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化生存状态中的青年亚文化

2021-11-13王晴

声屏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亚文化弹幕娱乐

□ 王晴

青年亚文化的传播直接依托于网络技术环境以及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境域中,青年亚文化不断被滋养与细化,衍生出多种文化景观,例如鬼畜视频、二次元御宅、耽美小说、表情包等。网络对青年亚文化进行聚集与分割、强化与重组,也重新定义了青年亚文化的内涵,“其核心是在快速的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民众逐步成型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价值观与文化体系。”而5G视频时代的到来,正如彭兰教授所说的视频化的生存方式将继续影响着互联网的传播生态,青年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会面临新契机与挑战。

视频化的生存方式对青年亚文化的滋养

视频直播是弹幕文化衍生地,是青年亚文化语言体系的发源地。5G时代将进一步提升视频直播在网络内容格局当中的权重,与视频直播相伴的弹幕文化也会迎来新生命契机。青年亚文化中的弹幕文化是最具影响力并对主流文化形成一定冲击的流行文化之一。以疫情期间的“慢直播”为例。央视频的“慢直播”从2020年2月9日开始每天有超1亿网民在线观看。在网民观看的过程中,通过发弹幕评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在直播的虚拟空间里形成情感共振、思想碰撞,其中网民的精彩评论被大批媒体直接采用,并体现在新闻标题当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慢直播”被多次传播,产生高流量、高关注度、高话题性的传播效果。青年网络流行语与常规新闻碰撞出新的生命张力,证明了青年亚文化已经在互联网世界建立的话语主导性与用户间的情感强链接。相似的话语表达“范式”,戏谑调侃的思想内核,让主流媒体“慢直播”式的新闻报道演化为一场年轻人的舆论狂欢。本次疫情新闻传播当中,青年亚文化圈中的“弹幕文化”和“饭圈文化”就直接影响主流媒体的新闻框架以及议程设置。“弹幕文化”作为近些年网络上影响范围较广的青年亚文化,是年轻一代用来宣泄、倾诉、娱乐、消遣的重要手段。直播过程中的弹幕表达,形成了直播文化当中一种特有的意义体系,它超越直播内容独立存在,对直播内容呼应和升华,加剧网络情绪和思想的冲突,是网络流行话语的发酵地。

视频化时代加深青年亚文化的圈层化,建立更为紧密的情感勾连。2017年被称为短视频元年,这一年国内短视频出现爆炸式发展势头。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移动视频用户规模达5.25亿人,短视频领域月活跃用户量达到1.9亿人。短视频被认为掀起了继文字、图片之后的第三次大众表达革命。随着短视频社交传播影响持续扩大,其又进一步与多维媒介形态融合,并呈现出向社会各层面融合延伸的趋势。技术赋权是短视频全民化的根本动因,用户生产内容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的文化价值内涵,让用户本身成为精神文化内核对互联网进行圈层化的重塑,虚拟社群的情感勾连性也加深。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指出,日常生活中个体在“前台”拟剧化及表演成分,短视频更是生活舞台戏剧化的放大与景观化。短视频时代鼓励草根创作,同时也引发青年亚文化圈的网络狂欢。不同于大众的娱乐性记录,短视频传播在一系列亚文化符号中焕发新的生命触角,如恶搞经典影视桥段、萌宅动漫、翻唱和电竞游戏等,在网络受众的接纳过程中也催生一系列亚文化话语,对外形成较高的认知壁垒,对内加深彼此的认同与情感勾连。视频化时代让青年亚文化的圈层化不断加深加固,形成更为封闭的“文化情感社群”。

视频化空间对现实生活的渲染,加深青年亚文化的情感归属,营造精神幻境。新媒体技术的赋权下,每一位用户都成为媒介文化的传播和生产者,在这样的运行过程中,原本不认识用户之间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发生链接,从而产生新的网络趣缘社群。这些社群的集体认同并不是基于传统的血缘、地缘、业缘,而主要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的。“饭圈”文化是青年亚文化群体当中组织性较强并不断对主流文化形成影响的亚文化之一。“饭圈”文化兴起与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社会有关。互联网技术所打造的最近距离明星时代,为粉丝与偶像“亲密接触”提供了可能。明星在互联网视频化场域中被美颜、平民化、个性化,进而形成一种可设计的理想化“人设”,粉丝带着厚厚的滤镜去追星,抵达一种可触碰的精神幻境,进而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加深与饭圈成员间的精神归属感。

青年亚文化在开放性媒介环境中的趋势

泛娱乐主义思潮对青年亚文化的对抗性的消解。青年亚文化在社会结构当中是处于弱势地位群体对强势主流的意识形态做出的反应,并随之形成认识体系和表达方式,“抵抗”是其基本特征。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已经是“消解式对抗”甚至可以是补充的方式出现的。青年亚文化对抗性的消解跟互联网泛娱乐主义思潮泛滥有关。表情包文化是青年亚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符号,是青年人表达公众意见与私人情感的网络叙事方式和流行文化。近些年网络社群的年轻人进行了几次影响力较大的“表情包大战”,来表达对政治事件的态度和看法,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是2016年周子瑜的国旗事件。青年网民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爱国情怀,整个过程虽然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却被表情包调侃、戏谑的表征化解了,充满了游戏与娱乐色彩,成为一场盛大的青年亚文化狂欢。两岸网民的争论议题从“保护林更新”到“繁体字与简体字之争”,再到“台湾的历史以及国际地位”以及“茶叶蛋”等。随后在双方网民对表情包解读的过程中,引申出了其他风景、美食、习俗等文化含义,政治对立被化解为友好交流,双方互称“陆陆”和“湾湾”。

《娱乐至死》中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娱乐泛滥成灾的世界,得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结论:“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法国后现代主义学者让·鲍德里亚认为,后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即信息和娱乐相结合。表情包是新媒体境域下年轻人最流行的传播符号,夸张、戏谑的内容表现迎合了泛娱乐主义思潮的内核,图片取代了文字,娱乐代替了思想。青年亚文化在表情包的形式中被娱乐化,不断地消解其文化精神中的对抗性。

5G智媒时代彻底打破视频传输的屏障,不良信息通过青年亚文化圈加速扩散。边缘性和对抗性是青年亚文化的显著特征。在青年亚文化圈内,青少年群体较少有主流价值观念的束缚,并且会有逃离主流文化圈的倾向。他们不满足于主流文化的规则和要求,从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体验等出发,按照自己的利益向主流文化发起反抗。因此,当不良信息通过青年亚文化圈进行传播,即使跟主流价值相违背,青少年也难以做出甄别,而是由于其文化的对抗性特质而被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媒介化生存时代场景化传播成为主流,“万物互联”构建互联网传播新生态,泛娱乐主义思潮也借此尘嚣甚上。早恋、早孕、征友等相关内容被一些网络直播平台推荐,甚至首页展示,个别自称未成年的未婚妈妈会在直播中多次提及未婚生子、出轨等内容,还掀起了00后宝妈潮流。有的直播平台中一些辍学直播打游戏的主播被大肆宣传,宣称自己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就能获得不菲的收入。这些主播通过网络直播的娱乐表现形式,以平民视角向受众“兜售”自己“成功经历”的同时,传递着“欢乐即合理、有钱即正义”的价值观,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引导,并通过青年亚文化圈加速扩散。

信息高速化的5G时代就要到来,传播格局也紧跟媒介技术发展而随之被撬动。5G时代将改变互联网世界的“话语”结构,视频语言将进一步成为主流。媒介不仅仅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以及思想的延伸,更将会成为人类社会属性的关键组成,从行为以及情感方面指导且框范彼此发展,真正的进入了“人机互为主体的5G时代”。人类的社会性将更加容易依附于互联网的虚拟场景当中进行信息获取、思想释放、情感陪伴,三大领域之间将相互渗透、交融发展,青年亚文化也面临发展新节点,步入一个更加丰富传播生态。

猜你喜欢

亚文化弹幕娱乐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娱乐眼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