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煤浆气化碳转化率低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技术研究

2021-11-13陈亮陈西峰

应用化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水煤浆气化炉气化

陈亮,陈西峰

(陕西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延安 727500)

延安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大型高端能源化工企业,多年来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公司以煤、油田伴生气、低品质轻油为原料,生产高品质的聚乙烯、聚丙烯、丁醇、2-PH和乙丙橡胶等多种化工产品。全国煤化工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工艺比较成熟,但目前仍普遍存在碳转化率低的问题。延安能化公司拥有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三套,公司煤气化装置碳转化率仅为92.56%,低于行业值(≥96%)。本文针对碳转化率低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原因,从气化工艺参数和设备的角度进行技术改进,提高了有效气产量,进一步提高了碳转化率。

1 煤气化反应原理

水煤浆经高压煤浆泵进入气化炉,煤粒在1 300 ℃ 高温环境下,与纯度大于99.6%的氧气发生不完全的氧化、还原反应,加压气化过程中生成了以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粗煤气。

主要反应有[1]:

其他组分发生的反应有:

2 低碳转化率原因分析

2.1 水煤浆的性能

衡量水煤浆性能的主要指标为浓度、粘度及粒度分布。水煤浆的粒度分布对气化过程中碳的转化率影响较为显著,大一些的煤粉颗粒在气化炉反应区的停留时间较短,且大颗粒在气固相反应时的接触面积较小[2],这两个因素导致大颗粒煤在气化过程中的碳转化率较低。

从单纯气化的角度考虑,水煤浆浓度越高、粒度越小,越有利于气化反应的进行[3-4]。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应考虑水煤浆的流动性及其在气化炉中的雾化程度。因为水煤浆浓度越高、粒度越小时,水煤浆粘度越大,其流动性变差,导致水煤浆输送和雾化较困难[5-6]。

综合考虑,气化水煤浆的浓度通常控制在59%~62%,粘度小于1 200 mPa·s,并具有合适的粒度分布,即不同粒径的煤粉颗粒满足一定的配比。

2.2 气化工艺烧嘴结构尺寸

水煤浆气化炉的工艺烧嘴是水煤浆加压气化的关键设备,工艺烧嘴大多为同心三套管形式,由内到外分别是中心氧管、水煤浆管和外环氧管,外流道和内流道输送氧气,中间流道输送水煤浆,外部有冷却水盘管。水煤浆和氧气进行混合雾化燃烧气化,混合雾化效果与工艺烧嘴的结构尺寸相关[7]。烧嘴中心氧管的出口和水煤浆管的出口均设计成缩口形式,外氧管口的缩口比例较大,水煤浆进入预混合腔内,在中心氧和外环氧的高速作用下稀释和加速,提高了水煤浆的流变性能,确保水煤浆离开烧嘴后具有良好的雾化效果。

对于设计压力6.5 MPa气化工艺,烧嘴压差一般需达到0.45 MPa以上,此时煤浆和氧气可以实现良好的混合、雾化、燃烧及气化[8-9]。公司技改前气化炉烧嘴压差最高0.32 MPa,混合雾化效果不佳。

2.3 气化中心氧流量

气化中心氧流量的大小既影响气化炉内火焰的拉伸长度,也影响水煤浆和氧气的混合雾化效果。本装置设计中心氧流量占总氧量的比例≤15%,实际生产运行中,考虑到流量计偏差、操作工况及煤质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实际中心氧流量大约12%左右,并未达到设计值,影响了水煤浆和氧气的混合雾化效果。

2.4 氧/煤比及气化炉温度

理论上用氧和碳的原子比来表示氧煤比,实际生产过程中可用氧气流量与煤浆流量的体积比来表示,从而满足气化工艺生产需求。氧/煤比是影响德士古气化炉加压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控制德士古气化炉的炉温,对碳的转化率起着决定性作用[10-12]。

随着氧/煤比的增大,气化炉炉温和碳转化率逐渐升高,产气率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相反,二氧化碳含量却随着氧/煤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此外,气化炉炉温越高,气化炉烧嘴及耐火砖等设备的使用寿命越短[13-14]。在提高碳转化率的同时,应该控制合适的氧/煤比。公司气化工艺现场通常控制氧/煤比在485~490,炉温约1 240~1 260 ℃,相对设计值偏低。

3 改进措施

3.1 控制水煤浆浓度和粒度分布

公司气化装置水煤浆浓度控制范围58%~62%,平均浓度60%,在保证水煤浆浓度的前提下,对水煤浆的粒度分布进行调整,技改前磨煤机钢棒加入量偏少,钢棒配比不合适,导致粗颗粒较多,对磨煤机钢棒加入量和配比重新进行计算调整,结果见表1。

通过调整不同规格钢棒加入量,有效改善了水煤浆粒度分布,粗颗粒减少,细颗粒增加,粒度分布对比见表2。

表2 粒度分布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经调整磨煤机不同直径钢棒的加入比例,细颗粒增加,固气反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区停留时间延长,反应更加充分,从而提高了碳转化率。

3.2 优化工艺烧嘴结构尺寸

原气化使用的工艺烧嘴运行工况为80 m3/h,气化长期以68 m3/h的低负荷运行,煤浆氧气的雾化效果较差,炉内反应不充分,影响了碳转化效率。对气化装置工艺烧嘴压差、氧/煤比、水煤浆粒度分布、粗煤气组分等运行参数进行汇总分析,与北京航天十一所制定出工艺烧嘴优化方案,具体见表3。

表3 工艺烧嘴优化数据表Table 3 Optimization data table of process burner

使用优化一的工艺烧嘴时,发现烧嘴喷头处高温辐射龟裂现象比较严重,在使用一个周期后,停止使用。使用优化二的工艺烧嘴时,烧嘴喷头处正常,满负荷时烧嘴压差可达到0.45 MPa以上,水煤浆与氧气的雾化效果良好。

3.3 调整中心氧流量

本装置设计中心氧流量占总氧量≤15%,生产运行中控制在12%左右,粗煤气甲烷含量大约4 500~5 000 mg/L,远远超出设计值,通过甲烷含量可以看出中心氧流量偏小,煤浆氧气雾化效果差。

生产运行中对中心氧流量进行了调整,适当提高中心氧流量至15.5%,粗煤气甲烷含量大约900~1 100 mg/L。

3.4 调整氧/煤比及温度

气化装置在试生产阶段,通常氧/煤比控制在485~490,炉温大约1 240~1 270 ℃,氧/煤比和炉温直接影响碳转化率。

生产运行中,根据原料煤灰熔点,对氧/煤比进行了调整,渐渐提高氧/煤比495~500,炉温大约1 280~1 300 ℃,提高氧气量,从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更有利于碳和氧反应,从而提高了碳转化率。

4 调整效果

水煤浆加压气化过程碳的来源为原料煤中所含碳元素,气化碳转化为产品气体中的碳(CO、CO2),甲烷占比可以忽略不计。

在煤质、水煤浆浓度及变换氢/碳比稳定的情况下,计算过程如下:

(1)根据变换气至净化装置流量和气化炉运行负荷计算产气量V:

V=V1/V2

式中V——每方水煤浆所产变换气量,Nm3/m3;

V1——变换气至净化装置流量,Nm3/h;

V2——气化炉运行负荷,m3/h。

未调整工况:气化炉运行负荷130 m3/h,变换气流量192 000 Nm3/h;计算产气量1 480 Nm3/m3。

调整后工况:气化炉运行负荷156 m3/h,变换气流量244 000 Nm3/h;计算产气量1 564 Nm3/m3。

(2)原料煤中碳含量C1:

C1=V3×ρ×CB×C2

式中C1——原料煤中碳含量,kg;

V3——水煤浆,1 m3;

ρ——水煤浆密度,1.2×103kg/m3;

CB——水煤浆浓度,60%;

C2——原料煤中碳元素含量,71.41%。

经计算:原料煤中碳含量C1=1×1.2×103×60%×71.41%=514.15 kg。

(3)一氧化碳碳含量C3:

C3=V×V4×12/22.4

式中C3——一氧化碳碳含量,kg;

V——每方水煤浆所产变换气量,Nm3/m3;

V4——一氧化碳体积百分比,38.02%。

未调整工况:C3=V×V4×12/22.4=1 480×38.02%×12/22.4=301.4 kg

调整后工况:C3=V×V4×12/22.4=1 564×38.02%×12/22.4=318.5 kg

(4)二氧化碳碳含量C4:

C4=V×V5×12/22.4

式中C4——二氧化碳碳含量,kg;

V——每方水煤浆所产变换气量,Nm3/m3;

V5——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比,22.01%。

未调整工况:C4=V×V5×12/22.4=1 480×22.01%×12/22.4=174.5 kg

调整后工况:C4=V×V5×12/22.4=1 564×22.01%×12/22.4=184.4 kg

(5)碳转化率:

η=(C3+C4)/C1×100%

式中η——碳转化率,%。

未调整工况:η=(C3+C4)/C1×100%=(301.4+174.5)/514.15×100%=92.56%

调整后工况:η=(C3+C4)/C1×100%=(318.5+184.4)/514.15×100%=97.81%

工艺调整后,气化工艺的碳转化率由92.56%提高至97.81%,提高了5.25%,效果明显。

5 结语

经过对气化装置碳转化率低的原因分析,结合本装置运行工况,通过调整磨煤机钢棒加入量及配比,控制水煤浆粒度分布,减少粗颗粒含量,提高水煤浆性能;通过优化工艺烧嘴流道尺寸,调整中心氧流量,提高烧嘴雾化效果,根据煤质灰熔点分析数据,适当提高氧/煤比,提高操作温度,水煤浆加压气化碳的转化率由92.56%提高至97.81%,提高了5.67%。实现高产低耗、节能降耗。

猜你喜欢

水煤浆气化炉气化
某化工厂水煤浆用低压蒸汽发生器RBI检验及缺陷分析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气化炉激冷室内壁堆焊工艺技术
壳牌气化炉循环气压缩机(K1301)联锁优化
APEG-g-LA的制备及作为水煤浆分散剂的应用
气化装置在线倒炉及优化改进
水煤浆气化炉小改小革
基于停留时间分布的气流床气化炉通用网络模型
粉煤加压气化新局难破
驰放气在气化磨煤系统中的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