得受试患者同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及针道护理方法 ①常规方法:术前评估病情,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给予换药、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术后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护,注意观察外固定支架连接的松紧状况以及创口恢复情况,告知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②聚氨酯组:针道处常规消毒后,将聚氨酯泡沫敷料(图1,见封三)完全贴敷覆盖在外固定支架针道周围,隔日更换1次(图2,见封三)。③常规组:针道每日常规医用酒精消毒2次,医用纱布覆盖(图3,见封三)。每天观察两组针道红肿、疼痛、渗出情况,直至拆除外固定支架为止。局部渗血、渗液较多者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更换敷料的次数,以保持针道局部的干燥。敷料需要更换的标准是局部敷料浸湿面积达到2/3左右。每天观察针道情况。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治疗1个月时观察针道感染发生率以及针道孔细菌培养结果。以针道部位分泌物的性质以及周围有无红肿和皮温升高、局部是否疼痛明显、渗液是否较多等为针道感染评估标准:针道口周围无皮肤红肿、皮温升高、局部疼痛和渗液等表现为无感染;仅针道口周围发红为Ⅰ度感染;针道口周围红肿、疼痛明显为Ⅱ度感染;针道口周围有渗出、脓液流出、组织坏死为Ⅲ度感染。针道感染率=阳性针道数/该组针道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针道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后,聚氨酯组针道感染发生率为5.6%(27/480例),常规组感染发生率为14.0%(67/480例)。两组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例(%)]

2.2 病原菌培养结果 聚氨酯组中共有5例患者针道孔处培养出细菌,其中Ⅱ度感染者2例,Ⅲ度感染者3例;3例培养出大肠杆菌,1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培养出枯草杆菌。常规组中有18例患者针道孔培养出细菌,其中Ⅱ度感染者4例,Ⅲ度感染者14例;10例培养出大肠杆菌,6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培养出枯草杆菌。

3 讨 论

开放性骨折临床常规采用外固定支架,可以实现快速复位和固定,但容易引起针道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常引起骨针固定松动,导致疼痛、活动受限和骨折愈合困难,还可能引起二次骨折,影响正常的治疗进程[3]。

传统预防针道感染的方法是用医用纱布缠绕骨针覆盖住皮肤针道口,酒精消毒伤口并更换敷料[4],有敷料容易松脱的缺点,而且由于骨针与外固定支架的空间阻挡,使得更换敷料的操作比较困难。聚氨酯泡沫敷料具有透湿度、吸收性和吸收速率高等优点。聚氨酯泡沫敷料包含微孔伤口接触层、吸收泡沫层和半渗透性的聚氨酯薄膜层。外层的半透膜包含有促进创面愈合的抗菌物质聚已亚甲基盐酸,这种抗菌物质表面覆有一层透气的聚氨酯薄膜,可有效防止外界细菌感染伤口;吸收泡沫层吸收伤口渗液,防止渗出液扩散到伤口周围皮肤从而防止健康皮肤因长时间潮湿而致湿疹等病症;微孔伤口接触层能有效阻止新生上皮组织进入敷料孔内,避免敷料与伤口发生粘连,减少患者更换辅料时的疼痛和因更换敷料对伤口造成的损伤。聚氨酯泡沫敷料质地轻巧,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感觉舒适;敷料带粘边,固定牢固,不易脱落,可使伤口表明更洁净,有利于减少或消除伤口血肿、感染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损伤组织修复。闵春燕[5]对聚氨酯敷料的研究显示,对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应用泡沫敷料和聚氨酯凝胶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们对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的患者在给予全程护理的同时,配合应用聚氨酯泡沫敷料进行针道护理,结果,使用聚氨酯泡沫敷料的患者仅有5例针道孔处培养出细菌,而常规组则有18例;聚氨酯组针道感染发生率(5.6%)明显低于常规组(14.0%,P<0.05)。可见,聚氨酯泡沫敷料预防针道感染效果显著。相较于常规75%酒精纱布消毒针道口的方法,应用聚氨酯泡沫敷料更能减少患者针道感染发生率,利于患者康复,并可有效减少针道口积液。此外也要注意其他预防感染的措施,加强护理:①针对渗液量、性质、颜色、伤口皮肤周围的水肿等情况,做好伤口评估工作;②根据伤口渗出情况进行换药;③加强用药指导,做好正确用药的宣传工作,避免患者因错误用药(如伤口外敷中草药或“偏方”等)而导致伤口感染甚至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后果。④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主动询问有无不适。⑤嘱咐患者出院后随访,对患者进行指导以加强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感染[6]。

综上,应用聚氨酯泡沫敷料对骨科外固定支架患者的针道进行护理,可有效预防针道感染,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针道道口聚氨酯
Ilizarov外固定架针道感染预防的护理研究进展
针道加压限位法在外架固定患者针道感染预防中的效果
聚氨酯合成革的服装产品及其应用
利用站内联锁条件的几种特殊道口处理方案
玻纤增强聚氨酯保温耐火窗解决方案
列车接近道口通知电路的改进处理
骨科牵引及外固定支架方法分析
经皮骨穿针针道感染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复合软段耐热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表征
新型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研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