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剧《叹息桥》里的影视美学与人性观照

2021-11-13陈菊萍周妍程俊

声屏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薇长镜头人性

□ 陈菊萍 周妍 程俊

子勇:“怎么啦?”

乐儿:“我啊,千辛万苦来到叹息桥,原来就是这样啊……”

子勇:“叹息桥?这里不是叹息桥啊。”

乐儿:“什么嘛,怎么会不是呢,我爸说的,比利时他很熟的。”

子勇:“我听本地人说,它叫一见钟情桥,人们会对在桥上遇见的第一个异性一见钟情。”

乐儿:“我问我爸为什么要和我妈离婚,我爸告诉我,当你看到叹息桥你就明白了。”

子勇:“那你明白了吗?”

采用3p97软件计算各组大鼠体内ATV的药动学参数,详见表1。ATV在各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均符合非房室模型。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丹红注射液低、中、高剂量联用组的cmax、AUC0-24、AUC0-∞均高于ATV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乐儿:“不知道啊,你有没有听过苏东坡的一首诗?第一句跟最后一句是一模一样的。”

……

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乐儿所说的苏东坡的诗即《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透着围城般的无奈与唏嘘。

镜头语言:天马行空

《叹息桥》开幕,乐儿在街头奔走,推拉摇移晃的运动长镜头让人联想起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剧中大量的固定长镜头、纵深长镜头,细腻纪实的风格,能让观众迅速而又敏锐地捕捉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同时,长镜头也带来慢节奏和压抑感。

第五集,通过一帧闪现的技巧,表现淑媛的内心世界。一帧闪现出现了数次,蓝色底光光源营造恐怖悬疑氛围。细节在于,倘若你仔细截图,会发现这些一闪而过的一帧中,淑媛或是癫狂地笑,或是面无表情地静默着。一帧闪现的技巧似在致敬大卫芬奇的《搏击俱乐部》。

画面构图上,《叹息桥》大量采用对称构图、1/2构图、1/3构图、黄金分割,带有韦斯·安德森的风格。剧中,摄像机放置的位置天马行空,或搁于地板上,或置于天花板上,或藏于某遮罩物后,时常带着希区柯克的窥视之感——比如剧中有一幕,隔着墙和窗,拍摄启源和母亲吃饭的画面,让人联想起《后窗》。

在表达人物关系——比如乐儿和启源吃饭、吵架时,小薇和子勇开始合住时,彩云和启源日常生活时——《叹息桥》常常运用割裂式的单镜头,表达两个人物内心无法跨越的鸿沟。

从声音来看,《叹息桥》中,有两处声音处理:一是乐儿在听见医生说其父患癌后,医生后面说的话瞬间听不清了;一是第十五集结局,小薇赴约,子勇见状,四周其余的声音遁隐。这两处在听觉细节上,逼真呈现出主人公手足无措、脑子瞬间发懵的状态。

“美人在骨不在皮”——“内容实质”与“拍摄技巧”的关系就好似“骨”与“皮”的关系。拍摄技法是用来衬托内容实质的,形神兼具才能好上加好。《叹息桥》中的每个场景,都是精心打磨推敲出来的,不过,大量充斥的对称构图、1/2构图、1/3构图等技法,人物长期被挤压、冷色调、无时不刻不在的压抑感,也易让人审美疲劳。

叙事结构:记忆的罗生门

70年前,时年40岁的黑泽明拍摄了《罗生门》,这部电影成为影史上继《公民凯恩》之后,多角度非线性叙事的经典电影之一。《叹息桥》中,分别从乐儿、子勇、启源、小薇、淑媛、家俊的视角出发,展现同一件事不同视角下的不同侧面。

记忆是会骗人的,你相信吗?心理学上,记忆的定义是“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如果说,单个人的记忆容易出现偏差,那么多个人的记忆呢?多角度非线性叙事的初衷或许是通过多人的视角,真实反映出事件全貌,以避免个体的记忆偏差。多角度细节的碰撞,既让悬疑气氛升级,又让观众在旁观他人人生的同时,陷入对自身的沉思。

《叹息桥》以片头曲《困局》为界,前部分是二十年前,后部分是二十年后,前部分画面比例故意拉长,后部分画面比例正常,回忆部分则采用黑白画面。主创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故意拉伸二十年前的画面是因为那时的电视画面常常如此。

《叹息桥》几乎全剧都在乐此不疲地展现不同视角的不同记忆。比如乐儿借宿子勇家,在乐儿的记忆里,小薇大为不悦,一言不发将被子摔在沙发上;而在子勇的记忆里,小薇与乐儿交流亲切和谐。又如家俊和母亲淑媛,在淑媛的视角里,家俊在卡片上咒人,放火烧酒屋;而在家俊的视角里,做这些的却是淑媛。之所以记忆相差这么大,是因为他们其中一位有着精神问题。从一帧闪现里面目狰狞的淑媛来看,似乎家俊的记忆更令人信服。

当观众将不同视觉的记忆碎片拼凑起来,拼图的谜底似乎也被揭晓。心理学基础上的多角度非线性叙事的趣味便在于此,而数次展现同一场景带来的慢节奏,又常常观众觉得该剧艰涩难啃。《叹息桥》没有像多数商业片那样迎合大众。

此外,从剧本角度来说,《叹息桥》结局的戛然而止也很值得一提。启源与乐儿这条线,结束在乐儿的爸爸昌叔似乎被启源杀害,却未有正面拍摄。子勇与小薇这条线结束在小薇赴约,却又似乎板上钉钉地选择了阿南……好的剧本总能给观众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人性观照:鞭辟入里

“谁未原谅……谁于沟渠描绘星图,谁的衣裳藏尖刀,谁人心高,谁人登高……”正如片头曲《困局》所唱,《叹息桥》在人性刻画方面,鞭辟入里。

彩云和启源——偏执的母子关系;淑媛和家俊——精神疾病阴影笼罩的母子关系;乐儿和启源——现实的长期相处的情侣关系;小薇和子勇——理想化的柏拉图式朋友关系;还有乐儿和子勇、小薇和阿南、启源和淑媛、怀安和淑媛……《叹息桥》通过冷色调地表达亲情、爱情、友情,展现人性的复杂纠结,深挖其背后的原生家庭烙印。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和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表面上是画家,曾是小混混,为了朋友却又铤而走险的子勇;表面上老实憨厚,内里却极度危险的启源;表面上体贴周到,内里却又有心理问题的淑媛……在剧中人身上,观众能返观自身的弱点,体味到立体复杂的人性。

《叹息桥》中,公仔玩具有着象征意义。母亲的严苛与控制让启源内心孤独压抑,公仔玩具成为成年后的启源内心的寄托和慰藉。当母亲要求启源亲自踩烂他的玩具时,一种巨大的愤怒感、孤独感油然而生。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当乐儿爸爸昌叔告诉启源,把他的公仔都扔了后,启源疑似激情犯罪了。

《叹息桥》剧本的文艺性也很值得玩味,其中引用了王尔德的名言——“我们都活在阴沟里,但有些人仍然仰望星空”。每一集,都以人性的一大特征命名,“怀疑、妥协、迷茫、情义、失常、正常、责任、转移、冷漠、自私、逃避、取代、自由、勇气、承诺……”很难碰见一部剧,能将普通人的一地鸡毛展现得文艺而深刻,没有主角光环,戏剧化和转折也处理得自然妥帖。

乐儿爸爸昌叔说:“幸福还是叹息,在于你自己。”家俊说:“人生苦短”——剧中最明白的两个人,偏偏都身患绝症。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心理治疗,常常让人假想面临死亡,用以窥见其真正想过的人生。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叹息桥》的影视美学表达可圈可点,令人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小薇长镜头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小薇,对不起!
小薇,对不起!
那个夏天的女孩
人性的偏见地图
开化长镜头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长镜头模式分析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可爱的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