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导语刍议

2021-11-12王明贵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成绩启迪导语

王明贵

摘 要:导语又被称为“起始课”,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导语的作用和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该如何引入新课,同时引经据典,列举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名篇采用的导语,有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导语;启迪;兴趣;成绩

导语,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根据课文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话语,又被称为“起始课”,它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导语的作用

(一)导语能起到“定向”的作用

一堂课的开讲, 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语文课的开讲,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习的难点在哪里,然后按这个方向进行教学。这样做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课堂学习。

(二)导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堂课开始,教师要先声夺人,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力调动他们的情感。教师可以讲一个小故事,猜一个谜语,放段录音或唱一段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三)导语能启迪学生的心智思维

導语的目的不仅是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开好头,起好步,更重要的是通过导入这一教学步骤,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导入的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形式,有时用设问、有时用讨论、有时用质疑、有时制造悬念……这些形式都能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

二、导语的特点

(一)导语具有准确性,紧扣重点,一语中的

好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能够紧扣重点,一语中的。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的导语:同学们,我们习惯上把聪明的人比作什么动物?愚笨的人呢?勤劳的人呢?懒惰的人呢?温和的人呢?暴躁的人呢?勇敢的人呢?懦弱的人呢?学生会抓住动物的特征一一作答。老师接着又问,如果这里有海燕、海鸭、海鸥和企鹅几种海鸟,同学们会把他们象征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文学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再如《孔乙己》的导入:古时候,有一位秀才,饱读诗书,才学八斗。有一天上街买柴,冲一卖柴老汉说:“负薪者来。”老汉听到个“来”字,就挑着柴走了过来,秀才又问:“其价几何?”老汉听到“价”字,便讲了价钱。秀才又说:“是薪者,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也,损之乎?”这回老汉可一个字也听不明白,理也不理挑着柴掉头便走,结果秀才忙了一天也没买到柴。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明白,秀才是因为满口之乎者也才没买到柴。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文章《孔乙己》,文章塑造了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好吃懒做、穷困潦倒且又孤芳自赏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他说话满口之乎者也,自命清高,卖弄学问,其结局如何……

又如《背影》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大多数人对父母给予我们的关心熟视无睹,习惯成自然了,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似的抚摸你的手,是“殚竭心力终为子”的呕心沥血。可同学们在写父母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只会堆叠一些材料,外加一点赞语,所写人物不能感人,为什么呢?我们应当怎样才能写好一个让人感动的人物呢?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背影》,来解开这个谜底吧!

(二)导语具有精炼性,言简意赅,鞭僻入理

导语只起抛砖引玉、激发兴趣的作用,故要求教师用语精炼,言简意赅。如《最后一次演讲》的导入:同学们,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口,宁可倒下去,也决不屈服。”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为什么毛泽东同志会对闻一多做出如此高的评价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次演讲》……这个导入引用毛泽东同志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语言简练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容易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又如这样一则导语: 同学们,一提到冬天,大家的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图画,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也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因而人们常常把冬天称为“严冬”“寒冬”。其实,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冬天并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写的《济南的冬天》,看看济南的冬天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点是什么……

(三)导语具有活泼性,引经据典,趣味盎然

教师通过导语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学《形声字》时,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从前有个酸秀才,念得几句歪诗,便自命不凡,终日游手好闲,东游西荡,油嘴滑舌地到处刁难别人。有一回,他踱到一座桥上,看见桥下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在河边淘米,即刻“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戏弄姑娘:“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添女变作娇。多娇谁不爱,谁不爱多娇。叫一声我的妻,来吧!”姑娘一听,羞得满脸通红,气恼万分。忽然她看到手中的米,想到了“粮”,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凭着自己也读了一些诗书,决定以牙还牙。于是她对着酸秀才说道:“有米也是粮,无米也是良。去掉粮边米,添女变作娘。谁娘不疼子,谁子不敬娘?骂一声我的儿,滚吧!”酸秀才一听不妙,夹着尾巴落荒而逃!教师在讲故事时边板书:木+乔=桥,女+乔=娇,米+良=粮,女+良=娘,然后引导学生,汉字中有这样一类字,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表示意义叫形旁,一部分表示读音叫声旁,像这样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叫形声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转到教学内容上来。

再比如教学“对偶”修辞手法时也可采用如下导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小时候有一个邻居,姓石,人称石先生。他喜欢对对子,可性格蛮横无理,常咬文嚼字欺侮乡邻。乡邻们对他是深恶痛绝,却又难奈其何。聪明的小蒲松龄决定戏弄他一番。一天,他对石先生说,我有一副对子对不上来,想请教先生您,不知可否?石先生一看是个毛孩子,便傲慢地说:“你出一个字,我即能对上一个字。”两个人就来往地对起来了。“细”-“粗” “羽”-“毛” “家”-“野”“禽”-“兽”“砖”-“石”“后”-“先”“死” -“生”,最后小蒲松龄说,我的字联成一副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石先生也不假思索得意扬扬地说:“我的也可联成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一说完就知道上了蒲松龄的当,不由羞愧万分,以后他的无理行径也有所收敛。同学们,像刚才的两联就属于“对偶”,我们今天就学习“对偶”这种修辞手法。

再看《变色龙》的导语: 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俄国的小幽默:沙皇统治时期,有一天,一个人不小心掉进河里,可他不会游泳,只得拼命大喊:“救命啊!救命!”刚好两个警察路过河边,他们却对呼救声充耳不闻,对呼救者置若罔闻。万分危急时,掉在河里的人突然高声呼喊:“打倒沙皇!”两个警察一听,赶紧飞奔过来,“扑通、扑通”跳进河里,把这个快要淹死的人拉了上来,湿淋淋地就把他投进了监狱。同学们,也许你们觉得两个警察很可笑,我却觉得他们更可憎、可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看看沙皇统治时期的警官又是如何善变的……

导语的活泼性还体现在一些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如《蜘蛛》的导入:“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请同学们猜一昆虫。这则谜语写出了蜘蛛的一些生活习性,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蜘蛛》的学习中。类似的还有《影子的故事》和《松鼠》可分别用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天天都来跟你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你和他说话,他不会开口。”“大尾巴,尖下巴,蹦蹦跳跳采松果,夏天树上来乘凉,冬天来了洞里躲。”等等,不胜枚举。

(四)导语还具有新颖性,另辟蹊径,别出心裁

导语要灵活多样,不落窠白。如《我的叔叔于勒》的导入:同学们,大家猜猜我画的是什么?于是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了一个圆圈,在圆内画了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这像什么?学生们肯定会说像铜钱。这时老师在方孔内写上“菲利普夫妇”五个字,接着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回答出这是表示菲利普夫妇掉进钱眼里去了。教师做出肯定的回答后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文中叙述的是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至上的关系,现在我们来看菲利普夫妇是如何掉进钱眼里去的……

有时又可提出一些新奇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心理。如《食物从何处来》的导语:“食物”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要完全理解“食物”这个概念,恐非易事。如有这样一些物质,白菜、大米、面包、猪肉、水、稻草、粪便、尸体,它们哪些是食物,哪些不是食物呢?学生普遍认为前面五种是食物,而后面三种不是食物。其实后三种是一些动物和微生物的食物。因为“食物”的定义是“食物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只要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就是食物。那么食物从哪里獲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说明文——《食物从何处来》……这样的导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很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课文。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一大瑰宝,好的诗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诗词语言凝练,含义丰富,极富表现力。所以,用与新课有关的诗歌(词)导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感,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氛围。如《春》的导入:说到春天,我们眼前便会展现一幅春光明媚、绿满人间的景象。到处是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万象更新的景象。“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吟咏这样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彩多姿的面貌而自豪,这些诗句仅选取一两个景物写春,就给我们满眼生辉的感觉。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篇散文是一幅明丽诱人的图画,是一首动人心魄的诗歌,是一曲优雅动听的乐章,文中写了许多景物,有山、水、草、树,有花、鸟、蜂、蝶,有风也有雨,那么作者如何描绘它们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春》吧……

当然,课堂教学导语的特点远不止这些,教师在运用导语导入新课时,必须灵活掌握,合理运用,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焕章.言语交际学.江西教育出版社.

[2]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

[3]王宁.中国文化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江西人民出版社.

[5]蔡高才,袁光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成绩启迪导语
智珠2则
北京冬奥会NTO之旅,启迪教研工作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成绩
剖析累进评分法对体育成绩评定的必要性及其应用
阔腿裤的小秘密
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成绩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自然的启迪