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地区华文媒体发展特点与转型探索

2021-11-13范佳宁

声屏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东南亚地区华语华文

□ 范佳宁

东南亚地区华文媒体发展概述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海外华文媒体最早的诞生地,1815年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份近代华文期刊。在之后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伴随着东南亚各国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华政策演变以及我国国内政策的变化,华文报业的发展出现了四个高潮。东南亚的新加坡更是从历史早期开始一直是海外华文报刊发展的中心,于1881年在此创刊的《叻报》被称为“南洋第一报”,史学界甚至把它和《申报》相提并论。

东南亚地区同时也是世界华语广播电视的发源地之一,1935年,马来西亚创办世界上最早的华语广播电台之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英国海外传播公司相继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泰国创办“丽的呼声”有线广播电台并开播华语节目,在马来西亚最具代表性的华语广播电台是“988电台”。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传播最重要的媒介形态之一的华语电视,也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出现在新加坡。1963年11月,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创立之后启播新传媒8频道,成为东南亚地区最早的华语电视频道。进入90年代后,新加坡华语电视播出时间和节目数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在马来西亚,卫星电视台华丽台(Astro)自办了四家24小时不间断播放华语节目的电视频道,专门面向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播放华语电视节目,同时还能通过卫星接收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等节目。2005年,在中泰两国政府的支持下,泰国中文电视台(TCTV)成立,是全东南亚唯一的双语电视台,超过三千万的观众可以收看其节目。截至目前,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总数超过3000万人,约占东南亚总人口的6%,约占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的73.5%,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大规模的华人华侨群体为当地华人社区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华文媒体发展提供了原始受众。从历史的角度看,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与中国交往频繁,绝大多数国家都与中国有友好往来,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颇深。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东南亚地区的华文媒体发展再次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区域内华文媒体发展特点

不同国家间华文媒体发展水平失衡。从区域来看,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影响力在整个世界来看独领风骚。从区域内部不同国家来看,华文传媒的发展在东南亚地区呈现三级梯队。第一梯队是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代表的华文传媒产业最为发达的两个国家。在201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0(2019)》中,在综合影响力排名TOP20的海外华文媒体网站中,马来西亚有3家,新加坡有2家。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网、马来西亚的中国报(网)与星洲日报(网)综合影响力高居前三位。

第二梯队是以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菲律宾为代表的华文传媒产业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的华人华侨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华文媒体受众基数大,因此在近些年媒体行业发展的浪潮中,在传统媒体业务加强的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也势头强劲。第三梯队是以缅甸、柬埔寨、越南等为代表的几个国家。这几个国家华文媒体行业发展也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但目前来看,发行量的逐渐减少和市场的不断萎缩造成这几个国家华文报业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华文广播电视行业经营与发展面临多方面问题,传媒行业总体发展水平在区域内处于弱势地位。

受众定位多元化。东南亚地区的华文媒体是华人维系族群认同的重要工具,他们不仅传播族群内部信息,通过巩固华人的共同记忆维系身份认同,获得心理上和文化上的双重满足,同时也传递当地主流社会相关信息,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渠道。因此,华文媒体作为“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社会和当地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华文媒体最主要受众就是在当地定居的华人群体。一方面,为缓解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华侨对于本国文化的需求发挥着着文化传播功能;另一方面,为满足受众在生存发展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承担着信息整合与集散的功能。然而,随着东南亚地区华人总数量的减少,华语媒体最主要的受众在最近20年开始严重萎缩。老一代华人相继离世,新一代华人受到当地语言文化的同化程度较高,在情感上和习惯上逐渐与中华文化疏远。再加上东南亚一些国家严格的广播电视政策和华文政策的变化,使得华文媒体在受众定位上出现了新的变化。在稳定现有受众群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一代移民需求的多元的内容主题,诸如旅游资讯、汉语学习、就业咨询社会服务类内容不断丰富。其次,华文媒体积极寻求新的市场,不单面向华人受众,也开始兼顾本土的“非母语”受众。一些华文媒体联合当地媒体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互动,在媒体间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将对话语感兴趣或者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国外受众吸引进来,进一步挖掘非母语受众市场。

媒体内容与渠道融合传播加强。东南亚地区的华文媒体市场中,华文报纸一直是受众接受程度最高的媒介形式之一。随着东南亚各国技术水平的进步,尤其是作为视听语言解决了一部分语言文字水平低较低的华人群体的阅读问题,华语广播电视逐渐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受欢迎的媒介形式之一。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媒体形式由于在空间和时间上受到限制,受众人数逐渐减少,新兴媒体开始获得更多人青睐。近几年,随着媒体融合态势的不断加强,东南亚各国的华文媒体也开始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转变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理念。传统媒体在本身所在的报纸、广播、电视等领域深耕的同时积极推动与新兴媒体在内容和渠道等方面的融合传播。

早在1995年,新加坡《联合早报》就推出了联合早报网,内容依托《联合早报》,被海外学者誉为电子报刊业“亚太地区成功的典范”。因其广泛的内容视角、灵活的栏目设置和有效的广告策略,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海外华文新媒体平台。除此之外,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还集合《联合早报》《联合晚报》和《新明日报》三报内容,以及原创数码内容推出旗舰数码产品新加坡联合早报APP,形成了传统印刷+网站媒体+手机APP三位一体传播模式。从2008年起,马来西亚八度空间电视台开始将电视与网络平台融合,将电视节目在首播12小时内上传至官方网站,观众可在网上回看节目和点播观看幕后花絮等。泰国的华文媒体也在加速转型,积极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逐渐形成了传统媒体形式与新兴媒体形式的融合发展链条。数据显示,目前以《星暹日报》和《中华日报》为代表的泰国华文报纸已经开设了网站,并陆续开通了微博及微信业务。

媒体发展走向集团化与协作化。随着中国海外新移民的增加以及中国往东南亚地区的游客规模扩大,华文资讯所覆盖的内容范围空前广泛和多元,但是东南亚地区华文媒体由于自身的报道和制作能力有限,在近些年呈现出不断加大与中国两岸三地媒体的互动与合作的趋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媒体机构都在探索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打造合作和共享平台。同时,东南亚各国不断加强与中国各大电视台和新闻传媒机构的业务合作,搭建多元化的中文内容输出平台,推出更多的联合制作节目和联合活动。在中泰两国政府支持下,泰国中文电视台在2006年成立;2013年,泰国《星暹日报》与中国南方报业集团正式签约,双方以资本入股和团队输出的形式进行深度合作。由中新社主办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吸引了大量东南亚华文媒体的参与;中国—东盟新媒体联盟在2017年成立,将联手打造覆盖东南亚地区的视频内容和传播平台。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南亚华文媒体的机遇与探索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积极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东南亚地区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相关国家民众大部分表现出对“一带一路”认知的局限性和矛盾性。一方面他们期待“一带一路”能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给本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在一些媒体的误导下,这些国家的国民又对“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理念和中国的高速发展感到怀疑和畏惧,对“一带一路”存在许多负面看法。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迫切需要拓展的“一带一路”话语权,东南亚地区的华文媒体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巩固和促进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积极立场,成为国家间增进理解和信任的纽带。

在内容报道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东南亚国家的华文媒体提供了海量的新闻素材,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对中国发展相关议题的报道提升自身的媒体公信力和传播影响力,同时也承担新时期传播国家形象的使命。首先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在报道内容的选择上尽可能去政治化。弱化政治分歧,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更多的强调合作共享,尤其是在相关的报道中突出更容易获得文化认同的内容,通过合理调整软硬新闻的比例实现平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国家的逐步落实,很多媒体平台都设置了专题或栏目来推介中国品牌,在促进经贸合作、挖掘多元文化和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方面的内容报道日益增多。与此同时,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华文媒体也在积极开拓在体育、旅游、会展等领域内容的报道。其次在语言文字的使用尽量本土化。在内容编辑的过程中,华文媒体应该根植于当地,从符合目标受众的语言文字表达习惯的角度去传播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传播渠道上,东南亚的华文媒体首先应该抓住媒体融合的时代机遇,立足于本国传媒基础设施和受众市场,积极寻求媒介融合和转型,提高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率。目前东南亚各国的主要媒体都陆续开通了新媒体业务,例如泰国的《星暹日报》、柬埔寨的《吴哥时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等都以传统的报纸媒体为基础,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开设账号或创办电子版,借助新媒体平台致力于打造立体传播网络。通过推出和“一带一路”相关的内容专栏专网和专题报道等丰富的形式,通过及时性媒体为用户提供相关性强、参与度高、可视性强的信息服务。用受众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的表现方式,深入浅出地诠释“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但由于资金、技术和市场等的种种限制,东南亚华文媒体目前所涉及的媒介形态和技术相比国内的新媒体发展还远远落后,在大数据应用、网络直播、VR技术等领域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电视仍然是东南亚地区民众接收信息的重要来源,在传播即时资讯和建立文化认同方面起着基础建构角色,所以华语电视媒体服务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平台搭建上,东南亚各国主要的华文媒体缺少获取“一带一路”相关信息和国际资讯的优质渠道。华文媒体机构可以把互联网作为基本平台,打造媒体论坛、参与项目合作、跨界整合资源等方式共享有价值的新闻,联合制作大型节目,构建东南亚华文媒体合作平台,并借由媒体间的知识共享及人员、信息、技术的交流,提升东南亚地区华文媒体的整体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品牌发展上,东南亚的华文媒体可以加强品牌意识,以创立“王牌产品”为核心,以所在国的目标受众为主要对象,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特点,力争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传播机构。华语电视媒体凤凰卫视在媒体品牌塑造方面的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根据观众的需要随时调整信息内容的构成,注重和本地相关的突发新闻或重大新闻的“华语首播或独播”,打造独一无二的新闻消息来源平台。通过明星主持人和明星节目的打造,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强化华语品牌特色。探索和灵活借鉴凤凰卫视的品牌发展战略,东南亚的华语媒体可以根据自身的区位特色和市场定位走出自己的道路。在人才培养上,加强国际人才的共享,培养和引进更多同时精通语言和新闻专业知识的人才,组建专业化的运营和报道团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长期宣传报道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结语

东南亚华文媒体是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和谐华人社会的构建和“一带一路”的理念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全球传媒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东南亚华文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与面临的机遇和困境也反映出了全世界所有海外华文媒体所共同面对的境况。

猜你喜欢

东南亚地区华语华文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区域认知素养导向下区域地理教学探索——以《东南亚地区》教学为例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花王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之路
东南亚地区卫生用品行业概况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