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中心持续发展需提升六种能力

2021-11-13李建艳

声屏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心人才服务

□ 李建艳

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宣传思想工作新形势新要求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推动县级媒体转型升级的战略工程。根据中宣部“三步走”战略,2020年,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县级融媒体中心成为基层社会治理重要抓手,改革成效显著。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深度融合、提质增效的改革任务。如何既讲政治讲导向,又讲效益讲服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年轻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前期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还需提升六种能力。

坚定政治“三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新闻媒体具有政治和业务双重属性,但政治是首位的。作为基层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连接党委、政府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后一公里”,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依托,需始终强化政治意识,必须透过业务看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大力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当前,要将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宣传、乡村振兴、经济成就建设等主题宣传氛围营造起来。一要坚持将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贯穿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过程和各环节,落实导向管理全覆盖的要求,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规范策、采、编、审、发工作流程,做到依法依规依程序,流程规范完整。二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宣传纪律、保密纪律,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位的标准。三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脑力、眼力、脚力、笔力,利用多种媒体呈现社会正能量,坚守正道,勇开新局。

内容生产能力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阵地平台融合已基本完成,优质内容生产成为检验融媒体成效的关键要素与核心环节。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受理念、地域、人员、资金、技术等条件局限,每天生产的本地化原创内容、生活化和社区化的高质量内容较少,传播方式上基本以两微一端一抖为主,加上自有平台客户端普遍存在下载量不够、日活率不高、缺乏本地特色栏目的问题,融媒体内容点击量、阅读量与当地人口数量严重不成比例,中部某省手机客户端用户数能达到总人口25%的县市区还不到三分之一。亟需改变相对单一、枯燥的播报模式,要充分发挥基层媒体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制作更多具有原创性的融媒体产品。

一要强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和重点报道,增加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组织记者编辑沉到乡村、社区和工地一线,做精主题宣传,使主题宣传导向正、素材鲜、接地气、有温度。二要做强融创宣传。融创产品是当今互联网时代最具传播力的宣传产品,广泛发动各基层通讯员、社会工作者、本地网红等进入融媒体生产平台,提供本地素材,引导生产,增强互动,即时发布特色鲜明、易于传播、紧贴群众生活的好作品,不断增强群众认同度、信任度、喜爱度。三要做深人文宣传。按照系列化宣传、多角度呈现、品牌化打造思路,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优势,坚持内外宣并举,持续不断地发掘本地特色资源,深耕本土内容。四要建立与内容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支持移动优先、多媒体传播,实施“以岗定薪、绩酬挂钩、按岗取酬”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鼓励采编播人员深入一线,领衔原创作品,加强宣传资金保障,对外宣优秀稿件进行考核奖励。

系统运行能力

系统运行包含媒体调度、服务基层的能力。媒体调度应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一项常态工作,字面之义不仅是融体间的融合、配合,更应是互为补充、各有侧重。一个事件不应以一稿打天下,而是移动优先,新媒体首发,传统媒体跟进深度报道,体现不同媒体间的新闻规律和发布规律。现阶段,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仅是媒体的基层单位,同时也构成了国家开展社会治理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其新闻媒体属性和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属性,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整合信息中心和融媒体中心数据资源,让部分政务、电商、求职就业、房产等民生功能逐步进入当地主流客户端平台,打通数据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要完善新闻资讯服务,融媒体平台需将国内省内大事要闻汇集一端,方便群众随时收看查阅。二是扩大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范围。加大科普宣传、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移动办公、常用证件办理等高频率服务事项统一集聚,实现“一键通”“一端通”。在线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建议和求助等问题,明确答政方式和工作流程,建立限时办理回复和考核问责机制,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烦心事揪心事。三是深度参与社会治理。融合各级网信部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和“学习强国”平台,加大信息联动共享、资源服务下沉一线、平台统一点单上传力度,走出媒体宣传的局限,在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提升系统运行能力。

技术驱动能力

媒体深度融合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引领和支撑。当前,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开发应用信息技术革命成果是各级新闻媒体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但从县级媒体乃至市级媒体情况看,无论技术力量还是资金实力都比较薄弱,研发应用新技术基本上是有心无力,有的县甚至播音、编辑、技术由一人兼任,技术服务内容几无可能实现。在这种断裂式的技术迭代时期,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坚持移动优先、人机交互应用。

一是与中央、省、市等上级媒体平台开展融合对接,共建共享包括移动采编、舆情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等功能在内的综合性融媒体技术系统,积极推动节目移动化、多媒体传播,细化目标人群,进行精准投放,在多屏终端培育更广泛的用户群体,用技术的创新推动融媒体内容传播、推广。二是加大新技术设备资金投入,加快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塑采编流程,建设平台终端,优化管理手段,打造媒体资源数据库,提升内容生产力。运用流媒体、超高清等技术手段丰富传播形态、传播样式。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新技术创新节目形态,发掘创意空间,深耕内容制作。三是强化大屏小屏互动,用好大数据、算法等新技术,调研和掌握本地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与互联网公司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凝聚一批优秀信息技术人才,下功夫攻克媒体融合的技术瓶颈问题。

人才提升能力

由于编制、待遇、平台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均存在人员年龄老化、专业不强、人才缺乏等问题,既懂新闻采编,又懂新媒体运营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尽管实行了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做到了以岗定薪、同工同酬,为引进、留住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高端紧缺和人才引不进、编外骨干人才留不住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在信息富足的今天,如何让县级新闻脱颖而出,人才的知识更新,驾驭新闻、图文编辑、多种拍摄水平均亟待提高。一是可设立融媒讲堂,内部分享提升,对外走出去参观学习、调研座谈、组织培训等方式提升业务能力。二要鼓励优秀人才在岗学习,外出深造,到中央级、省级部门跟班学习,增加新闻高层次人才评选比例,鼓励高层次人才建立“名主播(名记者、名编辑)工作室”。三要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从省内外高校直接招录一批当前亟需的动漫、手绘、小程序设计人才,允许并支持柔性引进一批业内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四要全面推动建立编内编外一视同仁的评价激励和薪酬分配制度,开通编外骨干人才选录入编通道,吸引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市场连接能力

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县级财政支持和自主运营收入。受县域市场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强等因素制约,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尚未跳出传统的媒体运作思维,在盈利模式上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媒体广告、战略合作、大型活动和综艺晚会等,缺少平台意识和媒体生态意识,平台流量未能有效转化为现金红利,大部分市县来自新媒体平台的经营收入微乎其微。媒体人不缺应用技能,缺的是思维和战略,应在互联网、数字经济、最新趋势和商业应用上积极布局。

一要做强融媒体平台,真正让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走入市场,完善媒体、党建、政务、公共、增值等服务功能,提高媒体的资源利用效率,扩展县级融媒体中心直接从事的业务范围,连接最广大用户,通过多重业务的开展推动融媒体中心向县级综合智慧平台的建设目标靠近。二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积极探索为各类宣传搭建宣传展示服务窗口,提供专业化的运营服务;开展线上线下营销合作,与职能部门、企业、商家举办各种节庆、乡村旅游、综艺、展会等,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资源,提供相对应的策划推广等专业服务,通过提供更丰富的市场化服务来壮大基层舆论主阵地。三是坚持财政“输血”和平台“造血”双管齐下,新闻采编工作由财政全额拨款保障基本运行,在坚持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基础上,建立体制外的国有传媒企业,出台支持融媒体中心市场化运营的扶持政策,在资源分配、项目承建、融资担保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积极探索多种“媒体+”业态,通过“媒体+商贸”“媒体+教育”“媒体+旅游”“媒体+项目”等途径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经营性收入。

结束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治理体系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主流舆论场建设的交汇点,需要在多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不仅是对媒体把舵人智慧、担当和勇气的考验,更是对媒体从业人情怀、汗水与坚持的检验,应该让媒体融合回归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质要求。

猜你喜欢

中心人才服务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人才云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