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物复习的对策与思考

2021-11-12陈昌林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知识实验思维

陈昌林

摘 要:苏州市的初中生物学科在每年的6月份进行结业考试,考试参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目标要求,对初二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进行考查,着重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初中生物的復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物知识的网络结构梳理,重视学生图、表的解读与理解,训练给材料题的分析运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与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等,全力做好初中生物的教学复习工作。

关键词:生物复习;知识;实验;能力;思维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运用中,已越来越广泛。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学会用生物学知识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问题,不仅仅是生物结业考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在初二生物结业考查的教学复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生物知识体系的复习,帮助学生形成生物知识网络结构,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理解表达能力,充分应用生物学的实验课程复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一、注重生物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生物学知识是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根基。在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在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教材知识体系,加以整合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网络结构,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如在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帮助学生归纳出这样的一条主线:细胞核(细胞的结构和种类)——染色体(组成、种类和数目)——DNA(结构)——基因(定义)——显(隐)性性状——遗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变异(种类和意义),通过这样的知识网络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识记和背诵,培养学生联想性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环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生物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生物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活跃而不呆板,用生物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近年来,苏州市生物结业考试中,出现了大量本土化的一些习题,如“每逢金秋,古城苏州要数银杏树最美丽……”“太湖银鱼体型细长,全身鳞片较小……”“张家港市凤凰水蜜桃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已有一百年的种植史……”此外也出现了大量生活化的生物学知识考题,如某学生体检化验报告单的解读,“板蓝根颗粒”说明书的解读等等。

此外,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环境和健康问题,积极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社会热点问题。如当今社会热点之一的垃圾分类问题,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垃圾分哪几大类?树叶、塑料等常见的垃圾怎么归类?作为一个中学生,垃圾分类我该怎么做?又如当今全世界流行的新冠肺炎,它的病原体是什么?有什么结构特点?新冠肺炎作为传染病,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知识分析,如何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打疫苗、隔离和戴口罩等措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通过这些热点问题,活化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切度。

三、强化学生读图读表能力,训练学生思维方式的转换

在初中生物复习过程中,学生对教材图、表的读取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转换,有助于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在苏州市生物结业考试中,存在大量的识图读表试题,要求学生从图或表中来获取知识,并结合课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材中也有大量的图表,对这些图表知识的读取,可以帮助学生从形象图表知识中获取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加深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式图,食物链和食物网图,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示意图,克隆羊“多莉”产生过程示意图,听觉视觉形成示意图,植物受精过程示意图等等。以植物受精过程示意图为例,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什么是植物的“双受精”?②子房和胚珠分别发育成什么?③子房壁和珠被分别发育成什么?④为什么有的植物果实里只有一粒种子,有的植物有多粒种子?⑤为什么蚕豆种子有种皮和胚,胚有两片子叶,而玉米种子有种皮、胚和胚乳,而胚只有一片子叶?图表的读取能力往往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是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对图、表中蕴含知识的层层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读取能力。

在初中生物复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图、表解读与生物基础知识之间的转换思维,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和方法进一步发展。如果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能力不足,学生的思维就容易被固化,看不到图、表中隐藏的知识,不利于学生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来分析问题,从而影响到问题的解决。

四、强化给材料题的复习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对于给材料的试题,必须要求学生耐心仔细地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关键句,材料中有的知识可能是教材中已经学过的,也可能是教材中没有学过的,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要结合材料后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知识融合,并尝试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慢慢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2019年苏州市生物结业考试中,就有如下的材料题:每年的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近年来由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我国是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止2017年糖尿病人数1.14亿,患病率达到12%。让人意外的是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5%,并且每年以近10%的幅度上升。11岁至14岁是儿童糖尿病的高发年龄段,现在的孩子把饮料当水喝,吃大量油炸食品,这恰好是诱发糖尿病的不良生活方式中最突出的两项。加之现在肥胖儿童普遍增加,肥胖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浓度增高,加大了儿童患糖尿病的概率。2018年7月,由全国24家权威儿科医疗单位联合组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糖尿病联盟”在浙江杭州成立。联盟将统筹全国儿童肥胖、糖尿病专科医疗资源,加强儿童肥胖及相关并发症规范化评估和有效管理。学生要根据上述材料,找出与生物学知识和回答问题相关联的关键词句,再结合课本中已学的生物学知识,来准确回答糖尿病的一些问题。

五、重视对照实验的复习,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初中生物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实验的复习教学。其中对照实验是最常见的实验方法,要让学生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既要学会已有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变量和应变量的分析,也要学会一些简单的对照实验设计。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时,分别探究温度、水、空气和阳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材料和用具,实验的步骤、实验的结果等方面层层深入,积极鼓励实验创新,在符合学生思维活动、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追求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指导学生关注实验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在科学探究上,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五个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实例,根据五个基本步骤,逐个引导。如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分别从提出问题: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吗?做出假设: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无)影响,再制订计划,设计对实验……逐项进行,让学生由模仿到学会,由学会到运用,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生物结业考试的复习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生物知识网络结构的搭建,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包括学生的生物科学能力、科学观和科学品质等方面,逐渐形成学生生物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知识实验思维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